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苹果选择合理的采收期和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收期对苹果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影响较小,但对呼吸高峰的峰值影响明显;早期采收的果实硬度较大,但失重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晚采果实;适宜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幅度小。用于鲜食的果实可在10月22左右采收,此时果肉硬度为10.01 kg/cm2,固酸比为29.16,口感酸甜。用于长期贮藏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1日左右,低温贮藏150 d后果实硬度≥8.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7%。  相似文献   

2.
王兰菊  吕璞 《华北农学报》1999,14(3):128-131
研究了冷藏和低乙烯气调贮藏下,采收期和入库时间对秦美猕猴桃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秦美猕猴桃的适宜采采收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5%~8.0%,果实采后48h入库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收期对‘黄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揭示‘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为生产中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冠’梨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时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硬度,并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糖酸组成和含量,分析‘黄冠’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品质因子与采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果实发育106天开始,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硬度呈显著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并于果实发育137天时达到高峰;Vc含量变化较小,仅在120天时显著较高;在近成熟期采收的果实中糖以果糖为主,占70.09%~84.00%,以果实发育137天时最高;果实中酸以苹果酸为主,苹果酸占酸总量的93.05%~97.28%,苹果酸D占苹果酸的82.92%~91.84%。随采收期的延后,果实发育天数延长,果酸含量下降,采收越晚糖酸比越高。‘黄冠’梨果实发育130~137天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蔗糖和Vc含量都较高,糖酸比和果肉硬度适宜,以获得‘黄冠’梨最佳品质为目标的适宜的采收期为8月8—15日。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采收期的中华猕猴桃‘金艳’为试材,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及香气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以盛花期后110天为第一次采样时间,之后每隔10天采一次样,共采样6次(采收期Ⅰ~Ⅵ)。果实采收后立即测定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于果实达可食状态后测定果实内在品质,并采用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析可食期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采收期越晚,单果重越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采收期Ⅵ果实硬度较前期急剧下降。采收期Ⅴ果实达到可食时的总酸含量最低,固酸比及总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对香气成分分析时发现酯类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研究认为‘金艳’猕猴桃在采收期Ⅴ时,果实适宜采收,果实可食期内在品质最好,酯类香气种类最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7.5%左右,总酸含量在1.3左右,固酸比在5.5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檀香"橄榄果实为试材,研究7个采收期(从9月7日到12月7日按节气采果,分别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采收期Ⅰ~采收期Ⅵ的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下降,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糖酸比值增加,果实食用品质提高;但采收期Ⅶ(过熟)的橄榄果实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果实食用品质下降;因此认为,采收期显著影响鲜食橄榄果实品质,且以采收期Ⅵ(完熟,小雪节气采收)的橄榄果实鲜食品质最佳。同时发现,橄榄果实表面色调角h°,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值、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糖酸比值、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可作为确定鲜食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及采收期Ⅰ~采收期Ⅵ成熟度的参数,为量化衡量橄榄果实食用品质和成熟度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采收期对红香酥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的适宜采收期,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三个采收期(按采收时间顺序分别为采收期1、2、3)红香酥梨果实在(0±0.5)℃条件下冷藏150、180、210、240 d后在20℃货架下放置24 h和7 d时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VC含量、果皮色泽以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果实刚采收时,还是在整个贮藏和货架期,采收期1果实的SSC始终保持最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采收期2果实的SSC保持较高,VC含量也较高;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越晚,果皮颜色越亮,果皮底色由绿转黄的程度越高。采收期2的红香酥梨果实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低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210~24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0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47 d),可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延缓衰老,延长果实贮藏和货架期;中长期贮藏(150~18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9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56 d);中短期贮藏(150 d以内)或即时销售的果实可适当延后采收,推迟到9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贵长"猕猴桃适宜的采收期,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采收期间(采收期1(H1,果实生长发育期120 d)、采收期2(H2,果实生长发育期130 d)、采收期3(H3,果实生长发育期140 d)、采收期4(H4,果实生长发育期150 d))在两种后熟途径(其中一种后熟途径为采收后直接进行货架期试验,另一种后熟途径为采收后冷藏90 d再进行货架期试验)下果实的品质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H2和采收期H3在两种后熟途径过程中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保持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因此,建议"贵长"猕猴桃采收期为生长发育期130~140 d,有利于保证果实的后熟品质,适宜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8.
采用药物消毒处理和0~4℃条件冷藏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采收期(成熟度)的青花梨果实进行保鲜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青花梨在常温下贮藏5天左右就出现腐败和黑心现象,在0~4℃冷库中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变质(贮藏期为5~20天).冷藏处理不能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改善果实风味,但能明显延缓果实变软.采收期对青花梨的耐贮性影响较大,早期采收的果实较晚期采收的果实耐贮,但过早采收会影响果实风味,降低果实可溶性回形物含量,增加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对芒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红芒6号’芒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采收期对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着重考察芒果常温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病果率、硬度、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及固酸比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早采收的芒果,其TA和Vc含量较适时采收的要高,而TSS含量和固酸比则较低;过晚采收的芒果,其失重率和病果率高,果实软化快。笔者提出了‘红芒6号’芒果最佳的采收期是盛花期后120天,适宜采收的生理指标是TSS和T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0%和0.85%。  相似文献   

10.
采收成熟度对酥梨常温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晋南和晋中地区4个梨园不同采收成熟度酥梨果实的常温(20℃)贮藏品质、采后生理以及保鲜效果,以探讨山西地区不同产地酥梨果实的最佳采收成熟度和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即采收期的推迟),酥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先升高后降低,硬度下降明显,酸度较低,果皮颜色L*和a*较高,h°较低,种子颜色指数和单果重较高,贮藏期间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较高,而且发生时间较早,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硬度、SSC、种子颜色指数及果实发育时间可作为判断酥梨采收成熟度的标准。酥梨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期达150~162 d,硬度5.5~6.0 kg/cm2,种子颜色指数为60~75,建议晋中地区酥梨适宜采收期为9月15—27日,SSC12.5%,晋南地区为9月7—19日,SSC11.5%。  相似文献   

11.
采收期对京白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白梨为试材,分3个采收期(盛花后130、137和144d,采期Ⅰ、Ⅱ、Ⅲ),对果实货架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白梨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不同采收期之间,果实单果重、乙烯释放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pH值、种子颜色指数、果皮颜色差异明显,可作为京白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同时发现,随着采期的延后,果实乙烯峰值启动时间缩短,硬度和pH值下降加快。果实采收越晚,货架期果实SSC越高,L值越高。  相似文献   

12.
探明低温贮藏期对‘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病害、抗氧化水平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芒果果实的低温贮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广西百色地区的‘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采用10 °低温贮藏果实,分别在贮藏期第0、5、10、15、20、25和30 d时,测定果实中抗氧化能力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总抗氧化能力、多酚氧化酶、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总酚,和果实品质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以及果实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表明,贮藏期第15 d,芒果病害开始出现,而且,随贮藏期越长,果实腐烂率越高。贮藏前期(15d以前)果实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等维持了较高的含量;贮藏后期(20 d以后)果实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进一步降低。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采用10 °低温贮藏‘台农1号’芒果果实,中短期(2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了确定春见桔橙的最佳销售时期,提高经济效益;将春见桔橙[(Citrus reticulata × C. sinensis) cv. Okitsu No. 44]果实采收后常温贮藏135d,对储藏期的果实单果重、果皮厚度、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腐果率、果实病害类型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见桔橙贮藏性能较好;糖含量在贮藏75d内呈上升趋势,75d后开始缓慢下降;贮藏90d后单果重较显著下降;可食率和果汁率在贮藏90d内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贮藏期间腐果率呈幂函数变化;青绿霉病是引起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结论:贮藏前期(45d)含酸量的大幅降低是导致糖酸比值和固酸比值升高、品质提升的最主要原因;贮藏45d后是较为适宜的食用时期;春见桔橙在采收时并未进入真正的成熟期,翌年1月中旬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14.
自制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低温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4.3%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冷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及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保鲜剂浸果极显著降低了霉烂果率,显著减缓了贮藏中后期果肉硬度下降和维生素C氧化分解,明显抑制了果肉蔗糖水解,显著提高了贮藏中后期脆好果率。但保鲜剂浸果对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糖和果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6、0.9937和0.9971。果肉抗坏血酸含量和果肉硬度均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4和0.934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黄桃果实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4种不同采收期的锦绣黄桃为试验原料,对果实感官品质、质地、色差、微观结构、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黄桃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不同。I期(7月25日采摘)到III期(8月8日采摘),随采收时间的推迟,黄桃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果胶、可溶性蛋白、VC含量逐步积累上升,但可滴定酸、原果胶含量逐步下降。I期和Ⅱ期(8月1日采摘)采收的果实硬度较高,微观组织结构紧密,营养品质低于III期。IV期(8月15日采摘)采收果实已过熟,果实软化,组织结构疏松,口感甜软,营养品质低于III期。III期(8月8日采摘)采收果实营养、感官品质最佳,为黄桃鲜食的最佳采收期。本研究为湖南炎陵锦绣黄桃的鲜食适期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宝石李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宝石李果实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花青素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增加,果肉褐变度和腐烂指数增加;中等成熟度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贮藏后期腐烂指数较低,风味品质最佳,是适宜贮藏的最佳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研究了在低温下(0℃)不同的保鲜方式,不同成熟度的黄花梨果实,不同的采收方式等因素对黄花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下,黄花梨果实的呼吸高峰推迟,果实硬度维持时间较长,腐烂率明显下降,有效地延长了黄花梨果实的贮藏时间。而且,黄花梨果实在八成熟时选择阴天采摘,在0℃下可以贮藏85天以上,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