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机械化还田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实践表明,早稻秸秆适合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晚稻秸秆由于草量大、韧性强、腐解难,可以部分还田。1.大中型拖拉机稻草还田作业①使用半喂入收割机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要求收割后稻草切碎长度5~10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切碎质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质量,为此切碎刀片要齐全、锋利。②匀草。收割作业时,收割机无抛撒装置或抛撒质量不高,可以人工匀草。③犁耕、秸秆还田作业。选用大中型拖拉机(55千瓦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9,(12)
<正>东风农机DF-1004拖拉机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除了作为运输工具外,还可以结合农具,在田间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等工作。拖拉机液压系统是用来连接、提升和降落悬挂农具的,是用油液来传递和转换能量的一套机构,是拖拉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液压系统出了问题,必会影响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1.液压提升系统结构及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在我国农村使用非常普遍,除了可以单独作为运输工具使用外,还可以结合农具,在田间进行耕地、播种、撒农药、收割等作业。因此在拖拉机作业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故障,有些故障是由于拖拉机驾驶人操作不当造成,有些则是由于作业时间长积累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正1、我县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县农机工作得到加强,农机化进程加快。201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61706.97千瓦,拖拉机保有量447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24台,小型拖拉机2898台,联合收割机91台;微耕机5584台;拥有配套农机具1189台(套)。农机装备结构正在从全喂入水稻收割、机械耕耙作业,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水稻收割机逐渐进入我县水稻收割市场,水稻插秧机、茶树修剪机、茶叶采摘机试验推广工作稳步推进,饲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快速增长,种收机械化率约达到66%,推动了我县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4L-130型大豆联合收割机是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是与11.0~20.5kW的四轮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大豆联合收割机,在田间进行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专业收割大豆的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6.
<正>1.坡地割草机该机轻巧、灵活方便、重心低、能在30度坡地上任一方向正常作业,适合所有山区、丘陵、树篱下和狭小地带作业。该割草机上还可配备多种农机具,拆下切割器部分装上相应农机具可进行小麦、稻谷收割、培土、耕地、旋耕、播种施肥、运输等作业。2.碎草机该机是利用拖拉机提供动力,通过传动系统驱动粉碎部件高速旋转,  相似文献   

7.
<正> 小型收割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配套动力小(一般用12~15马力拖拉机),适用于小地块、个体户或联户使用。然而,如何正确使用和维修收割机,使机器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提高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收割机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收割之前,先将动力传动与机  相似文献   

8.
1、针对冷却水箱散热器芯片间的通风道被灰尘、草屑覆盖而阻塞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改变冷却风进口位置。目前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发动机的冷却风都是从拖拉机前端被冷却风扇吸入到水箱散热器的。收割作业时,割台前端由于切割、输送扬起的灰尘、草屑等杂物很容易通过机车的正面风罩被吸到水箱散热芯片上。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推进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落实,机械收获已经被农民接受,在农村已经形成了购买收割机的热潮。用户在购买联合收割机进,应该根据作业地区、收割对象、作业性质、厂家三包服务网点和配件供应能力等因素选购产品。1、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如果已有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可以选购一台与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目前市场上的代表机型有桂林6号(割台液压升降)、巨明4L—  相似文献   

10.
唐瑞森 《农家致富》2013,(18):46-46
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用加装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以后,再用与大中型拖拉机相配套的高性能秸秆还田埋茬耕整机一次性完成作业,实现农业生物技术与农机工程和农艺措施配套相结合的一项综合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7,(12)
绍兴市现有各种型号收割机800多台,在为农服务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看到,单机收割作业面积高低悬殊,经济效益差距较大。为此,就如何用好收割机问题,走访了机手朱张夫,他在1996年承包土地50亩,为克服收割难的问题,购买了一台配上海50型拖拉机的桂林3号联合收割机,在今年麦收期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共收割大、小麦700多亩。为全市平均单机收割面积的4倍,也是同机型中的姣姣者。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一、联合收割机使用方法1、无载荷启动发动机,低转速结合离合器,扳动操纵阀使联合收割机减速,将收割台降至正常割茬高度加大油门发动机达额定转速时入区收割。2、收割机运行50—100米后停车检查作业质量,需要时进行必要的调整,直至作业质量达到要求后,投入正常工作。3、始终采用大油门作业,不可用减小油门来降低前进速度,因油门愈小,收割机的收割和脱粒部分各工作机构运动节奏愈慢,可降低作业质量甚至堵塞收割台或滚筒。大油  相似文献   

13.
悬挂式割灌机设计安装在拖拉机后方,利用液压伸缩臂和往复割灌刀进行割灌作业,具有效率高,割荐高度可调,作业环境适应性好,切割范围大等优点.经理论计算,切割范围可达2 m,能够切割直径达15 mm的灌木,理论工作效率约为2 460 m~2/h.割灌机可挂接到我国大多数通用的农用拖拉机上,能降低灌木收割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作业效率,通过有效利用灌木资源,促进沙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1.正确操作1.1在使用中应保持正常的温度规范,转速规范和负荷规范。1.2无载荷启动发动机,低转速结合离合器,扳动操纵阀使联合收割机减速,将收割台降至正常割茬高度加大油门发动机达额定转速时入区收割。1.3始终采用大油门作业,不可用减小油门来降低前进速度,因油门愈小,收割机的收割和脱粒部分各工作机构运动节奏愈慢,可降低作业质量甚至堵塞收割台或滚筒。大油  相似文献   

15.
正背负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将联合收割机悬挂于中型轮式拖拉机上,工作部件的动力由拖拉机提供。这种机型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修方便、故障率低等优点。收获结束后卸下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即可投入犁田、运输等作业,使用经济性好、拖拉机利用率高,深受广大农村及农机个体户欢迎。下面介绍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供参考。一、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安装对于背负式联合收割机,需要将收割脱粒清选装置安  相似文献   

16.
<正> 小型收割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在使用和维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收割之前,先将动力传动与机器结合上,使之空车试转几分钟,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2 拖拉机下地后,起步要平稳,直线行驶,收割时一般不用转向离台器,避免漏割。  相似文献   

17.
<正> 1 用油门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有些拖拉机驾驶员将油门放到最大位置,以期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和作业速度,这对轻负荷作业的拖拉机发动十分不利。例如,播种、平地运输、中耕以及排灌、加工等作业,由于机组作业编组中不能使拖拉机达到满负荷,此时提高油门会造成油耗增加,降低经济效益。而发动机在最高转速下  相似文献   

18.
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从拖拉机后悬挂技术、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2个方面对文献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果表明:1)利用拖拉机调平系统能使拖拉机在车身遇到颠簸或倾斜时调整至水平状态,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在山地复杂多变和高低起伏环境下,拖拉机在山地作业的稳定性和通过性与车身自动调平程度密切相关;2)悬挂机构对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机具调平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悬挂机构的技术结构直接影响了拖拉机车身调平及后悬挂技术研究的发展程度;3)对悬挂机具在坡地等高作业及耕作自适应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整个山地拖拉机调平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山地复杂地形和作业质量要求,提出如下发展策略:在搭建山地拖拉机车身调平系统和优化悬挂机构的基础之上,全面研究山地拖拉机后悬挂技术和机具调平坡地自适应技术;在保障山地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山地拖拉机车身与悬挂机具协调自适应技术,实现山地拖拉机悬挂机具对坡地的仿形作业,是山地拖拉机自动调平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JD2310型复式耕耘机是迪尔公司设计制造的,是农业生产中,播种前整地的理想选择。适应于休闲地除草耕耘,为联合整地机作业后疏松板结;大豆地收割后残茬处理、地表碎土、平整土地、土壤药剂处理、土肥混拌、土壤细碎等项作业,为苗床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引进现代农机设备中,是为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复式耕耘机中非常受欢迎的设备。  相似文献   

20.
<正>JD2310型复式耕耘机是迪尔公司设计制造的,是农业生产中,播种前整地的理想选择。适应于休闲地除草耕耘,为联合整地机作业后疏松板结;大豆地收割后残茬处理、地表碎土、平整土地、土壤药剂处理、土肥混拌、土壤细碎等项作业,为苗床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引进现代农机设备中,是为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复式耕耘机中非常受欢迎的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