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几种生态公益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生态公益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造生态公益林后,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改善;生态公益林地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杉木林地,降低幅度为10%~12%;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有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杉木林地提高了13%~28%和23%~27%;不同林地土壤的蓄水量为风景林地>水源涵养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而凋落物持水量和林地蓄水量为水源涵养林地>风景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各层土壤大小顺序均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上述指标随土壤加深均是逐渐减小;不同林龄锐齿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物质量从大到小分别为:中龄林,17.82 ×105 t· hm-2;幼龄林,15.75×105 t·hm-2;成熟林,14.47×105 t 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出云南省尖山河流域内蓄水功能较强的优势林分,合理调整该流域内的森林结构,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2004年,对该流域几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的储水量分别进行了研究。植被和枯落物的持水量采用浸泡法测定;土壤的蓄水量通过挖土壤剖面测定土壤孔隙度和土层厚度的方法测定,进而将土壤蓄水量转换为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平均厚度之积。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蓄水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1)。该实验条件下,梯田的蓄水能力最好,其次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次生林和杉木Cunningharnia lanceolata次生林也具有较好的蓄水能力。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最大蓄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梯田(5473.10 t.hm-2)>云南松次生林(5 464.22 t.hm-2)>杉木次生林(5433.03 t.hm-2)>荒草地(5203.23 t.hm-2)>坡耕地(5039.10 t.hm-2)>灌木林(4 610.45 t.hm-2)。表4参12  相似文献   

4.
龚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63-6766
[目的]评价7年生喜树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及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差异,为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奠定理论依据。[方法]野外调查及结合室内水源涵养能力测定方法。[结果]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光皮桦人工林喜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马尾松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喜树人工林,总孔隙度大小顺序为喜树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表现为光皮桦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喜树人工林,土壤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喜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光皮桦人工林;不同林分类型0~40 cm土壤总蓄水量以喜树人工林最大,马尾松人工林次之,光皮桦人工林最小。[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及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大小顺序为喜树人工林(275.68 t/hm2)光皮桦人工林(255.94t/hm2)马尾松人工林(246.76 t/hm2)。  相似文献   

5.
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分凋落物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日本落叶松、山核桃、华山松、阔叶混交6种林分凋落物的现存量、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和分解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现存量(t·hm-2)差异较大,依次为华山松(48.16t·hm-2)>油松(35.72t·hm-2)>日本落叶松(25.58t·hm-2)>山核桃(13.20t·hm-2)>锐齿栎(8.52t·hm-2)>阔叶混交(6.16t·hm-2)。华山松年分解速率为11.2%,仅相当于锐齿栎的1/3。6种林分的凋落物持水量也不同,日本落叶松、华山松、油松、锐齿栎、山核桃、阔叶混交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分别为:21.55、19.64、18.23、14.84、9.88t·hm-2和8.07t·hm-2,现存量越高,持水量越大,水源涵养功能越强。6种林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锐齿栎>阔叶混交>山核桃>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树种间差距较大。锐齿栎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华山松最弱。  相似文献   

6.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巢湖低丘3种森林类型和1个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毛竹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马尾松林能提高土壤有效P含量;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水量大小依次是:阔叶林(16.91 t·hm-2)>毛竹林(7.653 t·hm-2)>马尾松林(2.83 t·hm-2)>新造未成林地(2.721 t·hm-2);土壤持水量大小依次是:毛竹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新造未成林地;阔叶林和毛竹林较马尾松针叶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是退耕还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栗茶混交林地水分涵蓄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不同郁闭度的栗茶混交林地的水分涵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分枯落层最大持水量为298.58%~340.34%,其中B5(纯板栗林地)>B4(板栗郁闭度为40%~50%的栗茶混交林地)>B3(板栗郁闭度为30%~40%的栗茶混交林地)>B2(板栗郁闭度为20%~30%的栗茶混交林地)>B1(纯茶林地);枯落层有效涵蓄量为9.14~18.85 t·hm-2,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为2569.80~3465.60 t·hm-2,两者最大为B4,其次为B3,最小为B5;林地土壤涵养水源量为291.00~828.60 t·hm-2,其中B3最大,B4次之,B5最小;从林地总体涵蓄量看,枯落层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层占绝大部分;从不同密度林分看,涵蓄潜力以B3为最大,B4次之.因此,在进行栗茶混交栽培时,应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曲柳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曲柳天然林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 :林下灌草层的存在显著增强了林分对水分的调蓄能力 ,最大持水量为 5 .4 2~ 11.2 8t·hm-2 。枯落物的持水量较低 ,仅为 12 .0 0~ 13.0 0t·hm-2 。水曲柳林土壤最大蓄水量为 3344 .0 0~ 345 5 .94t·hm-2 ,有效蓄水量为319.16~ 4 0 0 .6 5t·hm-2 。林地土壤的初渗、稳渗速度以及达到稳渗的时间都较荒地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 ,水曲柳天然林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效益 ,对于保证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浑河上游4种典型水源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刀法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水源涵养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好于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纯林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4种林分不同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为48.41%~69.07%,土壤总孔隙度平均值由大至小的顺序为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色木槭(Acer mono Maxim.)—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混交林(65.22%)>冷杉(Abies holophylla Maxim.)—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怀槐(Maackia amurensis Rupr.et Maxim.)混交林(61.45%)>日本落叶松纯林(53.90%)>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89%)。不同林分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平均毛管持水量和平均非毛管持水量大小依次为核桃楸—色木槭—花曲柳混交林(1 304.45、908.78、395.67 t.hm-2)>冷杉—白桦—怀槐(1 252.51、905.26、347.26 t.hm-2)>日本落叶松纯林(1 136.15、832.12、304.04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 057.27、817.88、239.40 t.hm-2)。研究表明,核桃楸—色木槭—花曲柳混交林、冷杉—白桦—怀槐混交林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高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多树种混交增加了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贵州遵义地区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3种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对方竹林的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有比较大的影响,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基本上都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干扰程度枯落物的持水率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而总持水量则为:中度干扰>重度干扰>轻度干扰;其平均最大蓄水量为:中度干扰(1237.84t/hm)2>轻度干扰(1198.21t/hm)2>重度干扰(1173.38t/hm2);非毛管蓄水量为:轻度干扰(141.06t/hm)2>中度干扰(114.81t/hm2)>重度干扰(102.67t/hm)2;平均土壤稳渗速率为:轻度干扰(2.20mm/min)>中度干扰(1.77mm/min)>重度干扰(1.00mm/min);从综合情况来看: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土壤最大蓄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变化顺序为:总蓄水量中度干扰(1250.56t/hm)2>轻度干扰(1207.33t/hm)2>重度干扰(1184.78t/hm)2。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中度干扰的方竹林的水...  相似文献   

11.
森林旅游具有时空差异性、野趣性、娱乐性、知识性、保健性等特点。在开发森林旅游时,要协调好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森林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用材林林价测算方法概括为三条途径,成本,收益及市价途径。分析了近年来用材料林价测算理论的发展,最后,对利息与利润是否都计入林价及利润率是否随营林过程发生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造、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 ,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 ,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它经历了传统林学各阶段向现代林学的转变 ,使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认为现代林学的确定为森林气象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广阔领域和提出了更高要求 .森林气象学的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针对大气 土壤 森林这个连续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 ,从局地到全球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的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组分的易变性、对干扰的反作用、养分的储备及其流动规律等角度,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并对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兴安落叶松(L arix gm elin ii)、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和杉木(Cunn ingham ia lanceola ta)4种人工林进行了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林的养分均以钝性储备为主,土壤中的N,P,K,C a和M g养分贮量占整个系统对应养分总贮量的比例均大于92%,而且土壤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亏损(年亏损率0.046%~0.121%),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均基本保持平衡或发生微弱盈余(年盈余率0.005%~0.016%);与其他人工林相比,刺槐人工林为高吸收、高归还、快速循环、养分浪费型(较低养分生产力),其养分流速明显高于其他林地,预示刺槐林在面对微小干扰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但面对严重的干扰时其恢复力较差。同时作者提出,进行生物地球化学分类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以人们对森林疾病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依据,进一步阐述森林医学与森林保护,森林医学与医学森林,森林医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森林资源林种结构调整 .该文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原则和森林分类经营技术指标 ,结合承德县五道河林场的实际情况 ,调整了五道河林场的森林资源结构 ,商品林的比重由原来的 99% ,下降到 6 1%和 2 5 % ,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后能明显提高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相似文献   

20.
试论长白山森林的采伐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森林是水源用材林,森林覆被率65.2%。森林龄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成过熟林多,更新的幼令林少。一、原始林的采伐更新,应考虑更新树种,森林环境条件,进行生态摸拟。应用生态型的采伐更新方式进行。更新树种为耐阴的云杉、冷杉、红松等树种时,采用择伐方式。更新树种为喜光的落叶松或杨树等阔叶树种时,可采用1—2ha内的小面积皆伐,保证上方光照,以利更新。二、次生林采伐更新方式,可结合改造进行,以窄带皆伐(10—15m宽)或团状择伐为主,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