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圣稻25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从杂交组合“镇稻88/圣稻13”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常规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黄淮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圣稻258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圣稻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金桂秀 《北方水稻》2021,51(2):41-43
中粳稻新品种临稻22号系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稻6号/镇稻88//临稻10号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优良农艺性状.多年山东省水稻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合在鲁北沿黄稻区作春稻、在鲁南及鲁东南稻区作麦茬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也适合在黄淮同类生态稻区引种登记示范推广种植.总结介绍了临稻22...  相似文献   

4.
津稻1007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从津稻521/武育粳3号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5.
楚粳24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合系2号为母本,楚粳1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于一体的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稻区及省外相似生态环境类型稻区种植,200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该品种的育成为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稻区优质水稻生产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实现了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连粳6号(原名H01023)系连云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京4×10^9的F1作父本杂交,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一个集丰产、稳产、优质及综抗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进行14个粳稻新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14个品种的生育期变辐为145~168 d,金稻919、津原985和津原U99表现早熟,垦稻808、豫农粳12、豫稻16熟期偏晚;14个品种产量介于513.0~740.7 kg/667m^2,津粳优2186产量最高,达到740.7 kg/667m^2;金稻939、金稻919米质达到优质1级,金粳818、津原U99、豫稻16达到优质2级,圣1712、圣稻3466除直链淀粉含量指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优质2级以上。试验初步掌握14个育成品种(系)的特征特性和适应性,为济宁麦茬稻区种植优质高产粳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垦稻808是郯城县种苗研究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熟期适中的粳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和生产试验中综合表现良好,产量高,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栽培技术方面应做好播前种子处理、稀播旱育带蘖壮秧、合理施肥管水、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9.
凤稻21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以凤稻9号为母本、合系3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兼具早熟、耐寒、抗病、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15号等大理州原主栽品种,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推广中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之一,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淮稻11号是从具有丰富遗传背景的优良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经多年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淮北和沿淮稻区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十字”栽培法是构建淮稻11号高质量群体,争足穗、攻大穗、强根壮秆、增粒增重、实现高产优质的有效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金粳糯6288是以扬粳糯1号辐射诱变株系为母本、淮稻5号辐射诱变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峰等 《中国稻米》2014,(1):94-9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的重要病害。以圣稻105、圣稻16、圣稻813、圣稻134、大粮202等5个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品系)与武21621、圣武糯0146、S19、1037、8311等7个感病品种杂交配制17个杂交组合,F1代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为:8个组合未发病,另外9个组合不同程度发病,病丛率14.3%~50.0%,病丛的平均病蘖率17.4%~75.0%。相同抗性亲本与不同感病亲本、不同抗性亲本与相同感病亲本所配组合F1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圣香802是以迟1为母本、圣稻19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香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优点,2020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鲁南、山东沿黄稻区及引种备案地区种植利用.从播种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吉宏6号吉林省全禾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吉审稻2014019。是目前吉林省审定的首个带香气的圆粒优质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38 d,分蘖力适中,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333.4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1%。适应于吉林省中熟及中熟以上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临旱1号(98-2-3)是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合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旱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0054。  相似文献   

16.
吉粳529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7年以吉粳89/吉粳504为亲本配制组合,后代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晚熟水稻品种,生育期142 d,分蘖力强,活秆成熟,适应性广,适宜于吉林省中晚熟稻区种植;在吉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9%和5.4%;对苗瘟、叶瘟均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感病(S);米质达到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丽稻一号是由天津市东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晚熟粳稻品种。2001年12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一、选育经过1990年 ,我区引种了日本水稻品种中国91。该品种具有穗长、粒大、米质优、抗倒伏、抗病等特点 ,但生育期较长。为了将中国91的优良性状得到充分利用 ,1991年我们选用中国91做父本 ,选用大面积种植水稻优良品种中作321做母本 ,经过7代的优中选优 ,选育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丽稻一号 (原代号9603)。二、产量表现丽稻一号于1998年至1999年参加天津市水稻品种区…  相似文献   

18.
铁粳15是以开229为母本,以吉粳88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粳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07.8 kg/667 m^2,比对照沈农315增产6.3%,米质优,中抗穗颈稻瘟病,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介绍了铁粳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9.
盐稻9号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稻9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是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用武育粳3号作对照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4年9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公告号CNA001452E。该品种在江苏作麦茬中稻栽培,全生育155 d,适宜在江苏苏中及宁镇扬盐等地作单季稻种植,据不完全统计,2005…  相似文献   

20.
中科盐5号(原代号盐稻1560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以盐稻9号为母本、以盐稻99-77(沿海所中间材料)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于2012年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