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作物影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当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成为亏缺因子,如干旱、洪涝、冷、冻、盐渍、病虫害以及大气水质壤污染等。其中干旱胁迫则是农业生产中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危害程度相当于其他自然灾害之和。水分对作物的各个代谢活动都有重要作用,水分亏缺必然会影响其生理代谢活动,最终对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明山  郭霞 《农村科技》2006,(11):12-13
新疆各陆地棉种植地区,每逢棉花蕾期时,常遇自然灾害(如雹灾、旱灾、风灾、虫灾等)以及多雨情况发生,这对棉花的地上部分,尤其是绿叶等营养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一问题在各陆地棉种植区几乎年年出现,但年际间每次发生的具体地点经常变动。为了定时定量地估测产量的补偿能力,本试验主要利用棉花受害后具有再生能力,对产量也有一定的补偿能力这一特性,按现阶段的高密度栽培模式,模拟陆地棉在不同密度下,受不同程度损害时所能产生的产量补偿能力进行测试,为今后的抗灾应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四湖灌区各县市各中稻种植田块"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按相对产量分级法[1]进行相关探讨分析,并综合参考区域水田土壤取样测试和取样田块施肥调查等相关资料信息,初步建立了区域水田土壤有效养分丰缺指标和中稻作物肥料养分施用量指标。探讨分析表明,依据区域各"3414"试验数据分析确定的相对产量分级指标,继而分析得到的作物施肥推荐指标体系相对有较好的合理适宜性。  相似文献   

4.
干旱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逆境因子,农作物处于缺水环境下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其生长、发育、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玉米作物为例,对该类作物的抗旱性指标、研究进展以及防旱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种子粒度对作物出苗、生育和产量的影响,国内外都有过试验和报道。我们于1979年进行了玉米、高粱和水稻种子粒度对出苗、生育和产量影响的试验,为种子加工、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一)试材选择与处理玉米为丹玉六号,高梁为晋杂四号和3A×447,水稻为京引177和秋岭。各作物种子均按粒度大小分为 A、B、C 三级;D 为 A、B、C 各1/3的混合,作对照。玉米按种子在穗上着生部位分级。以果穗中部1/3段为 A、基部1/3为 B、尖端1/3为 C,  相似文献   

6.
黄板对棉田美洲斑潜蝇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具有分布广泛、寄主种类多的特点,因其幼虫潜入植物叶表为害叶肉组织,对植物造成伤害,从而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利用系列色板对棉花田美洲斑潜蝇进行趋性试验,在筛选不同色板诱集效果的基础上,对色板放置高度和位点,以及美洲斑潜蝇上板节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存在显著差异,黄板的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其他颜色粘板;黄板悬挂于高于棉花冠顶20 cm和放置于棉田中央其诱集效果最好;美洲斑潜蝇在各时段上板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古雁宾  吴西琴 《北京农业》2014,(33):153-154
本试验是得到贵州省农科院土肥所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平坝县马场镇场边村进行。主要研究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对菜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中得出:氮、磷、钾三要素缺一不可的,在此同时适量增施点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减钾、减氮、减磷的处理中产量都有明显的减少,在不施钼、硼的处理也同样对产量有所影响。Opt处理比其他处理增产:27.06~205.30 kg,增长率为11.20%~320.78%。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米轮作体系,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及玉米与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后,各处理间除植株叶面积系数外,其他项目如玉米株高、茎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从产量结果看,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其中以T2(豆—玉—薯)轮作模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775.4 kg/亩和2 245.6 kg/亩,各轮作模式与对照玉米连作相比,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72%~15.16%、5.59%~8.15%,但产量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不同的还田方式对四川主推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下水稻的穗部经济形状及产量表现从大到小的依次为:水翻埋旱翻埋田面覆盖对照组。对供试的F优498、德香4103、D优17、花香7号这4种水稻在水翻埋、对照、田面覆盖和旱翻埋4种处理下进行分析得知,F优498在水翻埋处理下的产量高于其他3种处理,德香4103在旱翻埋处理下的产量高于其他3种处理,试验旨在为水稻直播技术、节水灌溉及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株间竞争表现、类型及其量化,以及控制株间竞争的途径。指出作物的株间竞争造成环境资源的不均等利用,一些弱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使得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产量鉴定、品比试验的结果出现偏差,给作物的育种和栽培研究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风险四要素说”为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四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四要素的内涵出发选取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气象、作物、自然地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全面反映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比较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产量变异系数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的多要素性、复杂性,影响要素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四要素及危险性指标的权重。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发育阶段3种主要气象灾害频率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反映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对严重程度。【结果】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作物减产率与4个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调试确定各发育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建立比较完备的基于发育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初步建立了东北玉米基于发育阶段的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结论】对东北典型全域灾害年份及代表站点主要气象灾害典型年份关键发育阶段主要危险性指标与减产率的分析表明,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姚清仿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1):52-54,89
运用贵州省1998—2017年水灾、旱灾、风雹、冷冻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及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数据,使用曲线拟合分析了贵州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同时,基于灰色关联度研究了4种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对稻谷、小麦、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大小排序为:干旱>水灾>风雹>冷冻。4种气象灾害对贵州整个粮食单产的影响排序为:旱灾>风雹、冷冻>水灾。4种气象灾害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单产的影响排序为:风雹>水灾>旱灾>冷冻。针对稻谷、小麦、玉米3种农作物,同一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沙糖桔的产量与花果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保花保果期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后期产量.为研究保花保果期气象灾害对桂林沙糖桔产业的影响,对桂林沙糖桔保花保果期气象灾害的天气防御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桂林沙糖桔保花保果期指每年3~6月,沙糖桔开花及幼果生长期,此时的温度突升突降、雷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会造成大量花朵或幼果脱落,树体伤害,挂果数量减少,产量下降.及时了解灾害天气信息,及时做好水肥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保证沙糖桔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4.
张玉兰  戴小笠  管景德  陈虹  毛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92-12594,12597
[目的]探讨影响灵武长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方法]通过对历年灵武长枣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研究灵武长枣不同生长阶段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影响灵武长枣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出现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成熟期连续10d以上阴雨天气,盛花期连续7d以上阴雨天气以及越冬期出现4d以上≤-22℃的持续低温天气,同时极端最低气温达到-24℃。[结论]灵武长枣不同生长时段主要气象灾害不同。出现最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期望产量和因灾减产量的确定方法,分析因灾减产量与相应年份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所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强度、覆盖度以及作物对灾害的敏感度等关系,建立起因灾减产量的结构型统计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积温和产量趋势均上升,气候变暖对开封市主要农作物产量利大于弊,小麦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有利于冬小麦生长,棉花、玉米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有利于棉花、玉米产量增加。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积极采用有效措施,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吉林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树庆  王琪 《吉林农业科学》2010,35(1):49-52,56
2009年吉林省农业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异常,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作物生长季相继发生了罕见的春旱、低温冷害、伏旱、秋吊和霜冻等灾害,给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危害。尽管抗旱投入较大,但气象灾害仍然导致粮食作物单产锐减,同时对本省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物单产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量预测一直是各国普遍关心的课题,经过多年研究,现在已经形成农学预测方法、统计预测方法、经济学预测方法、气象预测方法、遥感预测方法等多种预测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出发点及原理,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各方法的特点,认为在探索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遥感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辅以气象信息和农学信息等其他参量,建立准确反映产量形成规律的综合估产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已成为大面积估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研究信阳大棚草莓生长期间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和应用。[方法]利用信阳市气象局观测站气象资料和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主要资料,对信阳市农科院草莓种植园内气象要素光、温、水与棚内草莓产量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棚内温度与气温关系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果]在建立棚内温度与外界气象站气温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大棚草莓生长、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确立了大棚草莓生长期间气象灾害预警指标及防御对策。[结论]在品种和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草莓单产的高低受棚内气象条件和棚外气象灾害的共同影响。总结出草莓生长期间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预警指标,为信阳草莓生产期间开展气象专题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根据建立的指标,通过农业智慧气象小气候仪进行超极限温度报警和干旱肥水一体化自动灌溉装置,为大棚草莓生产管理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0.
明德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20-4922
介绍在Internet环境下采用Web模式开发农业气象信息系统的方法。在广泛搜集气象资料、作物生长指标、作物灾害指标、作物产量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并采用Web模式开发具有气象数据维护、作物指标维护、作物产量信息维护、气象信息查询、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功能以及农业气候灾害指标分析、作物减产率分析等功能的农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