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稻田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酰胺类除草剂在稻田中的应用、作用机理及稗草对其的抗药性现状,重点讨论典型代表性除草剂敌稗和丁草胺的作用机理、选择机制和抗性机理,并针对酰胺类除草剂的特点,提出预防和治理稻田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军  柏连阳  李广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7-2268
采用室内盆栽法,将3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与尿素混用后,对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和1叶1心期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与这3种酰胺类除草剂混用可显著提高除草剂的抑稗活性,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1、116.7、132.6,其抑稗活性随除草剂剂量的增加趋于明显,混用后对1叶1心期水稻的安全性也显著提高,混用对水稻生长抑制共毒系数分别为79.1、87.5、67.2。  相似文献   

3.
1965年开始我们对酰胺类除草剂进行了研究,在对糠酰胺类等化合物进行的除稗筛选中,即已发现抑草胺具有良好的除种性能。以后我们又合成了几十种脂肪酰胺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研究,企图筛选出一种国内原料丰富和药效高于敌稗的除草剂。事实证明在酰胺类化合物中,敌稗是最好的稻田除稗剂。考虑到敌稗原料丙酸国内短时期内无法解决,而抑草胺的药效相当于敌稗80%,但原料异丁酸国内能充  相似文献   

4.
稗草对8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方法和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滤纸法确定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8种除草剂的培养时间,选择乙草胺比较了滤纸法和琼脂法这2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敏感性,并应用琼脂法比较了8种除草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丁草胺和丙草胺以5d的EC50值为最低;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禾草敌、禾草丹则EC50值以4d最低;嘧啶氧(硫)苯甲酸酯类除草剂双草醚、嘧啶肟草醚、嘧草醚为3d最低。2种生物测定方法的比较中以琼脂法为好,能达到快速、灵敏的目的。8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小(根据EC50值)顺序为乙草胺〉丁草胺〉丙草胺〉嘧草醚〉禾草丹〉双草醚〉禾草敌〉嘧啶肟草醚。  相似文献   

5.
<正>稻杰TM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研究开发的水稻田除草剂,有效成分为五氟磺草胺,它是一种磺酰胺类、内吸传导型广谱除草剂,多年的大面积应用表明,可广泛应用于秧田、直播稻、机插稻、抛秧田、移栽稻防除稗草、一年生阔叶草和一年生莎草等杂草。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剂--稻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种植制度的改变,淮安地区大面积种植直播稻。直播稻田的杂草防除是水稻能否稳产的关键,在进行第1次土壤封杀后,应合理选择杂草茎叶处理剂。目前常用的直播稻田茎叶处理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且因多年使用,药效有所下降。稻杰(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开发的磺酰胺类水稻田茎叶除草剂,能有效防除各种稗草,对大龄稗草有特效,  相似文献   

7.
采用温室盆栽法,进行嘧啶肟草醚类共36个化合物对稗草的室内活性初筛及对稗草的室内毒力测试,以明确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的活性。结果表明,在50 mg·L~(-1)的浓度处理下,嘧啶肟草醚类共36个化合物对稗草的鲜质量抑制率在87.31%~93.18%之间;精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6个化合物对稗草的IC_(50)在(1.123 7~8.734 1)mg·L~(-1)之间。嘧啶肟草醚类化合物对稗草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开发出除草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普遍应用酰胺类、磺隆类、奎啉羧酸类和噁草酮或这些除草剂的复配药剂,对稗草、三棱草、眼子菜等防除效果良好,但对一些杂草防除效果较差。慈菇因球茎和种子繁殖,且种子繁殖萌发期较长,对除草剂敏感的幼苗期也较长,常用除草剂对其防除效果较差,其发生全省均有加重;疣草在辽东发生加重,雨久花在辽河流域发生加重;畦畔杂草发生普遍加重。应用选择性药剂,轮换使用药剂,辅助人工除草减少草籽来源与基数是稻田杂草防除的有效对策。加强杂草发生规律研究和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莠去津的环糊精包合物对稗草幼苗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稗草为指示材料,用水培法研究了三嗪类除草剂莠去津的环糊精包合物对稗草幼苗除草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浸种处理后,能抑制稗草根系发育,达到提高除草效果和缓释的作用.当莠去津与β-CD包合物浓度均为6.5 mg·mL-1时,抑制效果达到最好,对稗草主根长、根鲜重、芽长和芽鲜重的抑...  相似文献   

10.
几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及复配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几种除草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生物活性,并测定了2个复配组合的增效效应。试验表明,6种除草剂对稗草芽长抑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草胺、苯噻酰草胺、异丙甲草胺、千金、农美利、苄嘧磺隆;3种除草剂对稗草2叶和4叶期幼苗致死活性大小依次为:农美利、千金、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的相互作用为独立相加,千金与苄嘧磺降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也为相加作用或稍有增效作用,但对稗草2叶期幼苗致死却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possibility of gene flow between two varieties of transgenic rice with bar gene (Y0003 and 99-t) (male) and barnyard grass(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mitis ) (female)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reproductive biology.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rice pollen grains on barnyard grass stigmas at 30 rmin, and 1 -4 h after crossing by hand were observed with an optical microscop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barnyard grass pollen grains at the corresponding time after self-poll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he pollen grains of the two varieties were similar on barnyard grass stigmas, bu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self-pollination of barnyard grass. Pollen grains germinated and pollen tubes penetrated stigmas normally, and the number of pollen grains being condensing or releasing their inclusions or having released them increased with the time after self-pollination. Pollen grains of transgenic rice on the stigmas of barnyard grass couldn‘t germinate or grow normally after crossing, neither could they penetrate the stigmas of barnyard grass.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sexual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ransgenic rice with bar gene and barnyard grass is due to the rice pollen being unable to penetrate the stigma of barnyard grass. Further proof of incompatibili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emasculated barnyard grass pollinated with the rice pollen grains could not seed.  相似文献   

12.
应用滤纸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稗草在滤纸法、琼脂法和盆栽喷雾法中对二氯喹啉酸的灵敏度,并应用琼脂法测定了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以2 d的EC50值最低;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丙炔草酮(oxadiargyl)、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和扑草净(prometryn)则以3 d的结果为最好;四唑酰草胺(fentrazamide)和嗪草酮(oxaziclomefone)以4 d的结果为最敏感。3种生物测定方法中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以琼脂法为好,能达到快速、灵敏的目的。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小(根据EC50值)顺序为:嗪草酮>四唑酰草胺>丙炔草酮>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扑草净。  相似文献   

13.
1984年晚季在水稻田内系统调查白背飞虱,褐飞虱,黑尾叶蝉在稗草和水稻上的着卵量及其卵寄生情况。结果表明:(1)白背飞虱卵晚稻中期数量大,后期数量极少。田间稗草和田埂稗草上产卵量大,其卵量分别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即呈直线负相关,R 分别是-0.826(P<0.05)和-0.779(P<0.05),而且消长趋势较一致(T=0.0003,P>0.1)。(2)褐飞虱卵量消长是中期数量少,后期数量突增,水稻上产卵量更多。但在水稻收割期,则更趋于稗草上产卵,尤其是在田埂稗草上产卵。(3)黑尾叶蝉卵量也是中期数量大,后期数量极少。田间稗草和水稻上产卵量较大,卵量和时间呈函数关系,直线相关系数分别是-0.779(P<0.05)和-0.958(P<0.01)。两直线斜率差异不显著(T=0.013,P>0.1)。(4)稻田稗草有较多的白背飞虱和黑尾叶蝉卵,而且卵平均寄生率很高,分别为48.6%和78.9%;卵出蜂数量也比田埂稗草和水稻高得多。  相似文献   

14.
稗草休眠特性及其解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条件下需12个月才能打破休眠,而冰箱中贮存12个月不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1 000.0 mg/L赤霉酸浸泡240 h和硫酸浸泡10-20 min均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但其他处理不能有效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5.
莎稗磷乳油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莎稗磷的除治稗草效果、合理的用药量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0%莎稗磷乳油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及水稻生育的安全性。[结果]30%莎稗磷乳油除治水稻田稗草效果显著,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用药量315 g/hm2时药后35 d株防效为100%,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结论]试验结果为莎稗磷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西热区晚稻田发生危害的稗草种类及其地域分布特点,为广西稗草的防控及稗草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以稻田稗草为对象,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10月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宁、北海、钦州、梧州、贵港、玉林、百色和崇左市晚稻田进行田间调查及采样,共112个调查点672个小区田块;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每个样点的稻田稗草发生情况;运用Levins方法中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稻田稗草的生态位动态。【结果】广西热区晚稻田主要有孔雀稗、硬稃稗、长芒稗、西来稗、光头稗、稗、无芒稗、短芒稗和细叶旱稗等9种稗草,其中无芒稗的发生频度最大,为98.21%,其次为西来稗,发生频度为93.75%,长芒稗、硬稃稗和光头稗的发生频度较小,均低于40.00%;百色、钦州和梧州以无芒稗为优势种,北海、崇左、贵港、南宁和玉林等以西来稗为优势种;9种稗草中,以无芒稗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2.847,其次是西来稗,生态位宽度为2.614;稗与孔雀稗为最大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硬稃稗为最小生态位重叠值物种对,光头稗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结论】广西热区晚稻田稗草种类丰富,且不同区域稻田的优势稗草种类不同。生产中应针对不同种类稗草采取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稗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大龄稗草效果显著,根治率高,对水稻生育安全。采用苗期茎叶喷雾施药0.75 kg/hm2,除治3~5叶大龄稗草,防效>98%,且不伤秧苗。  相似文献   

18.
稗草是直播稻田及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杂草,控制好稻田稗草是直播田稳产的关键因子之一。新型二氯喹啉酸是水稻田防除稗草的优良化学除草剂。在新型二氯喹啉酸控制稻田稗草的试验及示范推广中,发现该药剂对水稻有一定的药害,分析了药害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适量、高效、安全使用新型二氯喹啉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向稗草的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大刚  姚涓  陈伟庭  潘志文  周峰  梅曼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63-6964,6990
[目的]研究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同科杂草稗草的基因漂移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稳定遗传的转hpt基因水稻株系,对转基因水稻田中自然生长和人工种植的稗草种子进行PCR检测,确定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通过对多株杂草稗种子获得的22 000株幼苗的PCR检测,均未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结论]未发现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稗草的漂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