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钾肥施用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及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糜子栽培中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以糜子品种赤黍1号为试材,设钾肥施用量0(不施, CK)、60、120、180、240和300 kg/hm2计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了不同施钾量对糜子产量、农艺性状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黍1号上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时产量最高;对株高、穗长和节数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分蘖数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对单丛穗粒重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倒伏率和倒伏角度,施钾量为120 kg/hm2时倒伏率和倒伏角度均最小。施钾量为120 kg/hm2时能够同时提高赤黍1号的籽粒产量和抗倒能力,赤黍1号栽培中理想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
探究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施对椰园土壤微生态的影响,为椰子树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施用有机肥、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测定椰子树生长的农艺性状、椰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小叶长度与宽度、根重密度显著大于施有机肥处理和空白对照;土壤容重显著小于施有机肥处理和空白对照;pH、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培养真菌数量、细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显著大于施有机肥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说明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可有效改善椰园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椰子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高寒黑土区马铃薯种植管理措施,以刘平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疮痂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号微生物菌剂(T4)产量性状方面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4 014 kg·(666.7 m2)-1,是CK的1.13倍。且4号微生物菌剂(T4)商品薯率最高,为8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号微生物菌剂(T3)除外],4号微生物菌剂(T4)的平均单株结薯个数高于其余处理;3号微生物菌剂(T3)在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上最好,显著高于其余处理,防治效果达到65%,是CK的1.76倍;农艺性状方面,2号微生物菌剂(T2)株高与3号微生物菌剂(T3)茎粗均显著高于CK,分别是CK的1.31倍和1.64倍。综合来看4号微生物菌剂(T4)与3号微生物菌剂(T3)更适用于高寒黑土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固氮体,将空气中的氮转化成NH+4供大豆使用,然而大豆生长后期固氮能力降低,因此选用绿色肥料复合菌剂检测大豆产量等是否提升,为农业上大豆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生长、结瘤和产量的效果,通过大量盆栽试验,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快生型根瘤菌HH103、TY3-5-1 2株根瘤菌和3种单一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供试材料,对黑河43号大豆分别进行根瘤菌与菌剂的组合处理,研究不同根瘤菌与不同微生物菌剂下大豆结瘤数、根瘤干质量、鲜质量、株高、根长、单株质量、生物量、产量等数据。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均能促进大豆根系结瘤,提高农艺性状与生长发育,其中根瘤菌TY3-5-1主要提高大豆农艺性状;根瘤菌HH103主要是增加大豆的产量,2种菌株的结瘤数无明显差异;施入微生物菌剂后,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豆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菌剂;将2种根瘤菌1∶1混合形成复合菌剂对大豆的产量、结瘤和性状的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根瘤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根瘤菌的配施下明显增加结瘤数,促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016—2018年连续3年接种固氮类芽孢杆菌菌剂1-18、芽孢杆菌菌剂L-56以及1-18和L-56的复合菌剂,以未接种菌剂的植株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16.06%高于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7.10%,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最高为18.51%;而2017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12.19%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5.05%,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4.53%;2018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9.11%略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6.53%,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1.75%,说明不同菌剂在不同年份处理存在差异,但接种菌剂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此外,接种菌剂1-18和L-56还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接种1-18和L-56这2种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并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其中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接种。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菌剂大田试验对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前期筛选获得的两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大田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与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对小麦和玉米的开花、结穗时间均没有影响,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株高和鲜重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可显著提高千粒重,而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可显著提高穗数,两种菌剂均显著提高小麦总产量,最高达到(6 211.24±92.95) kg·hm-2,比对照增产16.23%,其中固氮芽孢杆菌2在减施15%氮肥的情况下,产量达到(6 056.27±24.14) kg·hm-2,相较于减15%氮肥的对照处理增产23.20%,比正常对照增产13.84%。两种菌剂对玉米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在收获期,玉米株高和植株鲜重也显著增加。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面,与减氮15%的对照相比,两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鲜重、穗干重、穗长、穗宽和百粒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处理后产量达到(8 56 6.27±157.87)kg·hm-2,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处理后产量达到(8 602.70±122.79) kg·hm-2,比减氮对照分别增产18.58%和19.09%。与正常施用氮肥的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处理后分别增产9.30%和9.78%。上述结果为丰富我国微生物肥料品种资源提供研究基础,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微生物肥料的田间施用技术推广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胺鲜酯(DTA-6)浸种对糜子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齐黍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10mg·L~(-1)、50 mg·L~(-1)、250 mg·L~(-1)等3个浓度,清水浸种作为对照,并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DTA-6浸种后糜子的农艺性状较对照有所改善,其中以50 mg·L~(-1)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相比,50 mg·L~(-1)处理齐黍1号的千粒重增加了0.4 g,单株粒数增加了94.2个,并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三种浓度DTA-6浸种处理齐黍1号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50 mg·L~(-1)增产效果最佳,较对照增加了16.24%。相关性分析指出产量与株高呈负相关,与主茎穗长、千粒重、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但不存在显著性。因此,对齐黍1号产量增加效果最适宜的DTA-6浸种浓度为50 mg·L~(-1)。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民勤蜜瓜种植上存在的连作障碍问题,以民勤蜜瓜银蒂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选用新型改良材料蚯蚓粪、根际促生菌、EM微生物菌剂,设置5种施肥处理,分别为OPE、OP、OE、O、CK,测定蜜瓜生长指标、产量、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探讨蚯蚓粪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在民勤蜜瓜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配施能够增加蜜瓜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酶活性,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表现为成熟期酶活性较开花期酶活性高;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是开花期酶活性高于成熟期;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显著提高蜜瓜土壤有机质含量(4.45%~25.62%),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OPE和OP处理含量最高,对其余养分的影响较小;蚯蚓粪和微生物菌剂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蜜瓜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蜜瓜有机酸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产量较对照增加了8.93%~29.59%。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各处理间改良效果,综合评价指数排序OPE处理得分最高,其次是OP、OE、O和CK,蚯蚓粪和两种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的潜在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选用化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研究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养分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长各时期,与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最高峰时,分别高43.43%和9.75%、18.75%和23.91%、2.82%和4.29%;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和施用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47.37%和21.05%;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的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1.28%和42.78%、 24.47%和32.44%、33.34%和31.47%;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有效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沼渣微生物菌剂和龙疆微生物菌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测定菌剂施用后谷子株高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2种菌剂的施用均可提高谷子抽穗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真菌的数量,增强谷子抽穗期根际土壤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谷子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株高,提高谷子的穗长、穗粒重和产量。与龙疆菌剂相比,沼渣菌剂对谷子抽穗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对抽穗期根际土壤中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的活性,对谷子的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的影响均无差异。但当施用量达112.5 kg/hm2时,沼渣菌剂处理的谷子产量显著低于龙疆菌剂处理的谷子产量。可见,在微生物菌剂常规施用范围内,沼渣菌剂可代替龙疆菌剂中的载体用于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沼渣微生物菌剂可显著促进谷子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贡柑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贡 柑品质改善和贡柑园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化肥、有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 对贡柑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维生素 C、单果重和皮肉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化肥处理相 比,有机肥处理和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贡柑果实糖酸比分别显著提高 3.1、3.6 个单位,单果重显著提 高 10.5、8.9 g,皮肉比显著提高 1.8、1.6 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两年平均增产 9.9% 和 17.7%;与有机肥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处理有提高贡柑果实品质、产量和土壤养分的趋势, 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结论】有机肥配施复合芽孢杆菌对改善贡柑品质、提高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 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品质及产量,研究了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烟叶农艺性状以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T)和未施用生物菌剂(对照C)烟田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烟株生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团棵期达到最大,而真菌数量在旺长期达到最大。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属水平上。Sphingomonas(鞘氨醇单孢菌属)作为降解土壤有毒物质最有效的细菌属,成熟期处理T比对照C高15.53%;Gibberella(赤霉菌属)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真菌属,旺长期处理T比对照C高1 058.60%,且这个时期烟株的农艺性状也表现为处理T优于对照C。处理T烟叶产值比对照C高77.69%。可见,通过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剂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有益菌的含量,改善烟草的农艺性状,进而提高烤烟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育苗基质中添加4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芽孢杆菌、菌根菌、丛枝菌根菌和安克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能显著降低辣椒结果期土壤中真菌数量,而增加细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芽孢杆菌处理后真菌数量下降54.8%,而细菌数量增加69.2%。芽孢杆菌显著提高辣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减氮条件下配施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达到提高烟叶品质、改善土壤环境的目的。【方法】以云烟 87 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 T1 当地常规施肥(CK)、T2 常规施肥+微生物菌剂、T3 常规施肥减氮 10%+ 微生物菌剂、T4 常规施肥减氮 20%+ 微生物菌剂 4 个处理,测定各处理不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和时期烤烟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氮减量配施微生物菌剂下烤烟生长稳定。不同处理烤烟经济性状表现为 T2、T3 处理的产值与 T1 处理无显著差异;T4 处理的产值为 1 351.56 元 /667m2,显著低于 T2处理。与 T1 处理相比,其他各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各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2)微生物菌剂各处理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总 OTUs 数量以及独有的 OTUs 数量,与 T1 处理相比,T2 处理细菌独有的 OTUs 数量增加 68.4%,T2、T3 处理真菌独有的 OTUs 数量分别增加 85.2% 和 78.2%,T2、T3 处理的真菌总 OTUs 数量分别增加 60.2%、54.9%;T2、T3 处理真菌的丰富度均显著高于 T1、T4 处理。(3)细菌门水平下 T4 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真菌门水平在不同处理下无显著差异。(4)T1 处理的有害微生物镰刀菌种(s_Fusarium_equiseti)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处理,T4 处理 α- 变形菌纲(c_Alphaproteobacteria)、鞘氨醇单胞菌目(o_Sphingomonadales)、芽单胞菌属(g_Gemmatimonas)、拟杆菌纲(c_Bacteroidota)等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结论】相比常规施氮,减氮 10% 配施微生物菌剂在稳产的同时烤烟产值提高 12.5 %,并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剂防治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木霉菌(M)、枯草芽孢杆菌(B)、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C)、荧光假单胞杆菌(P)、淡紫紫孢菌(D)、多粘芽孢杆菌(PP)6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甜菜根腐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经6种微生物菌剂处理,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对照(CK)相比显著减低(P<0.05),发病率较对照降低18.18%~50.00%,病情指数降低2.27~5.87,各处理防效达到19.12%~49.45%,防效依次为C>D>B>P>M>PP。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甜菜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其中M、B、C、D处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6种微生物菌剂可显著增加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加甜菜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的积累,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均高于对照,产糖量增产幅度达7.43%~38.05%,D、C和M产糖量增加效果最为显著(P<0.05),分别增产38.05%、28.49%和19.78%。【结论】施用菌剂能活化土壤养分,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防效较好,优于木霉菌、芽孢杆菌单施,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生物菌剂来缓解番茄连作土传病害,以番茄品种海晨7080为试材,应用亲土1号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它们的两两组合分别处理连作土壤,探讨其对连作番茄土壤中的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亲土1号菌剂+地衣芽孢杆菌处理的番茄植株生长状况最好,果实产量最高,土传病害发病率也较低,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为最高,土壤真菌数量较低,且土壤细菌数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比值最大,对连作番茄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最佳,适宜用于缓解番茄连作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食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五原县,以食葵LD5009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肥产品(包括丹路牌微生物菌肥和丹路牌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土壤微生物、土壤含盐量及食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产品可降低0~40 cm土层盐分含量;(2)施用不同产品可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提高细菌和放线菌的数目,并提高细菌优势菌多样性,且不同产品处理均广泛分布有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3)施用不同产品可极显著提高食葵产量,产量表现为菌剂与无机肥配施>单施菌肥>单施无机肥,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增产可达107.62%;(4)单施菌肥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作用效果较优,但其增产、抑盐效果均不如菌剂配施无机肥处理,不能完全代替化肥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糜子抗倒伏能力,利用遮雨棚和水分控制池进行糜子控制水分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糜子抗倒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显著提高齐黍1号糜子产量、株高、根干重等指标,但抗折力和生物产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倒伏系数并没有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没有降低;降低土壤含水量,齐黍1号糜子产量、株高、根干重、茎秆抗折力等指标没有显著降低,但生物产量有所下降,倒伏系数有所降低,抗倒伏能力提高。在生殖生长阶段,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能显著提高齐黍1号糜子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但糜子株高、根干重、抗折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导致倒伏系数显著提高,抗倒伏能力降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齐黍1号糜子的产量、根干重、生物产量指标没有显著降低,株高、抗折力、倒伏系数指标有所降低,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份糯性糜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优质、高产的糜子新品种,对20个糯性糜子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20份糜子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单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19,主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37。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20份种质分为5大组群,其中,第一组群的齐黍1号这份材料的产量最高;第五组群的内糜8号和雁黍11的穗粒重在所有参试材料中是最高的,属于丰产型种质,应作为糜子杂交育种的亲本加以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