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秋季草鱼、青鱼易发生肠炎、烂鳃、赤皮等病。首先要抓好预防工作,用生石灰、强氯精等消毒水体;其次是不要投喂霉变饲料,投喂青料要用漂白粉消毒后再投喂。若发现亲鱼患病,应及时诊断,对症治疗。一、细菌性肠炎病青鱼肠炎有两类病原:一是寄生虫,危害最大的为艾美球虫;一类是细菌,细菌性肠炎对青鱼危害很大,尤其对当年草鱼、二龄青鱼更严重,有的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青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采用自制的配合饲料,在日投喂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每天1、2、3、4、5次的投喂频率饲养5组青鱼幼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0.61 g)45 d。试验结果:随着投喂频率由每天1次增至3次,青鱼幼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贮积率均显著提高(P0.05)。但当投喂频率由每天3次增至5次,这些指标在不同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全鱼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水分含量在不同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不同投喂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灰分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试验结果表明,青鱼幼鱼适宜的日投喂频率为3次。  相似文献   

3.
<正> 材料和方法 1.青鱼的采样 1985年我们研究用的青鱼系七月份放养的夏花鱼种。每亩的放养量为:青鱼2000尾,鲢鱼1000尾,鳙鱼500尾,团头鲂300尾,白鲫400尾。当年8月和10月两次共测定和解剖了体重40~140克的青鱼260尾。检测的青鱼喂食螺蛳。为了掌握青鱼的饱食量,在检测的前几天进行了预备试验,初步计算出青鱼饱食所需投喂螺蛳的量。检测的当天要过量投喂螺蛳,以保证亲鱼饱食。检测当天的螺蛳分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时间为6时;第二次为16时,每次检测青鱼时,同时检查螺蛳的吃食情况,以保证青鱼有足够的螺蛳。  相似文献   

4.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3):35-35
1病毒类肠道疾病肠炎病危害对象:草鱼、青鱼。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严重时鳍条基部充血,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发炎,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漂白粉浸浴;2)流行季节每隔半月用1克/米3漂白粉全池泼洒1次,或投喂磺胺胍药饵;3)大蒜治疗。大蒜按每千克鱼种投喂5克的用量,拌入饵料,连喂3~6天。2寄生性肠道疾病2.1球虫病病原体:艾美虫。危害对象:青鱼。症状:鳃部呈苍白色,肠管内壁形成许多灰白色“肿瘤”,病灶周围组织溃烂,产生白色脓汁。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养殖青鱼的传统放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青鱼和草鱼并重、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另一种是青鱼为主、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这两种放养模式都必须同时投喂精料、贝类、草类,才能使青鱼草鱼和其他混养鱼类生长良好,如果不投喂贝类,则青鱼一般生长很差。随着鱼用配同饲料的发展,贝类资源的减少,用配合饲料养殖青鱼,将是青鱼养殖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进行了用配合饲料养殖青鱼的放养模式和养殖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6.
我校2.5亩实验鱼池,1985年6月4日发生青、草鱼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症。当天死青鱼3尾、草鱼5尾,第二天又死青鱼8尾、草鱼11尾,我们当即投喂六合剂药饵,第三天病情被控制,死鱼明显减少,仅死青鱼2尾、草鱼4尾,第四天到第五天停药后一直未见死鱼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 二龄青鱼疾病较多,尤其是出血病、肠炎病危害更大,使其成活率一般仅有20%左右,严重阻碍了青鱼养殖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浙江省卫生实验院流行病组和五十年代末期,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先后对青鱼传染性肠炎病致病菌进行过研究。我们自1978年以来,先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研究、疫苗制备及生产性免疫防病等试验研究,并结合生产利用青鱼出血病、肠炎病灭活疫苗对二龄青鱼进行免疫预防注射,成活率一般可达70%以上,效果显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正一、常见病虫种类池塘鱼类常见病虫有:细菌性疾病、败血症、烂鳃病、打印病、肠炎病、车轮虫病、赤皮病、小瓜虫病、竖鳞病、指环虫病等。二、鱼类病虫防治方法1.预防方法(1)针对性预防。(1)草鱼病虫的预防:草鱼在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患肠炎病和烂鳃病。预防时,定期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投喂新鲜饲料,绝对不能投喂变质或霉烂饲料。要将青草料与混合饲料轮换投喂,确保草鱼生长所需营养均匀,增强抵抗病虫  相似文献   

9.
胡宾  唐玉华 《科学养鱼》2016,(11):10-11
正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享有"四大家鱼"之美称,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加强秋季四大家鱼亲鱼培育管理,可促进其积累脂肪和性腺发育,增加怀卵量,以提高来年亲鱼的产卵量和苗种培育产量。一、草、青鱼亲鱼培育1.投喂管理秋季由于气温降低,青绿饲料来源也日趋减少,草亲鱼的投喂以小麦、豆饼、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2%~3%。水温高时隔天投喂1次青绿饲料,水温  相似文献   

10.
养殖户前期投喂鳊鱼料(30%蛋白),出完热水鱼后,一部分养殖户会视青鱼长势,改投青鱼料(32%蛋白);也有部分养殖户会全程投喂鳊鱼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抗肠炎功能饲料对河蟹养殖性能与水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的河蟹养殖试验,并设置投喂冰鲜鱼的传统投饵方式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试验组河蟹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河蟹的平均增重率和肥满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池可以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与投喂冰鲜鱼的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全程投喂功能饲料可降低养殖水体TP含量。综上所述,抗肠炎功能饲料完全可以替代冰鲜鱼,全程投喂抗肠炎功能膨化饲料可以提高河蟹的养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水体磷的污染,是一种"高效、绿色、生态、低碳化"的新型河蟹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以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的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商品青鱼池塘生态养殖,坚持以投喂螺蛳、蚬子等天然饵料和青鱼专用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技术,取得全场120亩青鱼塘平均产量1386kg、商品青鱼规格达5kg、亩净利为2631元的养殖效果,且商品青鱼口感鲜美、品质上佳,深受市场欢迎。现将该合作社商品青鱼池塘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做出总结,供广大青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鱼具有食性广,生长块,市场销路好等优点,但每年夏末、秋初容易感染肠炎病,死亡率高。现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防治草鱼肠炎病的几个中草药验方介绍如下。 按每50公斤摄食鱼所需中草药计算,用路边荆、野南瓜、铁扫帚各750克,煎水去渣拌饵投喂;用石榴皮250克,明矾、水杨梅各200克,研粉拌饵投喂;用千里光、大青叶各1000克,地榆500克,煎水拌饵投喂;用大蒜头,地锦、石菖蒲各500克,捣烂拌饵投喂;用辣蓼草1000克,白头翁300克、虎杖500克,煎水或晒干研粉拌饵投喂;取苦参、仙鹤草各1000  相似文献   

14.
柏振康 《科学养鱼》2006,(12):54-55
疾病:草鱼、青鱼肠炎病。病原体: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积液),肛门红肿突出,轻按腹部,有淡黄色脓状液体流出,剖腹见肠道发炎充血发红。与肠炎型出血病毒病区别:肠炎型出血病毒病,肠道充血而不糜烂。流行情况:此病在水质恶化、气压过低、鱼类过度饱食等条件下,易在草鱼、青鱼中发生。尤其对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和一龄草鱼、青鱼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50%~90%。流行季节4~9月,其中有两个高峰期: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青鱼发病;8~9月当年草鱼、青鱼鱼种发病。并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预防:①生石灰清塘。②保…  相似文献   

15.
我校2.5亩实验鱼池,1985年6月4日发生青、草鱼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症。当天死青鱼3尾、草鱼5尾,第二天又死青鱼8尾、草鱼11尾,我们当即投喂六合剂药饵,第三天病情被控制,死鱼明显减少,仅死青鱼2尾、草鱼4尾,第四天到第五天停药后一直未见死鱼现象,1986年6月初我们采用六合剂药饵预防,结果也未发生“三病”和死鱼现象。由此认为,六合剂是一种防治青、草鱼“三病”的特效药物。六合剂的配方是晶体敌百虫50克,敌敌  相似文献   

16.
青鱼养殖在江浙一带十分普遍。常见的青鱼养殖模式通常采用螺蛳加沉性颗粒饲料的投喂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饲料系数一般在3~4;另外,由于青鱼养殖密度较高,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病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7.
韭菜具温中、行气、散血、解毒、杀虫、杀菌等多种功效,而且在鱼病防治上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的特点。现将其使用方法简介如下:1.防治草、青鱼肠炎病每50千克饲料加韭菜1千克,食盐0.25千克,大蒜0.25千克,拌匀投喂。或每50千克鱼或每万尾鱼种用韭菜1千克,捣烂加大  相似文献   

18.
<正>养殖中期所投饲料蛋白含量略低些,为32%~34%,配以豆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和各种水草等植物性饲料;后期强化投饲,除配合饲料外,另增投冰鲜鱼,以催膘育肥。8.病害防治在每次河蟹蜕壳高峰来临前,泼洒一定量的葡萄糖酸钙,并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4月底至5月初,杀虫、消毒各一次,预防河蟹纤毛虫病和细菌性疾病。6-8月份,每月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药抗菌剂及免疫增强剂,投喂一个疗程,预防肠炎等疾  相似文献   

19.
<正>技术简介目前鲟鱼的饲料投喂方法是借鉴硬骨鱼类的投喂模式,但由于两类鱼在代谢率、饲料转化率和饲料利用能力上的不同,硬骨鱼所用的常规投喂模式可能并不适用于鲟鱼这类软骨鱼类,过量投喂和过度投喂会导致水质的恶化,疾病的爆发,乃至鱼体的死亡。目前有关鲟鱼投喂策略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岗位进行了杂交鲟育成阶段的最适投喂频率和投喂率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和投喂率均对鲟鱼的生长性能指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凡 《齐鲁渔业》2002,19(8):20-20
养殖鱼类常发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必须投喂药饵进行治疗。但在投喂药饵时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药饵的制作和投喂应注意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