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临夏州蚕豆生产现状、蚕豆生产出现滑坡的原因以及蚕豆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临夏州今后发展蚕豆生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青海省蚕豆生产的现状和优势,概括了我省蚕豆育种研究的进展,并对蚕豆生产的综合潜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蚕豆生产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浙江省蚕豆生产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并立足浙江实际情况对恢复和发展蚕豆生产提出建议。即加强政策扶持,坚持长期开展品种资源的保存整理、培育创新工作,开展蚕豆生产的技术模式及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集成,推进蚕豆产业化、提高种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洱源蚕豆生产现状,分析蚕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蚕豆产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肥蚕豆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进一步研究了优质稻与绿肥蚕豆配套栽培技术,探索绿肥蚕豆压青条件下的水稻适宜用氮量,以及压青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本县大面积单季稻优质、高产、安全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煮蚕豆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功能.针对当前蚕豆的生产现状及广阔的开发前景,研究开发了水煮蚕豆.在加工水煮蚕豆的过程中会出现蚕豆变色、豆皮发硬和淀粉回生等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为水煮蚕豆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蚕豆是一种重要的高蛋白食用豆类作物,因其高效的生物固氮、土壤改良和环境友好特性,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海南州蚕豆的生产现状及蚕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该地区蚕豆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水忠 《福建农业》2010,(10):13-15
蚕豆是粮食、蔬菜、饲料和绿肥兼用作物,新鲜嫩蚕豆,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成分,是蔬菜中的佳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蚕豆鲜销市场的拓展、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鲜食蚕豆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种植效益也日渐显现。闽南地区冬季气温稳定,春季气温回升快,蚕豆收获期要比浙江省提早1个多月上市,市场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1 选育目标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蚕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云南省蚕豆产业发展较好,年播种面积33.33万hm^2,是全国最大的蚕豆产区。针对云南省蚕豆生产和市场的需求,大理州农科所将优质、高产、广适、抗性或耐性较好为育种目标,经过多年努力育成了蚕豆新品种凤豆14号,2009年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蚕豆田草害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我市主要夏熟作物,常年种植3.67万hm^2。历年来,蚕豆田草害是直接影响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一大障碍。虽然通过人工除草措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田间草害仍趋严重。为此,研究蚕豆田草害综合治理,控制杂草发生,以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蚕豆产量研究与高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30余年蚕豆(Vicia faba L.)产量研究与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蚕豆产量研究表明:生物学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两者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形成均有较高的正向作用,但产量构成因素的改良受单株荚、粒数与粒重间负相关的制约;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还对蚕豆高产育种中高结荚率、早熟性的选择以及如何协调荚、粒数与粒重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张永成  田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3-13314
阐述了国内外马铃薯蚕豆间套作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薯豆间作在光合效应、土壤结构及肥力的改善与恢复等方面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效益评价。马铃薯蚕豆间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光、水、热、肥等条件,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间套作可以改变小气候,使群落环境得到改善,还可提高土壤光能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笔者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垄作、平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平作覆盖地膜、平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对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提高了土壤温湿度;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增加了鲜食蚕豆干物质积累;垄作、垄作覆盖地膜、垄作覆盖地膜和稻草都能提高鲜食蚕豆产量。垄作、垄作覆盖地膜能提高鲜食蚕豆产量,研究结果可为鲜食蚕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品种89-14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蚕豆根系及根瘤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单施钾肥在各个时期对根系和根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氮磷钾肥配施对根系生长较好,但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根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从经济产量结果看,氮磷钾肥配施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单施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单施钾肥增产效应不大。  相似文献   

15.
供水及丁香酚对间作小麦蚕豆生长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求人工调控存在化感物质间作群体的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不同供水水平下(田间持水量的75%、60%和45%),小麦根系分泌物丁香酚对单作和间作蚕豆、小麦生长速率(Crop Growth Rate,CGR)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蚕豆苗期-始花期、结荚-成熟期2个生育阶段,丁香酚对蚕豆生长速率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但结荚-成熟期75%供水水平下的单作、60%供水水平下的间作除外,增加供水缓解了单作蚕豆的抑制作用、加剧了间作蚕豆的抑制作用,间作模式可缓解抑制;自苗期以后,丁香酚对小麦生长速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增加供水亦不能缓解抑制,但在开花-成熟期间作模式可以缓解抑制。在同等供水水平下,间作籽粒产量与单作籽粒产量的加权平均相比增加了24.92%-52.74%。丁香酚除对45%供水水平下小麦籽粒产量有化感促进作用以外,对两种作物的其他处理均呈现化感抑制作用。间作可弱化丁香酚对小麦、蚕豆籽粒产量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作物填闲对辣椒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并结合盆栽试验,以小麦、蚕豆及大叶臭菜3种为填闲作物,以不填闲为对照,分别选择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蚕豆+大叶臭菜和小麦+蚕豆+大叶臭菜开展填闲,共计8个处理,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别研究其对辣椒产量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等3个处理均显著提高连作辣椒产量;选取田间试验种植辣椒后的土壤开展辣椒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小麦+大叶臭菜、小麦+蚕豆+大叶臭菜混合填闲处理后,在10、20、30 d辣椒幼苗株高、全株干、鲜重及各级根长均显著提高.综上,填闲后连续种植两茬辣椒仍具有促生效果,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明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为河西走廊灌区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氮素管理和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2007年在甘肃省农科院白云试验站分别采用裂区设计和原位根系行分隔法设计了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氮梯度试验和根系分隔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下蚕豆/玉米种间互作对蚕豆农艺性状和结瘤特性的影响。【结果】施氮对蚕豆地上部生长和产量性状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地抑制了蚕豆结瘤,产生了“氮阻遏”效应,且随着施氮量增加和蚕豆生长,“氮阻遏”效应愈加明显。随着蚕豆与玉米两种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根系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显著地促进了根瘤发育,且产生了“减缓效应”,平均为14.4%;根系互作相对于无根系互作处理蚕豆结瘤平均增加10.2%。【结论】蚕豆/玉米种间根系相互作用促进了蚕豆结瘤,减缓了”氮阻遏”效应,显著提高了蚕豆产量性状而实现了蚕豆增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饲料中鱼粉成本的不断升高,寻求新的饲料原料显得越来越重要。蚕豆营养丰富袁比小麦等谷粒具有更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因而可以部分替代饲料中的小麦和鱼粉等物质,在鱼类饲料原料替代方面潜在价值可期。研究表明,蚕豆可促进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生长,改变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等鱼类的肌肉品质,对摄食蚕豆鱼类的生理生化特性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蚕豆中的单宁、多酚和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鱼体的生理代谢。综述前人研究,可根据不同鱼类添加不同比例的蚕豆或消除蚕豆中抗营养因子等手段以优化蚕豆替代饲料在鱼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对于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中发挥增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青海12号蚕豆是2005年审定的超大粒蚕豆新品种,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肥料(x1)、密度(x2)与打顶期(x3)等3项蚕豆主要农艺措施为试验变量,建立青海12号蚕豆产量与主要变量的数学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分析各因素对青海12号蚕豆产量的影响效应,并决策优化栽培方案,为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