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2002年5月,新沂市新店镇某养殖户饲养的600只13日龄雏鸭,发生一种肝脏呈出血性炎症的传染病,发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经市兽医站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雏鸭常突然发病,发病后雏鸭精神萎顿,行动迟缓,离群独处,停止活动,食欲废绝,眼半闭,翅下垂,间或有腹泻,继而雏鸭倒卧,两腿痉挛划动,呈游泳状,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的死亡姿势,一般在出现神经症状后数小时死亡。2剖检变化剖检病的雏鸭或濒死雏鸭,可见主要病变在肝肿,肝肿大、质地脆、易碎,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  相似文献   

2.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病程急,传播快,死亡率高达90%~100%,多见于2—25日龄雏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秋季较多发生。  相似文献   

3.
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和接触传染性疾病,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病变。2000年5月以来,安徽省天长市和毗邻地区江苏省六合县若干乡镇养鸭户的雏鸭中发生一种急性死亡,并伴有神经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00年5月以来,王店畜牧兽医站陆续收到周边安徽、江苏的部分乡镇养鸭户送检病雏鸭。主要在9-21龄的雏鸭当中发病,最早的出现在4-5日龄,晚的在40日龄,死亡率高低不等。现场调查4000余只雏鸭,平均死亡率约为50%,高的达90%,低的约为…  相似文献   

5.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生此病主要是5—15 日龄的小鸭,发病快,死亡率高,死亡率可达95%以上,成年鸭不发生此病。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症状是以神经症状为主,发病突然,一般早晨鸭群一切正常,中午就可发现大批发病。吃食减少或停止、精神不佳,很快传播整个鸭群。走动困难、常蹲伏于地、逐步出现痉挛、角弓反张,在短时内发生成批死亡。病鸭剖检时发现肝脏有点状出血或锈斑,肝增大。部分病例还有肾肿大并充血,其它脏器无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褐色分泌物,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有些还有神经症状。2周龄以上雏鹅病程3~7天,部分病鹅可自愈。  相似文献   

7.
发病情况 宁安市江南乡小唐村某养鸭专业户为预防鸭病,给1260只25日龄(体重120~150g)的雏鸭投服复方新诺明,每只0.5片(每片含TMP0.08g、Sm2 0.4g)。雏鸭在投药后2小时开始死亡,17小时内全部发病,共死亡426只,死亡率为29.33%。未死亡的雏鸭2~3天后逐渐恢复食欲。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鸭肝炎Ⅰ型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中成鸭一般不发病,其特征是病程短促,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的某些血清型致病菌株引起的,病理特征是呈现败血症、纤维素性浆膜炎或肉芽肿等。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0.
<正>鸭病毒性肝炎,英文名(Duck hepatitis,DH)是一种可使雏鸭急性致死的传染病,疾病传播迅速。该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即DHV。在我国该病主要使3~21日龄的雏鸭患病。主要特点表现为:潜伏期短,传播迅速,发病急,爆发后短期内便可达死亡高峰。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病快,死亡率达到90%以上。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沉郁、以头触地、全身抽搐、头扭曲到背部呈弓角反张姿势等症状。剖检症状为肝脏肿大,颜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11月 7日 ,广西凭祥市某养鸭专业户所养的 2批肉用雏鸭 (1批 13日龄 ,另 1批 16日龄 )共 40 0只先后突然暴发急性传染病。 2批雏鸭几乎同时发病 ,发病率 10 0 % ,4d内共死亡 3 16只 ,死亡率 79%。而同场还有 2 5 0只待出栏的 5 2日龄的大鸭却未发病。发病后曾用先锋霉素、青霉素治疗 ,疗效不佳。遂请笔者诊治。2 临床症状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 ,潜伏期短 ,一般在出现症状后1~ 2d死亡。有些病鸭看似正常的 ,在水塘中扑打几下就死了 ;有些打捞上岸不到半小时就死亡。死亡鸭头向后弯 ,呈角弓反张姿态。死亡高峰主要发…  相似文献   

12.
几种中西药物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由滤过性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雏鸭,在流行的重疫区,部分中鸭也受到致命攻击,中鸭死亡率也会达30%~50%。1病状幼鸭多为突然发病,精神萎靡、缩颈拱背、脚软站立不稳、离群、眼睛半睁半闭、表现嗜眠状态,有些病鸭排菜绿色或白色液状稀粪,后期出现运动失调,死前呈角弓反张。在流行高潮,也有不少出现流泪、单限或双眼失明。一些病鸭突然倒地死亡而无任何症状,病程几小时或1~2天。患病小鸭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即使加强饲养,体重也达不到上市标准。2刻检特征肝脏肿大、…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对雏鸭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病程短,死亡率很高,以往资料介绍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应用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97年5月18日,文登市某个体养鸭场饲养的1600只7日龄的绍兴麻鸭,发现几只鸭眼半闭呈昏迷状态,行动迟缓,腿软呈痉挛性运动,头后仰,翅下垂,呼吸困难,食欲废绝,粪便呈绿或黄白色,3~8小时后死亡,全群已死亡20余只。病死鸭肝脏肿大色黄,质度松软,极易撕裂,被膜下有大小不等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脏、脾脏淤血;心肌质软,呈熟肉状;肺内淤血;肌胃角质膜易剥落,肠粘膜…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状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且10日龄内的病鸭死亡率很高.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前呈角弓反张姿态和病鸭肝脏肿胀、出现淡红色斑点、表面有出血斑点为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养鸭业发展很快,但幼鸭成活率不高,死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养鸭户的积极性。江苏报道1—2月龄幼鸭因寄生蠕虫病陆续发生死亡,死亡率达50%。福建报道雏鸭感染次睾吸虫达100%,死亡率达50%。为摸清25日龄以内的雏鸭自然感染寄生蠕虫的情况,以防制雏鸭蠕虫病,我们进行了雏鸭各日龄自然感染蠕虫的检查及蠕虫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征 《水禽世界》2009,(4):26-27
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us,DH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日龄至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耐过的鸭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8.
雏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郝金法尉椿霞(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科研所,271100)1996年8月,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400只雏鸭,在30日龄时突然发病,传染迅速,每天死亡30~50只,病程短促,1周内发病率达85%以上,死亡率为30%,经治疗控制住了病...  相似文献   

19.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表面呈斑点状出血为特征,并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主要侵害6周龄以内雏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成年鸭有抵抗力,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