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纳莱生物活性液体肥料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生产中农民普遍施氮肥量较高,因此对水稻生育造成了不利影响.常规品种耐肥,前期封行早,易造成田间郁闭,病虫害加重,农药投入增多,对生态环境及优质稻栽培不利.杂交稻多为高秆松散大穗型品种,施氮肥过多易导致后期倒伏,使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受到限制.因此在控制氮肥用量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应用一种叶面肥来调节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培育和利用氮高效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适宜广西稻区的6个水稻品种,设4个施氮量水平(0、75、150和225 kg/ha)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氮积累量,并计算氮肥利用率,通过回归分析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估算出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及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果】在0~225 kg/ha施氮量范围内,6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高,但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水稻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除桂野丰产量开始下降外,其他品种产量增加缓慢。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在35.92%~67.45%,由高到低依次是恒丰优777>桂育11号>野香优3号>桂野丰>百香优139>桂育9号。6个水稻品种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氮肥贡献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225 kg/ha时,氮肥贡献率增加缓慢甚至开始下降;不同水稻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不同,氮高效利用品种(恒丰优777)的平均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氮低效利用品种(野香优3号)的1.53倍。6个水稻品种当季获得最高产量时的适宜施氮量在181.9~219.7 kg/ha,氮肥农学效率在10.1~17.9 kg/kg,氮肥偏生产力在30.6~41.9 kg/kg。【结论】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条件下,初步筛选出恒丰优777和桂育11号两个氮高效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0-2001年以24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水稻全生育期分别施纯氮0、100、200、300kg·hm-2,研究施氮量对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在氮肥处理与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且多数品质指标在氮肥与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量对稻米品质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因品种类型而异,适当增施氮肥可改善稻米加工品质、提高胶稠度、改善营养品质,但外观品质会变劣。  相似文献   

4.
通过氮磷钾肥用量和追施磷钾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三元素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与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氮磷钾三元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增施氮肥能提高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增施磷钾肥整体也有利于加工和外观品质的提高,但不同品种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水稻品种秋光为试材,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粳稻品种地上部对氮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对两水稻品种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单株叶面积均起促进作用。沈农07425和秋光株高的施氮增加率为10.81%~25.72%和0.63%~15.69%,分蘖的施氮增加率为46.27%~79.92%和17.39%~54.17%,单株叶面积的施氮增加率为12.71%~278.41%和22.34%~259.82%。除分蘖期CK处理的SPAD值较大外,其他时期沈农07425的SPAD值的施氮增加率为13.29%~101.86%,秋光SPAD值的施氮增加率为9.08%~63.74%。表明地上部性状对氮肥的响应程度品种间差异较大,穗型直立的紧凑型水稻品种沈农07425较为敏感,适于高氮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氮磷钾肥用量和追施磷钾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三元素对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与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互作效应,氮磷钾三元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增施氮肥能提高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增施磷钾肥整体也有利于加工和外观品质的提高,但不同品种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8.
<正>氮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水稻肥料投入的主要部分。中国早在1996年氮肥用量就超过了25×106t,近年来已成为氮肥用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近十几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改良和产量水平的提高,施氮量不断加大。目前,在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纯氮)施用量以达300~350kg/hm2,甚至高达400~450kg/hm2。氮肥的滥用更是使得稻田施氮量远远高于适宜的施氮量。过度施用氮肥会造成氮素增产效率下降、氮素利用率降低、病虫害加重、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环  相似文献   

9.
2018~2019年设置田间小区试验,以主栽高产型水稻品种松粳3号为试验材料,设0、75、105、135、165 kg·hm-2等5个供氮水平,调查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氮积累、产量和氮效率等指标.施氮促进水稻分蘖发生,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分蘖数差异显著,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抽穗、成熟3个时期分蘖数增加量分别为49.54%~65.15%、62.36%~82.90%和63.13%~87.92%(P<0.05),施用氮肥分蘖成穗率增加12.99%~15.13%(P<0.05).施用氮肥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积累,施氮量相差60 kg·hm-2以上植株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水稻产量、单位面积颖花数随氮量增加而增加,结实率随氮量增加而降低.氮量和产量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转折点施氮量为137~138 kg·hm-2,对应产量为9080~9166 kg·hm-2.随氮量增加氮肥吸收利用率无明显变化或显著增加,具有年际间差异.随氮肥用量增加,氮肥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2019年除外)、偏生产力显著降低.施氮量在137.5 kg·hm-2以上虽未造成减产,但前期低温年(2019年)氮量由135 kg·hm-2增至165 kg·hm-2,造成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施氮量增加不易造成减产,但氮效率降低,适量施氮对实现高产水稻品种高产和氮高效相统一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对丰两优1号和皖稻153开展了3个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肥水平对水稻叶龄、生育期、产量等经济性状均有所影响。水稻氮肥施用过多产量增加,但病虫害多发,影响稻米的品质,产投比不合理;不施氮肥,水稻产量低。建议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需肥特性制定合理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沟灌和水肥一体化)及施肥方式对水稻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益。结果表明,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95~0.97。在氮肥利用率方面,当施氮量低于一定值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当施氮量过高(27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降低,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最大。综合分析成本、产值情况可知,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产值增加明显,能明显提高水稻收益,如采用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有利于增加收益。综上,在本试验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氮量控制为189 kg/hm2且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是提高水稻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水稻生育过程中影响氮肥损失及氮肥利用率的各种因素,不同水稻品种、施氮量、种植方式、化肥种类以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提高我国氮肥利用率的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水平对直立穗型水稻品种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氮素水平下直、弯穗型水稻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参试的两个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CAP)的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在籽粒灌浆期,直立穗型品种CAP下降幅度慢于弯曲穗型品种;增施氮肥可提高CAP,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直立穗型品种不同叶位单叶净光合速度(PN)最大值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可延缓PN高值持续期,但对提高PN影响不大,于水稻开花期及乳熟期田间高氮区群体饲喂^14CO2,测定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冠层中项部三片叶的光合速率最高,其光合量占单株总光合量的87.4%;弯曲穗品种测定结果与直立穗型品种相似。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比叶重、单株根伤流量和冠层生态条件大都优于弯曲穗型品种,这可能是直立患得患失同穗后CAP下降较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殷延勃  王昕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5-95,97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1999~ 2 0 0 0年宁夏 10个水稻品种 (系 )主要品质性状以及环境因子与整精米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水稻品种 (系 )的生育期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施氮肥量和抽穗期到成熟期间的日平均气温是影响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 2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品种的品质外观如透明度、种子的粒长及长宽比也决定着水稻品种 (系 )整精米率的高低。施磷肥量、日平均气温差及降雨量也都影响水稻品种 (系 )的整精米率  相似文献   

15.
氮肥不同用量对南四湖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山东南四湖稻区氮肥施用量过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田氮素失衡、氮素流失严重的现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氮素积累与转移、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抑制了水稻营养生长,显著降低了水稻分蘖和成熟期有效穗、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吸收量及稻谷产量;氮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形成大量无效分蘖,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对提高水稻产量无显著效果。在当前氮肥施用水平上减施30%,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协调,提高氮肥利用率,且对水稻产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春严重的干旱低温造成了水稻前期生长延届。随着降雨量的增大,种植户为了使水稻快速生长,便加大了水量和追肥量,多施氮肥,造成水稻过分生长,枝叶幼嫩,加之湿度大,并且阴雨天多气温偏低,一些优质米品种不抗病,以上这些条件都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所以,要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 003和wp 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 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 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新品种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雅  胡润  朱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151-153
选取目前水稻大田生产主流杂交水稻新品种徽两优166等5个组合进行氮肥试验,通过高、中、低不同氮肥施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研究当前主栽杂交稻新品种氮肥需要量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均以中高氮水平产量最高。各品种氮肥农学利用率均表现为中氮>低氮>高氮。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吸氮特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吸氮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均增加;产量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集中在1.9~2.2kg。在本试验条件下,镇稻88、武运粳7号、8优161、常优1号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而武育粳3号、8优父、扬稻6号、扬籼4号、两优培九、汕优63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产量在9000~105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都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粳稻辽优20、弯穗品种沈农8718、半直立穗的沈稻8号和沈稻9号4个品种为试材,施氮处理设3个水平(不施肥、施氮150和225 kg/hm^2),测定各个品种的产量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适量的增施氮肥可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以及成粒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但施氮量不宜超过150 kg/hm^2。适量的增施氮肥可提高稻米的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减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4个品种间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适量施加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