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已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包括表皮穿透率下降、靶标抗性以及代谢抗性,其中代谢抗性机制较为普遍,而且其与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进展。昆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P450s)、羧酸酯酶(Car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重要解毒酶系的改变均与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有关,其中这3类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是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明确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代谢抗性机制,对合理使用此类杀虫剂及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代谢路径及相关生物酶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对此类杀虫剂代谢抗性机制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2.
三种药剂对不同龄期菜青虫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青虫(pieriserapaeL.)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至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使得菜青虫抗药性问题引起关注[1]。70年代对敌百虫、DDVP产生严重抗性,随后相继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国外也曾报道菜青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产生了抗药性[3~4]。对菜青虫进行抗性监测,明确其对不同药剂的抗性水平,才能为化学防治和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打下理论基础。菜青虫抗性监测,FAO推荐的标准方法是微量点滴法,测定虫态是五龄幼虫。经多年对菜青虫的抗性监测发现五龄幼虫不是测定的最佳龄期,因为五龄幼虫接触药剂后,部分幼…  相似文献   

3.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广泛应用于蚊香及其他驱蚊产品,不仅对蚊子有杀虫作用,而且具有驱避效应,然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对蚊子驱避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两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具有非接触驱避作用.触角电位(EAG)试验表明除四氟甲醚菊酯有微弱EAG响应外,其他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没...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建立了赤眼蜂站,防治螟虫效果良好,防治面积不断扩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杀虫效果高对人畜毒性较低的农药。这类农药使用广泛,但如果多年连续使用,容易使某些害虫产生抗药性。我们在实验室用目前几种较常用的杀灭菊酯、中西除虫菊酯等对拟澳洲赤眼蜂卵期进行处理,不断提高药液浓度,了解赤眼蜂是否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以祈为抗性天敌的改良、遗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花蓟马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花蓟马是世界范围内蔬菜和花卉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西花蓟马的主要手段,目前西花蓟马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从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西花蓟马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后,对久效磷、辛硫磷和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也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丙溴磷作为取代菊酯的轮用药剂在我国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作者通过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丙溴磷抗性测定和室内抗性选育,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后,对久效磷、辛硫磷和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也已产生中等水平抗性.丙溴磷作为取代菊酯的轮用药剂在我国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作者通过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丙溴磷抗性测定和室内抗性选育,初步研究了棉铃虫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植物医生》2012,(1):12
美国环保署最近完成的累积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引起的与人体接触不会对儿童或成人构成风险。风险评估包括对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9.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防治鲁锡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10005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模拟天然植物除虫菊的有效杀虫成分除虫菊素,经人工合成的一类农药。自1949年合成第1个拟除虫菊酯化合物丙烯菊酯以来,已合成了近万种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种群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对其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种群对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水平不同:草丛种群最为敏感;棉田种群的抗药性最强,其中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最高,相对抗性指数为14.61,达到中抗水平;其他种群对3种杀虫剂较敏感或抗性较低。5种生境草间钻头蛛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以草丛种群最低,棉田种群最高。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增强可能是棉田草间钻头蛛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敏感或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拟除虫菊酯作为一类广谱杀虫剂,已大量应用于农林业及卫生领域,在各地区的水生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同时,拟除虫菊酯易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且产生较高毒性。拟除虫菊酯属于强疏水性化合物,在使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总浓度时,往往会高估其环境风险。近20年来,生物有效性已被广泛用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评价。被动采样技术是待测物自发地由采样介质向采样器传输的一种采样技术,通过被动采样技术测定的拟除虫菊酯自由溶解态浓度比总浓度更能准确地反映其生物有效性。本文综述了利用被动采样技术评价水生环境中拟除虫菊酯生物有效性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简单阐述了用于评价水生环境中拟除虫菊酯生物有效性的被动采样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常用被动采样器的基本性能和应用特点,详细介绍了被动采样技术在水中拟除虫菊酯残留监测、水生生物毒性评价和积累量预测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这一技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方蔬菜产区,小菜蛾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小菜蛾防治工作十分困难。如何经济有效地防治蔬菜抗性小菜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990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等单位先后引进美国默沙东药厂开发的生物杀虫杀螨剂害极灭防治蔬菜抗性小菜蛾进行了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已开发出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已在南方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菜  相似文献   

13.
导言以天然除虫菊、丙烯菊酯和一些新合成的拟除虫菊酯为主要原料的杀虫剂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方面。这些化合物有共性,但在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意地用一种菊酯代替另一种菊酯可能会造成危害。对这几种菊酯分别进行分析的方法已有报道。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能够同时对制剂中的天然除虫菊酯的六个主要活性组份和主要合成拟除虫菊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新型杀虫剂──北农931混剂谢振虎,曹秀玲(全国植保总站,100026)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棉蚜和棉铃虫相继出现了抗药性。尤其自1990年以来,华北棉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的一些品种抗性倍数逐步提高,加之连续...  相似文献   

15.
溴氰菊酯抗性棉蚜对其它杀虫剂交互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使棉蚜相继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尤其是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迅速发展,给棉蚜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弄清抗性棉蚜对不同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并为选择轮换药剂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田间笼内培育的棉蚜溴氰菊酯抗性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局(PMRA)将对拟除虫菊酯、除虫菊酯以及相关的增效剂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开展再评价工作,旨在建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办法。具体农药品种包括,杀虫剂丙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右旋苯醚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除虫菊酯、苄呋菊酯、胺菊酯,增效剂增效醚和增效胺(octylbiclo heptene dicarboximide)。  相似文献   

17.
自从40年代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问世以来,它在防治卫生害虫、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立I;了汗马功劳,多年来曾是卫生杀虫剂吨位最大的农药中评1。但由于滴滴涕的高残出,卫生害虫又对其产生抗药性,大多数国家已经禁用。为了寻求替代药剂,各国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用于防治卫生害虫的药剂有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谢节剂、引诱剂和驱进剂、有机磷类、氮么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等。五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高效广谱、击倒快、*渠小;很快在防治卫生害虫上大显身手。目前已批准登记的用于防治卫生’或虫的主要品…  相似文献   

18.
麦蚜是为害小麦的一类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种植区.2016年-2018年我国麦蚜总体偏重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防治麦蚜的主要杀虫剂类型之一,但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麦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麦蚜对拟除虫菊...  相似文献   

19.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我国已逐渐大量应用于农、林、卫生等害虫的防治。据莫禹诗等报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用于防治柑桔潜叶蛾与卷叶蛾类效果显著。目前在广东、四川等省,已广泛应用捕食螨来防治柑桔红蜘蛛。如何使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协调起来,是柑桔害虫防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明了几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柑桔红蜘蛛重要天敌——尼氏钝绥螨Amblyseius nicholsi Ehara er Lee的毒力,为柑桔害虫协调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天然除虫菊素是防治害虫的一种理想杀虫剂,具有高效、击倒快、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是由于除虫菊花的生产受到土地、气候、栽培条件和劳动力的限制,供应量不大。 四十年代后期,第一个合成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问世,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有许多新的拟除虫菊酯品种不断试制成功,但它们对光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应用。 七十年代初,英国M.Elliott合成了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以及日本N.ohno合成了戊酸氰醚酯,它们既保持了天然除虫菊素的特点,同时有更高的药效,对光稳定,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