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5S rDNA在4种百合属植物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技术将45S rDNA在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柠檬色百合(L. leichtlinii), 天香百合(L. auratum)和豹纹百合(L. pardalinum)的染色体上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在这4种植物中都分布于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但其位点数量、所在的染色体和信号的强弱有很大的变化。其中,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各有3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和天香百合中各有4对染色体在着丝点附近有45S rDNA的信号。但是天香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附近都有45S rDNA的信号,柠檬色百合的两对中部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而麝香百合和豹纹百合中没有任何一条有45S rDNA的信号。由于这4种百合在百合属中分别属于不同组,其45S rDNA的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的变化为这种分组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异源三倍体百合为母本的杂交后代GISH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异源三倍体是渐渗育种的常用亲本。为了评价异源三倍体‘Royal Lace’的育种价值,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Royal Lace’及其与亚洲百合‘Pollyanna’的6个杂种后代的基因组组成。研究结果显示:‘Royal Lace’含有24条亚洲百合染色体和12条麝香百合染色体,为异源三倍体,包括1条亚洲百合重组染色体和1条麝香百合重组染色体。6个杂种后代均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数27 ~ 32,不同杂种后代的重组染色体及重组位点存在差异,杂种后代基因组组成的不同是后代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因此,‘Royal Lace’是百合渐渗育种及非整倍性育种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3.
‘红江橙’天然多倍体的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生筛选获得的红江橙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及其二倍体对照为试验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了不同倍性红江橙体细胞染色体上45S rDNA的分布。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3个45S rDNA杂交位点,分别位于第1对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和第8号染色体的整个随体上;三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4个杂交位点,其中有三个与二倍体基本相同,另外的一个位于第3号染色体的核仁组成区;四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中存在6个杂交位点,分布的位置及区域和信号的强弱均与二倍体基本相同。供试材料体细胞间期核与中期染色体中的杂交信号数及强弱程度基本相似。通过分析,提出红江橙三倍体的形成与2n雌配子的形成有关,伴随有外源基因组的重组;四倍体可能产生于珠心系细胞的直接加倍,并且伴随有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 Byhouwer)异源十倍体的起源,以中甸刺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20个蔷薇属近缘种为研究材料,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其核型。(1)21种蔷薇中只有中甸刺玫的核型为2B,其他种的核型均为2A。(2)细胞分裂间期除拟木香的45SrDNA杂交位点与倍性不一致外,其他20种蔷薇的45SrDNA位点数与倍性相同;细胞分裂中期所有蔷薇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都与倍性相同;细梗蔷薇、峨眉蔷薇、绢毛蔷薇、毛叶蔷薇、钝叶蔷薇、西北蔷薇、拟木香、全针蔷薇、大叶蔷薇、刺蔷薇、华西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刺梨、中甸刺玫等14种蔷薇的45S rDNA有脆性位点。(3)5S rDNA杂交位点的数量和位置在蔷薇属中不确定,多腺小叶蔷薇、橘黄香水月季、卵果蔷薇、复伞房蔷薇、川滇蔷薇这5个二倍体蔷薇的细胞分裂间期和中期都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西北蔷薇和拟木香这两个二倍体蔷薇的间期有4个5S rDNA杂交位点,中期有2个杂交位点,其他14种蔷薇的间期和中期5S rDNA杂交位点数与倍性一致。上述结果表明,45S rDNA和5SrDNA的FISH能准确地定位蔷薇属植物的部分染色体,使核型分析结果更加精确。根据中甸刺玫及其近缘种的核型特征,推测中甸刺玫的原始亲本可能是细梗蔷薇、华西蔷薇和西南蔷薇。  相似文献   

5.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6.
 以番茄的45S rDNA为探针,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与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核型和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压片法观察了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结果表明,益母草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形成10个二价体,佐证了益母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20,且为二倍体,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花粉粒育性为97.10%。益母草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具有2对45S rDNA杂交信号,分别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和第3号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益母草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20 = 2m + 16sm(2SAT)+ 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 = 2L + 8M2 + 10M1,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8,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9.39,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8.05% ~ 12.73%,其核型为“3A”型。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益母草的核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7.
 应用25S rDNA-FISH对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ACC)中期染色体组成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花粉特性和结实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结球甘蓝异源三倍体染色体数为28,含有9个25S rDNA位点,其中4个来自结球甘蓝4号和7号染色体;5个来自大白菜1 ~ 5号染色体;A、C基因组间不同染色体同源程度不同,减数分裂终变期常形成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等不同的联会方式;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游离染色体;后期Ⅰ和后期Ⅱ染色体分离不均衡,并存在染色体落后或丢失;末期Ⅱ有微核产生。异源三倍体花粉整齐度和生活力远低于其二倍体亲本,自交及与亲本甘蓝(CC)回交的结籽率都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8.
百合品种染色体倍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分析了45个从荷兰引进的百合品种的染色体倍性,包括21个亚洲百合、3个麝香百合、7个东方百合、8个LA杂交品种、2个LO杂交品种、4个OT杂交品种。在21个亚洲百合中,12个品种(‘Eleganza’、‘Monte Negro’、‘Renoir’、‘Black Bird’、‘Butter Pixie’、‘Orange Matrix’、‘Petit Brigitte’、‘Pink Pixie’、‘Lollypop’、‘Red Latin’、‘Marrakech’和‘Pollyanna’)为二倍体(2n = 2x = 24),5个品种(‘Navona’、‘Orange Pixie’、‘Elodie’、‘Vermeer’和‘Lyon’)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品种(‘Brunello’、‘Tresor’、‘Val di Sole’和‘Detroit’)为四倍体(2n = 4x = 48);3个麝香百合品种(‘White Heaven’、‘Gelria’和‘White Fox’)为二倍体(2n = 2x = 24);7个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Sorbonne’、‘Maru’、‘Dynamite’、‘Dordogne’、‘Montezuma’和‘Miss Lucy’)为二倍体(2n = 2x = 24);8个LA杂交品种(‘Brindis’、‘Courier’、‘Pavia’、‘Advantage’、‘Mestre’、‘Mombasa’、‘Pirandello’和‘Serrada’)为三倍体(2n = 3x = 36);两个LO杂交品种(‘Triumphator’和‘White Triumph’)为三倍体(2n = 3x = 36);4个OT杂交品种中‘Yelloween’和‘Red Dutch’为二倍体(2n = 2x = 24),‘Conca D’Or’和‘Golden City’为三倍体(2n = 3x = 36)。该结果表明,组内杂交品种(亚洲百合、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中,除亚洲百合中有5个三倍体和4个四倍体品种外,其余22个为二倍体品种,因而多数组内杂交品种为二倍体品种;而组间杂交品种(LA、OT和LO),只有OT中2个品种为二倍体,其余12个皆为三倍体。  相似文献   

9.
钱双  李昂  赵鑫  杨树华  李名扬  葛红 《北方园艺》2016,(12):101-105
以Chrysanthemum weyrichii为试材,采用流式细胞术估算其基因组大小,同时利用染色体计数法统计了C.weyrichii的染色体条数并对其rDNA染色体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weyrichii基因组大小为10.02Gb,染色条数为2n=8x=72,5S rDNA杂交信号有4对位点,位于染色体的亚中部;45S rDNA杂交信号有8对位点,位于染色体的末端。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基因组分析以及菊属植物染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杂合性, 即二倍体具4个45S rDNA位点, 四倍体单株t1和t2 则分别具有10个和8个位点。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短臂末端、着丝粒区域、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着丝粒至长臂区域、长臂末端共5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中包含的位置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位置类型的位点数也不相同, 以着丝粒及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的类型位点数最多, 其次是短臂末端。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 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对用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柑橘染色体制片方法和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同源四倍体和相应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分析、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染色体识别和物种演化研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铁炮百合3个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普通压片法对新铁炮百合(Lilium × formolongi)3个品种的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山1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4m + 6sm(2SAT)+ 8st + 6t;(2)‘雷山2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4m(2SAT)+ 2sm + 10st + 8t(2SAT);(3)‘雷山3号’核型公式为2n = 2x = 24 = 2m(2SAT)+ 8sm + 4st + 10t。三者核型均为3B型,其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72.96%、77.39%和75.93%。  相似文献   

12.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 rDNA在果树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以及rDNA特异序列在果树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果树的45S rDNA位点一般为1~4对,在染色体上多定位于随体处(即核仁组织区,NORs),也常分布于短臂和着丝粒区;5S rDNA为1~3对,在染色体上没有固定的分布模式,且与45S rDNA独立分布。rDNA定位已经用于识别果树染色体,校正传统核型以及研究基因组的进化模式。ITS序列是目前果树系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序列之一,但应用时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假基因,未来的关注点应是综合运用多种DNA序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 个二倍体蔷薇野生种:多苞蔷薇(Rosa multibracteata Helm. et Wils.)、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和金樱子(R. laevigata Michx.)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 了45S rDNA 和5S rDNA 物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 在这3 种蔷薇的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模式较 一致,都有1 对位点,均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点异形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5S rDNA 在多苞蔷薇上有1 对位点,在川滇蔷薇和金樱子上各有2 对位点,都分布于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点处。这3 种蔷薇各自的 rDNA 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识别3 种蔷薇各自的染色体提供了明确 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仙3个特异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rDNA在黄花水仙和两色花水仙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并分析了两色花水仙的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即黄花水仙上具3个45S rDNA位点,两色花水仙具有5个位点;5S rDNA在位点和数量上表现出一致性。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两色花水仙的染色体有10条来自于黄花水仙,22条来自于白花水仙。根据rDNA在这些种质资源上的分布,结合GISH技术的分析,证实两色花水仙是黄花水仙和白花水仙的天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明普通西瓜种(Citrullus lanatus)3个变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与驯化过程,【方法】利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将核糖体45S rDNA和5S rDNA在11份栽培变种(Citrulluslanatus subsp.vulgaris)、2份Egusi变种(C.lanatus subsp.mucosospermus)和3份Citroides变种(C.lanatus subsp.lana-tu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定位研究。11份栽培变种西瓜和2份Egusi类型西瓜都含有2对45S rDNA位点和1对5S rDNA位点,3份Citroides变种都含有1对45S rDNA位点和2对5S rDNA位点。【结果】结果表明,普通西瓜种3个变种内部各基因型间具有相同的45S rDNA和5S rDNA分布模式,栽培变种和Egusi变种具有相同的分布模式,但它们均与Citroides变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栽培变种与Egusi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结论】rDNA序列分布分析为在分子细胞学水平开展栽培西瓜的进化与驯化分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以6个A基因组香蕉(Musa spp.)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的去壁低渗法对其核型特征进行分析。‘天宝蕉’(AAA)核型公式为2n = 3x = 33 = 3M + 27m(3SAT)+ 3sm,属“1A”核型;‘海南贡蕉’(AA)核型公式为2n = 2x = 22 = 2M + 18m(2SAT)+ 2sm,属“2A”核型;‘玫瑰蕉’(AA)、‘贡蕉’(AA)、‘抗枯1号’(AAA)和‘抗枯5号’(AAA)核型公式分别为2n = 2x = 22 = 2M + 16m(SAT)+ 2sm + 2st,2n = 2x = 22 = 4M + 16m(SAT)+ 2sm,2n = 3x = 33 = 6M + 15m(3SAT)+ 12sm和2n = 3x = 33 = 6M + 15m(3SAT)+ 12sm(3SAT),属“2B”核型。基于核型分析结果,绘制了6个香蕉品种的核型模式图。  相似文献   

17.
切花非洲菊多倍体诱变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非洲菊‘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 (2n=2x=50) 品种为供试材料, 采用秋水仙素对其组培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导, 成功获得了四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02%、0.05%、0.10%和24、36、48 h。试验结果表明, 以0.10%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诱导效果最佳, ‘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的丛生芽变异率分别为16%和10%。总体上看, 非洲菊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较低。经气孔鉴定、染色体计数和形态学观察, 变异材料染色体数加倍(2n=4x=100) 。与二倍体相比, 变异材料气孔面积增大, 花序变大, 叶色变深, 叶尖变钝圆, 叶片质感变厚, 花梗直径变粗, 花梗基部花青素着色变深。最终分别获得稳定的‘阳光海岸’和‘白马王子’多倍体植株200余株和300余株。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了‘穗中红’、‘日升’和‘美中红’3个品种的核型, 发现3个品种均具有1对中部或中间随体, 但前两个品种的随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 而‘美中红’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根据前两个品种中发现存在的异形染色体, 推测番木瓜性染色体的存在。3个品种的核型公式分别表示为: ‘穗中红’2n = 2x = 18 = 16m (2SAT) + 2 sm, ‘日升’2n = 2x = 18 = 14m (2SAT) + 4 sm, ‘美中红’2n = 2x = 18 =16m (2SAT) + 2 sm。3个品种均属于“2A”核型, 但核型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