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从山茶叶片内部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拮抗菌株,通过研究该菌株在山茶叶片表面和内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及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结合比较标记菌株和非标记菌株的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分别采用喷施和针刺法研究接种浓度、病原菌对生防菌在山茶叶表面及内部定殖动态的影响,并测定生防菌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含500μg/mL链霉素抗性平板上得到最佳标记菌株,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定殖试验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高效定殖于山茶叶表面及内部,且叶表面的定殖较叶片内部更为高效、持久,其定殖量与接种浓度呈正相关,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当数量,病原菌仅与叶表面定殖密切相关,与生防菌的叶内定殖无关。田间防治试验表明,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对山茶灰斑病有显著生防效果,预先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后再接种病原菌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为75.35%,先接种病原菌后喷施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悬液处理的防效为73.89%,同时接种生防菌菌悬液和病原菌时的防效最低,为72.95%。【结论】生防菌株B.amyloliquefaciens能够有效定殖于山茶叶片表面及内部,且对山茶灰斑病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烟草青枯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同烟区健康烟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随机从福建龙岩、四川德昌、陕西汉中等地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采集30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烟草青枯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拮抗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定殖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较好的菌株LW-4,经鉴定其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W-4菌悬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0.37%,其可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LW-4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用饱和度为25%的硫酸铵获得的LW-4抑菌物质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37.82mm。【结论】菌株LW-4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目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探索解淀粉芽胞杆菌BJ-6的生防机制,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J-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Prodigal等软件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并搜寻主要的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转录分析这些抗菌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的表达。【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BJ-6基因组大小为4 175 709 bp,有4 261个基因,GC含量为46.12%,搜寻到7种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表面活性素合成基因簇与模式菌株FZB42相比出现较大差异,这7种抗菌物质合成基因在12~60 h培养条件下均能正常表达。【结论】获得解淀粉芽胞杆菌BJ-6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挖掘抗菌物质合成基因簇,为今后深入研究解淀粉芽胞杆菌BJ-6产生的抗菌物质及其抑菌机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AbrB是枯草芽孢杆菌中重要的过渡态调节因子,在细菌从对数生长期到稳定期的转换阶段发挥作用,但其功能在短小芽孢杆菌中知之甚少,故进一步探究其调控作用。【方法】为了解AbrB在短小芽孢杆菌中所参与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具有反向选择标记的温度敏感型质粒载体在短小芽孢杆菌SCU12中对abrB基因进行无痕敲除,获得菌株SCU12(ΔabrB)。为研究敲除菌表型变化,对细菌生长曲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进行测量,观察菌落形态和生物膜形成并利用swarming平板检测其运动性。【结果】获得一株abrB敲除菌株SCU12(ΔabrB)。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与亲本菌株相比,abrB敲除菌株的最高OD600 nm值降低24%,生长受到抑制;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发现菌落颜色和形态发生改变;运动性实验表明敲除菌株运动性降低;18 h以内敲除菌株生物膜形成时间提前;胞外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是亲本菌株的1.59倍。【结论】abrB基因在短小芽孢杆菌中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治烟草疫霉对烟草引起的病害,从不同烟田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42株根际细菌,经平板对峙初筛、细菌发酵液115℃处理后复筛得到10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其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3类。选取枯草芽孢杆菌GJ1、解淀粉芽孢杆菌GJ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GJ11对各类芽孢杆菌进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分泌特性检测、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定殖能力检测以及田间试验,得出这3种芽孢杆菌均可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中定殖,在根际土壤中定殖能力为GJ1GJ7GJ11,在根和茎中定殖能力均为GJ7GJ1GJ11。GJ1、GJ7、GJ11对烟草黑胫病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0.00%、28.60%,初步确定拮抗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取决于其在烟草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加工番茄田土壤中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对加工番茄促生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种子催芽、穴盘育苗和盆栽试验方法。【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菌液25、50和100倍稀释液处理的加工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茎鲜重和根鲜重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菌株JTB8-2发酵液25倍液、50倍液和100倍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鲜重显著高于NB培养基25倍液、50倍液、100倍液和空白对照;菌株JTB8-2菌株发酵液原液对20种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5倍及以上稀释液对作物种子萌发和芽生长无影响。【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JTB8-2菌株发酵液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其发酵液原液不宜做作物浸种处理,发酵液25倍及以上稀释液可以浸种。  相似文献   

7.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特性,可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生物膜形成与定殖、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耐盐性等。综述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分析方法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定殖、促生、植物耐盐性诱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利用GFP标记系统研究秸秆还田对假单胞菌PW9土壤定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可产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pBBR1MCS2-Tac-EGFP电转化至假单胞菌PW9中,通过抗生素鉴定及质粒检测,获得了能够产生稳定的强烈绿色荧光且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标记菌株PW9-gfp,并以此为试验菌株进行土壤定殖能力研究。【结果】标记菌株PW9-GFP施入土壤0~60 d时间内,两种处理方式的土壤样品中有效菌落数量均由109 CFU/g降至10 CFU/g;在植株同一生长时间时,标记菌株PW9-gfp单独施入的土壤样品中有效菌落数量均略低于与秸秆同时施入的土壤样品。【结论】秸秆还田对菌株PW9的土壤定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为解磷菌合理施用及微生物菌肥与秸秆还田协同作用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芽胞杆菌(Bacillus sp.)BJ-10的分类地位、抗菌物质特性和生防能力。【方法】利用PCR扩增并测序获得了芽胞杆菌BJ-10的gyrB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的方法检测了BJ-10的抑菌谱;通过不同温度和pH处理测试了BJ-10发酵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室内盆栽试验检测了BJ-10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论】初步鉴定菌株BJ-10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BJ-10对测定的9株植物病原真菌和1株病原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BJ-10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抗酸碱能力;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芽胞杆菌BJ-10稀释发酵液对甜瓜白粉病和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均具有较高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6在人参体内的定殖规律及其在病原菌胁迫下对人参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揭示FS6诱导人参产生抗病性的诱导抗病机制奠定基础,进而为人参根部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标记法获得FS6菌株抗利福平的突变体菌株,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两种方法接种,研究FS6在人参植株体内及人参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采用灌根法,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FS6对人参抗病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含300μg/mL利福平抗性平板上得到标记菌株,该标记菌株能在NA培养基上稳定生长,抗性丢失率为0,且标记菌株与野生菌株的拮抗能力无明显差异。定殖试验结果表明,灌根和叶面喷雾两种接种方式下,FS6~(Rif)菌株均能在人参植株各个部位及根际土壤中定殖,并能在人参体内转移。其中,灌根后FS6~(Rif)在土壤中的定殖量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4.8×10~3 CFU/g;叶面喷雾后FS6~(Rif)在叶片中的定殖量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3.2×10~3 CFU/g。FS6发酵液处理后再接种人参根腐病菌,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人参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CAT、POD和PPO分别在FS6发酵液灌根处理后第12,15和18天达到峰值。【结论】FS6菌株能够在人参植株体内稳定定殖并传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人参产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水稻条斑病防效测定。【方法】根据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Lx-11进行PCR扩增检测,采用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3对特异性引物对Lx-11菌株检测,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基因组中含有sfp、fenB、ituA或bamA基因。质谱分析发现提取的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等3种脂肽类抗生素。通过构建surfactin突变体菌株,平板和盆栽试验显示突变体菌株抑制条斑病菌能力显著降低。【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surfactin类物质对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抑制条斑病菌主要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植物土传疾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出对植物土传疾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BS-17,对其生防效果进行测定,旨在为开发植物土传疾病广谱抗菌生物制剂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9种常见植物土传疾病具有拮抗效果的拮抗菌,抑菌率均在80%以上。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对拮抗物质产生的位置以及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土壤定殖试验对其生防潜力作出评价。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BS-1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产生的主要抗菌物质分布于胞外,拮抗物质对热、pH值、紫外线以及蛋白酶均不敏感。此外,菌株BS-17具有较好的产纤维素酶及蛋白酶的能力。土壤定殖试验证明,该菌表现出良好的定殖能力以及抑制病原菌生长的能力。菌株BS-17作为生防菌用于防治植物土传疾病,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初步解析脂肽类抗生素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敲除B9601-Y2中的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Y2ΔbmyA;通过平板离体对峙实验比较观察了Y2ΔbmyA对尖孢镰刀菌拮抗能力的变化,并动态监测了其在玉米根系组织及根际环境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Y2ΔbmyA对平板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能力较B9601-Y2减弱了83.53%;Y2ΔbmyA在根际土壤环境中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42.25%,在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16.88%。上述结果证明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对B9601-Y2菌株的抑菌和定殖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盐碱土壤修复菌剂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从盐碱地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促生耐盐碱、产胞外多糖、解磷、解钾等能力的芽孢杆菌,并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子鉴定确定菌株种类,通过向日葵盐碱地种植试验,考察耐盐碱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从7株促生芽孢杆菌中筛选出两株耐盐碱、产胞外多糖、解磷、解钾的菌株B25、B43,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向日葵盐碱土壤种植试验中,增施土壤修复菌剂的处理比常规施肥株高、茎粗、盘粒重、结实率、产量分别增加1.53%、8.44%、7.23%、3.40%、12.37%;土壤pH降低0.4,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2.48%、15.04%、41.52%、31.13%,含盐量减少1.76%。巨大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胞外多糖产生能力,在盐碱土壤中,促进向日葵生长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可用于盐碱土壤改良菌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命名为ZB36。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和gyrA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获得遗传特性和拮抗活性稳定的利福平标记菌株ZB36R,并对其在苦瓜上的定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ZB3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4.76%,而且对苦瓜植株也具有显著促生作用,接种ZB36后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28.65%和22.48%。定殖试验结果表明,ZB36在苦瓜根、茎和叶中均能定殖,且在接种后28 d仍能在这些组织中稳定定殖。【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促生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备作为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是重要的生防菌,本试验初步摸索了其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质,为其制剂产品开发、应用和保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直接混合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助剂和杀菌剂对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菌体的影响;采用平皿法测定温度、紫外线、pH和金属离子对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发酵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对稻梨孢、核盘菌、灰霉菌、玉米尾孢和立枯丝核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可达80%以上;填料硅藻土和膨润土、润湿剂W-2001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等以及壳聚糖与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相容性较好,可作为其制剂产品开发的助剂;大部分杀菌剂在中等浓度(100~1000 mg/L)或者低浓度(100 mg/L)下,与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考虑田间混用。井冈霉素、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可以与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开发生物-化学复配的农药产品;发酵清液经过80℃以下、紫外线90 min以下处理,pH3.0~9.0以及K~+、Na~+、Ca~(2+)和Mg~(2+)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与不处理相当,在其他处理下对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其相对抑菌活性依然较高。【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184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具有开发成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广西富硒区土壤耐硒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广西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多株耐硒菌株,为土壤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主要富硒区永福、巴马、玉林寒山、桂平、藤县等地采集田间土样,利用稀释平板法并通过加硒培养对耐硒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结果】筛选得到8株耐硒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硒的耐受浓度均在10 000μg/m L以上。8株耐硒菌株中,YLB1-33耐硒能力最强,其在含硒量为29000μg/m L的固体培养基中仍能微弱生长。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表明,YLB1-6为蜡质芽孢杆菌、BMB2-1和TXB1-8为短小芽孢杆菌、GPB2-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YLB1-26和YLB1-33为地衣芽孢杆菌、YLB1-2和YFB1-8为粘质沙雷氏菌。【结论】耐硒菌株的发现对广西土壤硒资源利用、富硒农产品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大蒜有机硫化物(GOS)对豆制品优势腐败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GOS对菌株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分析其对细菌生长曲线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析GOS处理后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胞外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变化,探讨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3 g/mL的GOS对解淀粉芽孢杆菌DY1a和DY1b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7和25.7 mm,MIC均为30 mg/mL,MBC分别为240和480 mg/mL。30 mg/mL GOS对菌株DY1a和DY1b胞外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47.3%和15.6%,使细菌细胞代谢活性(D490 nm)分别下降了2.771和4.091,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029和0.036 U/mL,胞外β-半乳糖苷酶活性(D420 nm)分别提高了0.047与0.016,胞外溶液电导率分别提高了0.060和0.031 mS/c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GOS处理后的菌株细胞表面出现皱缩、孔洞式塌陷和破裂。【结论】大蒜有机硫化物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明显,其抑菌机理与影响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干扰细菌生理代谢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解磷细菌定殖规律及其与本溪山樱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本溪山樱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缩影系统并结合常规的分析方法,研究植物促生根际细菌—3株解磷细菌[Bacillus(Y4)、Pseudomonas(J6)、Flavimonas(H7)]于本溪山樱根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根际特征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3种菌株定殖部位因时间变化而变化,混接处理中根内没有菌株定殖,但无论单接与混接处理3种菌株定殖密度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接种解磷细菌后,细菌于本溪山樱根部的侵染速度较快,数量较多,放线菌和真菌的侵染能力较低,数量较少。接种Y4可较对照提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这种效果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而接种其它菌液处理均降低了植株的Pn。单接Y4可增加植株中全磷含量。【结论】解磷细菌的定殖数量随外来微生物侵入数量的增多而减少。外来细菌的侵入对解磷细菌的定殖影响较大。处理前期,接种假单胞杆菌(Y4)和芽孢杆菌(J6)对植株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