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阐明臭氧处理对陈番茄和黄瓜种子萌发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放置1年的陈番茄和黄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用80,120和160 mg/m~3的臭氧分别处理番茄和黄瓜种子30 min,研究不同臭氧处理对番茄和黄瓜种子表面微生物菌落数以及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并对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用16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番茄和黄瓜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4%和99.5%。用8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0%,94.5%,193.8 U/g和2 193.4 U/g,MDA含量达到最小值,为19.4 nmol/g。用160 mg/m~3的臭氧处理30 min,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6.5%,99.5%,160. 3 U/g和2 300.4 U/g,MDA含量达到最小值,为10.8 nmol/g。臭氧处理后,番茄和黄瓜种子SOD和POD活性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发芽势和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适宜浓度的臭氧处理后可以抑制种子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NO(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贮藏不同年限的蔬菜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对甘蓝、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黄瓜贮藏不同年限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有明显变化,且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低浓度硝普钠能提高甘蓝、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提高萌发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萌发种子中MDA的含量;但较高浓度的硝普钠却能降低甘蓝、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抑制萌发种子的SOD、POD活性,使MDA含量增加.NO可能通过提高种子活性氧清除能力,促进多年贮藏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种子引发对酶活性、发芽率的影响以及酶活性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选用PEG(聚乙二醇)作为引发剂,设渗透势和引发时间两个因子,分别设3个水平,共9个处理,对"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生菜"莴苣种子进行引发试验,并测定了种子引发后SOD、POD两种酶活性。结果表明:引发处理极显著提高了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POD和SOD活性,缩短了发芽时间。综合各项指标认为,处理A1B1(-13.00MP渗透势,引发7d)的发芽率、发芽势高,发芽时间最短,种子POD、SOD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收获期的晋杂30号高粱杂交种、恢复系种子为材料,采用4.0 kV/cm、60 min的高压静电场在种子高温(45℃)快速脱水干燥(24 h)前进行预处理,研究高压静电场预处理对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以及种胚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预处理下,高粱杂交种和恢复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其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高55.11%、37.91%、93.52%、175.00%和69.78%、43.15%、78.06%、101.00%;电场预处理使杂交种和恢复系种胚膜透性分别比高温快速脱水处理降低了16.36%和18.37%;电场预处理可诱导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过程中种胚和幼苗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降低种胚和幼苗MDA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电场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高温快速脱水对种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种子引发对大豆发芽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种子引发对种子发芽及其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用25%聚乙二醇(PEG)溶液引发处理晋豆19、晋大53两个大豆品种,并测定幼苗发芽指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等。结果表明:引发处理后,两个品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比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幼苗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试验还表明,弱抗旱品种晋豆19的引发效果优于强抗旱品种晋大53。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吸湿回干处理对旱地小麦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商麦5226、商麦1619和新品系3-3为试验材料,测定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在干旱胁迫后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和苗期指标的(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正常种子和吸湿回干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叶绿素含量和苗高呈下降趋势;苗期叶片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MDA含量则先减后增。(2)与正常种子相比,吸湿回干处理降低了正常水分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MDA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但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期株高、叶片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表明旱地小麦种子吸湿回干处理后可缓解干旱逆境胁迫,对萌发和苗期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浸种方法对丝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得到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丝瓜种子浸种方法。【方法】以丝瓜品种‘圆帅’为试验材料,设置纯净水浸泡(T1)、人工破壳后200mg/L GA_3浸泡(T2)、人工破壳后纯净水浸泡(T3)、200mg/L GA_3浸泡(T4)4种浸种方法,28℃浸种12h后30℃恒温催芽,测定各处理丝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壮苗指数、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并观察各处理丝瓜种子萌发第2天胚轴横切面的解剖结构。【结果】各处理丝瓜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高低顺序均为T2T3T4T1,T2比T1发芽势提高了38%,发芽率提高了59%,壮苗指数增加了0.007。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在种子萌发初期会提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生长素(IAA)、玉米素(TZ)含量;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茉莉酸(JA)、水杨酸(SA)含量在种子萌发时较低,随后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在种子萌发第3天后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从丝瓜种子胚轴横切面可以看出,T2处理维管束横切面面积最大,表明该处理可促进胚轴维管束细胞的发育,使维管束更加发达。【结论】在丝瓜种子育苗过程中,破壳并采用200mg/L GA_3浸泡是获得种子发芽率高、出芽一致性好的浸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镍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黄瓜胚轴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i2+浓度为0.05、0.1 ms/L时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不大,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镍胁迫对黄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镍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在低浓度镍胁迫处理下黄瓜胚轴中的SOD、CAT活性有所增加,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其活性均下降,而黄瓜胚轴中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则随着镍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硫酸锰对黑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促进黑柴胡种子萌发,采用0.25~1.00 g/L的硫酸锰溶液对黑柴胡种子进行浸种,研究种子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锰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启动时间,并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0.50 g/L处理效果最好。与清水对照相比,0.50 g/L硫酸锰处理后黑柴胡种子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这表明硫酸锰浸种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维持种子质膜结构完整性,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磁场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为柴胡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观察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测定幼苗幼叶中叶绿素含量、CAT、POD、SOD酶活性。结果 低强度磁场作用合适时间能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CAT、POD、SOD酶的活性;柴胡种子放置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低。100 mT 55 min的处理萌发率、POD、SOD酶活性最高。结论 采取磁场强度为100 mT作用时间为55 min,处理柴胡种子能显著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幼苗的抗逆性,对柴胡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623×276、7501×283高粱杂交种及其三系亲本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54±1)℃高温、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处理,时间低于36h,种子的多项发芽指标、种子活力下降不明显。当处理达24h,623×276、623B、283R的多项发芽指标和种子活力比其对照明显升高。处理达36h623A比其对照也明显升高。(2)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电导率并不一定等速率升高,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3)从种子的发芽,活力、电导率变化综合分析,两个品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老能力存在差异,632×276、623A、623B、283R、7501×283相对较耐老化而其它三系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长萼鸡眼草为优良园林地被植物,其繁殖方式以播种为主,但种子硬实率极高,严重影响种子的吸胀及萌发.实验采用浓硫酸酸蚀、温水处理、机械摩擦等多种方法解除种子硬实,结果表明:以浓硫酸酸蚀6min和60℃温水浸种10min两种处理方式为宜.发芽率可分别达到91.33%和94.67%.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和生物菌肥混合使用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模香  张霞  马倩仪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20-121,31
玉米播种前用杀菌剂"根复特"和生物菌肥"坤奇尔"混合处理种子,对苗龄满8d幼苗的各项物理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杀菌剂与该生物菌肥混合使用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栾树种子处理出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栾树种子进行处理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栾树种子在砂藏过程中种子吸水率相差很大,据此将其分为"软实"和"硬实"两种种子类型,随着栾树种子砂藏时间的延长软实率逐渐提高.不同类型种子两年的播种试验表明,软实种子出苗率可达64.5%,而硬实种子出苗率仅为13.5%.对砂藏硬实种子用100℃水处理可显著提高硬实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不同家系和不同生长阶段杉木种子酚类物质含量差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杉木涩粒和健籽的酚类物质,分别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杉木涩粒和健籽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设计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涩粒和健籽的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涩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以50%乙醇为提取剂,液料比为60∶1(m L∶g),在提取温度为50℃条件下处理15 min,提取1次,涩粒的多酚提取量达到(383.220±1.233)mg·g-1。健籽在乙醇浓度为100%,提取温度为50℃、液料比为25∶1(m L∶g)、提取时间为25 min条件下提取1次,其多酚提取量达到最高值,为(18.360±0.069)mg·g-1。验证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条件参数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选用常优64(水稻杂交种)和掖单51(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用质量浓度分别为10mg/L的海藻糖(处理Ⅰ)、3g/L的CaCl2(处理Ⅱ)、20mg/L的海藻糖+6g/L的CaCl2等体积混合(处理Ⅲ)和等体积的蒸馏水(CK)在10℃的条件下,浸种24h,鼓风干燥后在40℃下人工老化3d,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用CaCl2加海藻糖处理能有效地保持种子活力,提高保护膜的稳定性,延缓种子老化,使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呼吸速率等相对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过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亦维持较高水平,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外渗减少,电导率测定值保持相对低的水平。不同处理间比较,对延缓杂交种子老化的作用效应大小顺序依次为CaCl2+海藻糖>CaCl2>海藻糖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种子带菌及保活剂处理与生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杂交水稻种子带菌情况及保活剂处理后贮存2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收集了湖南长沙、沅江、常德、临澧等地的杂交水稻种子,保活剂处理前后通过组织分离了解种子带菌情况,同时测定了种子水分含量与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杂交稻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毛锥孢、链格孢与镰刀菌。不同地区不同组合携带的真菌种类有很大的差异。1999年收获的杂交稻种用保活剂处理后保存2年,携带真菌数量减少,发芽率比对照高1.8%-15.9%;2000年用保活剂处理的杂交稻种保存1年后,发芽率比对照高0.3%-11%。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种子细小且发芽率低,为探索有效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选用杜鹃花主栽品种春鹃紫蝴蝶自交种子为材料,通过蒸馏水浸种、GA3浸种和无菌播种添加NAA、KT、ZT及GA3的处理方式,比较不同处理对杜鹃花自交种子萌发时间、发芽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水浸种处理以24 h浸种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43%;无菌播种结合2.0 mg·L-1 GA3+0.05 mg·L-1 NAA处理的效果最佳,发芽率达75%;GA3浸种以1 600 mg·L-1 GA3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2%,是对照组的1.82倍。以GA3浸种法处理杜鹃花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种子,发现其各项发芽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29号杂交种子的最适GA3处理为1 2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达96%;59号杂交种子最适GA3处理为1 600 mg·L-1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95%,二者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和71%,萌发时间分别提早2和8 d。因此,适宜浓度尤其是高浓度GA3浸种处理能有效促进杜鹃花自交和杂交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动化考种过程的粘连籽粒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自动化考种过程籽粒粘连导致穗粒数统计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遗传算法(GA)与改进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相结合的分割方法(GA+改进PCNN),对粘连玉米籽粒图像的分割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数学形态学和wiener滤波对待分割图像去噪,基于小波变换进行多图像融合得到新图像;利用遗传算法寻找改进PCNN模型中参数β、αE和VE的最优解并进行图像分割。结果表明:1)本研究方法对粘连玉米籽粒的分割准确率为98%;2)本研究方法的交叉熵、区域内部均匀性、形状测度维和区域对比度指标依次为0.079 4、0.975 4、0.878 5和0.869 2,总体优于OTSU、改进分水岭、迭代法全局阈值和未改进PCNN分割算法;3)本研究方法的单幅图像处理时间为22.07s,用时长于各比较算法,但分割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6-BA等对番茄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及6-苄氨基嘌呤(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浓度也有不同的影响.与CK对比,GA3促进番茄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为100mg/L;而IAA与6-BA的理想浓度则分别为100mg/L和10mg/L.其中,10mg/L的6-BA对番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