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玮 《水产科技》1997,(3):33-34
微生物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它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关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微生物学与水产养殖业关系密切,在水产经济动物养殖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微生物学技术基本上都是以巴斯德、柯赫等提出的纯培养概念为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即使到了70年代初期,微生物学工作者在研究和发展微生物学技术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手操作、机械化或自动化的方法,始终是围绕着纯培养的概念进行。而鱼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也只是徘徊在纯培养的技术上: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微生物诊检技术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梁洪娟 《畜禽业》2011,(9):57-59
<正>兽医实验室是指一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与使用,以及兽医临床诊疗与疫病检疫监测的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物因子(例如:病原微生物)对人、环境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微生物是在海洋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群低等生物。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结构、形态和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如海洋病毒)、原核细胞型(如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真核细胞型(如海洋酵母菌、海洋霉菌等)。从微生物学或环境微生物学角度来讲,海洋微藻也应归入海洋微生物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刘晓丽 《河北渔业》2009,(11):64-64
为了全面提升人员素质。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0月下旬举办了三期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分别邀请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宝华教授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宋晓玲研究员、赵培博士,讲授了微生物学、遗传免疫学、基因工程学基本知识和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循环海水养殖中生物滤器生物膜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循环海水养殖中生物滤器生物膜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膜的形成、结构、原理、生物多样性以及功能,重点阐述生物膜的微生物学特征,介绍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特别是分子生态学方法在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预报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预报微生物学研究食品腐败的过程和腐败优势细菌的消长变化情况 ,该领域获得的数值信息为食品货架期监测预报系统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准确预报产品的货架期 ,必须考虑整个食品微生态系统。本文略述了与食品腐败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 ,并引入了特定腐败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预报微生物学在食品货架期预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进展 ,并以腐败假单胞菌为例 ,简要介绍了预报模型的建立步骤和货架期预报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09,(5):69-69
英国科学家在英国普通微生物学会的年度会议上宣称,在牛、羊这些反刍动物的饲料中添加2%的鱼油能够显著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992~2003年中国普通海洋微生物学的研究状况,全文由13部分组成,分别是:1.海洋微生物学状况基本参数的测定;2.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兴起;3.微生物分类学研究;4.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进步;5.环境与生态微生物学研究;6.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7.硫酸盐还原菌;8.石油降解微生物研究;9.空气微生物;10.极地微生物;11.藻菌关系研究;12.极端环境微生物;13.拓宽思路,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1,(12)
<正>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聚合物,能充当保护膜将益生菌安全送入肠道。这种聚合物是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开发出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普通微生物学学会举行的学术会议上报告了这项成果。据介绍,一些常见益生菌如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能用这种聚合物进行处理。被聚合物形成的保护膜覆盖后,这些细菌能够在实验室模拟的胃酸环境中坚持4h不死亡,而没有保护膜的细菌通常2h就会死亡。细菌抵达肠道后,保护膜就会分解,释放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学试验及肠道脲酶的检测结果,确定如下配合饲料新配方: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3,(5):88
<正>腹泻、圆环、蓝耳是目前业内公认的危害养猪业三大疫病。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焕春指出,养殖户防控疾病重心不宜过于集中在这三类病毒性疫病,而忽视了对细菌性疾病防控。陈焕春认为,与病毒性疾病相比,细菌性疾病更为复杂,危害更大;尤其是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不容忽视,在猪群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种群已经越来越频繁的被人类利用于生物修复工程之中,而分子微生物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用于修复环境污染的功能菌的研究提供了更便利、更准确的方法,本文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专家学者运用PCR扩增、DGGE等技术研究新型菌的进展,相信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生物修复策略会以加倍速度增益于地球村。  相似文献   

14.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水产品保藏流通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宪时  许钟 《海洋渔业》2002,24(2):89-92
预测微生物学(Predictive Microbiology)是对食品中损害其品质或安全性的微生物的死亡、残存和增殖进行数量化预测,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和配套软件,不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快速评估食品的货架寿命。这一微生物学新的研究领域是适应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趋向天然化出现的。目前预测微生物学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望迅速发展,为提高食品加工贮藏流通水平发挥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产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使用抗生素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使用剂量越高,抗药性也越强。经常使用抗生素的畜禽养殖场一旦停止用药,畜禽就会大量得病甚至死亡。为了使畜禽养殖正常进行,就需要不断地用药,并且还要逐步加大剂量或改变抗生素的种类交替用药。据此,许多从事动物营养和兽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认为:微生物的抗药性是由抗生素引发的,而且抗药性一旦获得就不易改变。这一结论是从现象观察获得的,可以很好地解释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但是其理论依据是不完整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事实上,微生物的抗药性是由微生物细胞的内在因素决定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进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边缘边科,1985年Volker Rusch对微生态学提出了一个基本定义:“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它是研究人类、动物、植物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科学。最近几年来,根据微生态学合理研制的一些微生态制剂(Microecologics)具有投入小、收益大、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1)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知识点复杂,技术性、应用性强,为了达到相关教育目标,应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开发课程体系,合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打造信息化课堂,推动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宏江 《畜禽业》2012,(4):41-42
<正>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工作,检测疫苗免疫效果和母源抗体,它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畜禽发病率、死亡率,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基层兽医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同时,提出符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适合国情需要的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方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郭小林  贾震虎 《畜禽业》2006,(10):42-44
20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史经历了发现微生物、认识微生物及试图控制微生物的不同历程。目前,一些新“发现”(圆环病毒等)或“再现”(口蹄疫病毒等)的传染病,正在成为21世纪人类重点研究及制订控制对策的对象.在诸多“新现”与“再现”传染性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因病原微生物持续性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14,(4):32-32
<正>病毒,尤其是DNA病毒,会产生自身的microRNA(miRNA)来调控宿主和病毒基因的表达。由于其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病毒miRNA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人们对无脊椎动物病毒miRNA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大多数对病毒miRNA的研究是在细胞系中进行的,但是病毒miRNA在细胞系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与其在宿主体内的作用差异巨大。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章晓波教授课题组首次对对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编码的miRNA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