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主要技术内容 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技术是在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的还田技术。采用带秸秆切碎和抛撤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或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配专门的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小麦切割喂人、脱离清选、收集装箱、秸秆切碎抛撒等作业工序。  相似文献   

2.
齐奇 《农友》2001,(9):18-18
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该型机种的空白,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该机配套动力150千瓦,可用于收获青饲玉米、高粱、大麦和牧草等多种作物,能一次完成收割、切碎和抛送等作业。整机采用纵向对称布置,设计新颖,结构紧凑;割台、喂人机构和切碎滚筒可实现快速挂接;采用二次抛送装置,降低了输送损失;圆盘切割器、切碎滚筒刀片采用硬质合金工艺增加了整机强度,为畜牧业提供了一个新型收获机具。  相似文献   

3.
青饲机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碎滚筒是青饲机切碎器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直接影响着机器的切碎性能、抛送性能及功率消耗。因此对切碎滚筒及动刀片的合理设计,是青饲机设计的关键。本文设计研究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经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在机动脱粒机上设计安装切碎装置,使秸秆在田间就地切碎还田沤肥.结合实际情况,对切碎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就切碎装置容易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免耕播种机的抛送装置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叶片式抛送装置气流流场的分布情况以及抛料管道气流速度的影响因素,采用FLUENT对抛送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流速度沿叶轮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升高;圆形壳体出料口外侧的气流速度较内侧处的高;模拟所得结果和试验值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抛送叶轮的转速越高、叶片直径越大,各测点的气流速度就越大,越有利于秸秆物料的抛送;当叶片数为4、叶片倾角为后倾10°时,更有利于秸秆物料的抛送。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降低抛送装置的抛送功耗,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抛送装置的工作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以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等影响作业质量的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作业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抛送功耗的显著顺序依次为叶轮转速、物料含水率、叶片倾角;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叶轮转速1 600r/min、物料含水率63%、叶片倾角后倾9°,对应的比功耗919.89m~2/s~2,且各性能指标与理论优化值的相对误差均5%。研究结果可为抛送装置的结构完善设计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1试验设计及方法选取秸秆捡拾切碎回收机前进速度X_1,刀轴转速X_2,刀片数量X_1作为试验因素,以捡拾率Y_1、切碎效果Y_2、丝化效果Y_3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捡拾率Y_1=回收秸秆的质量/全部秸秆的质量×100%;切碎效果Y_2=满足切碎要求的秸秆质量/回收秸秆的质量×100%;丝化效果Y_3=满足丝化要求的秸秆质量/回收秸秆的质量×100%;根据秸秆捡拾切碎回收机工作参数的要求,确定影响因素取值范围:秸秆捡拾切碎回收机前进速度2~8km/h、刀轴转速1600~2400r/min、刀片数量20~40对。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机械化还田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实践表明,早稻秸秆适合机械化全量还田利用,晚稻秸秆由于草量大、韧性强、腐解难,可以部分还田。1.大中型拖拉机稻草还田作业①使用半喂入收割机机械收割水稻、切碎稻草。要求收割后稻草切碎长度5~10厘米、留茬高度≤10厘米,切碎质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质量,为此切碎刀片要齐全、锋利。②匀草。收割作业时,收割机无抛撒装置或抛撒质量不高,可以人工匀草。③犁耕、秸秆还田作业。选用大中型拖拉机(55千瓦  相似文献   

9.
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作肥料、饲料、垫料、菌料、原料、燃料,概括起来可称为六料综合利用。一、秸秆用作肥料1.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是用带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半喂入收割机留茬10~15厘米,将秸秆切碎  相似文献   

10.
玉米收获机切碎部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正交多项式逼近求出了影响玉米收获机切碎部件—直抛式曲面直刃圆筒式切碎刀各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切刀转速与茎秆切段长度、茎秆抛送距离以及功率消耗的各函数关系,介绍了这些函数关系在切碎刀的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一是带青切碎.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最好选带青成熟的品种,这种玉米秸秆青脆、易切易碎.对于干的玉米秸秆,最好切碎两遍还田,也可人工铡碎还田,玉米秸秆长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 二是去掉玉米棒皮.掰玉米时最好连皮带出田间,因为玉米棒皮柔软如布,切碎机不易将它切碎,而且它还客易缠绕切碎机刀片,严重影响切碎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然然  李林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47-148,156
油菜秸秆粉碎后能否较为均匀的抛撤地衰,并保证下茬水田耕整的作业效果和水稻种植的质量,是农艺对衣机化技术提出的要求。试验选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油菜收获、秸秆粉碎还田,通过对安装内置式秸秆切碎抛撒装置与未安装该装置的油菜收割机作业后的秸秆粉碎抛撒均匀度与油耗的试验研究,分析秸秆均匀抛撒与成条铺放状态对水田秸秆还田的秸秆覆盖效果和作业成本的影响,为机械的改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作为家庭炊事燃料的需求越来越低,这就使玉米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越来越受推崇。玉米秸秆切碎还田机械作业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农机工作经验总结如下要点。1.使用前①作业前要认真检查作业机械各部位连接是否可靠,转动部件是否运转灵活,发现问题及时排除。②对刀片、刀轴、刀座是否可靠进行细致检查,发现变形或损坏的要及时更换。③按照说明书添加润滑油。④秸秆还田机与拖拉机连接后,应先调整秸秆切碎还田机的横向和纵向水平,确定留茬高度,一般在3~5厘米为宜,切勿使刀片入土作业。2.使用中①作业时操作人员  相似文献   

14.
直抛式曲面直刃圆筒式切碎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直抛式曲面直刃圆筒式切碎刀各项工作性能诸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直抛式曲面直刃圆筒式切碎刀各项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切刀线速度,并找出了满足一定茎杆切段长度和茎杆抛送距离切刀线速度应控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秸秆粉碎装置是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其结构形状与运动参数决定着秸秆粉碎与收获质量。试验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了粉碎装置各部件与总体装配的三维实体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检验装置合理性。选取3种刀轴转速对4种形状粉碎刀片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确定了适于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粉碎装置刀片的最佳形状为组合式甩刀、最优转速为800 r/min。  相似文献   

16.
4QZ-30型青黄贮饲料收获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将双圆盘切割器、强制顺序喂入机构和刀盘式切碎器有机地设计组合,并利用刀盘体高速旋转产生的惯性气流和叶片的作用力对青贮饲料进行抛送。通过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研制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整方便,并可以进行铡切干秸秆固定式作业的中型青、黄贮饲料收获机。  相似文献   

17.
唐瑞森 《农家致富》2013,(18):46-46
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用加装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以后,再用与大中型拖拉机相配套的高性能秸秆还田埋茬耕整机一次性完成作业,实现农业生物技术与农机工程和农艺措施配套相结合的一项综合  相似文献   

18.
MB220型玉米青饲料收获机能一次完成一行青贮玉米的喂人、切碎和抛送装车等项作业。该机在传动系统中取消了传动链条和传动带,采用了两套可伸缩调整的动力传动轴和两套齿轮箱传动,因此结构紧凑、质量小、故障少、维护方便。现将该机的使用维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型青贮饲料收获机滚筒切碎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切碎滚筒是青贮饲料收获机的重要工作部件,直接影响收获机的功率消耗、切碎性能及抛送性能。本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分析了滚筒切碎器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切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平板刀式滚筒切碎器较优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试验研究表明:滚筒转速和喂入量是影响功耗的重要因素,饲草的切碎均匀度与滚筒转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赵县农机修造厂生产的4YQ—150秸秆切碎还田机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推广鉴定许可证书,产品畅销国内数省,深得用户好评。然而该厂喜不失志,愿做竞争时代的强者,放眼创优,立足于改。针对原机功率消耗偏高,刀片、三角传动带早期磨损问题,他们与石家庄地区农机所同力协作,对机具进行了改型设计,试制出4YQ—150Ⅱ型秸秆切碎还田机,已通过省级鉴定,1985年即可投产。时间就是生命,为在年内完成改型任务,他们摆脱了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的自然约束,在改型试验手段上勇辟新径,采用室内台架模拟试验方法,对人植玉米茎秆进行切碎作业。经反复试验,在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