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泾阳棉区棉花产量与光温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表明,泾阳棉区皮棉单产与6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74*);与6月份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r=0.78*);与8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5~9月份的降雨对泾阳棉区棉花高产属不利因素。通径分析结果,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dy·x2=0.343942);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8月份的平均气温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1x2=0.149314)和6月份的平均气温通过6月份的日照时数对皮棉产量产生的间接影响(dy·x2x3=0.148065)相似,且都较大。  相似文献   

2.
鄂棉18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及高产栽培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0~1991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本所棉花高产栽培试验资料,应用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了鄂棉18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并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了影响产量的三个主导因子(密度、单株铃数及铃重)对产量的各自作用。结果表明,鄂棉18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为:y=-4781.6427+29.0381x1+57.6133x2+443.2734x3+37.1457x4(R=0.8569**),最优回归方程为:y=-3421.4094+30.7025x1+57.42x2+469.8071x3(R=0.8340**);影响棉花产量三个主导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棉铃数(0.7226)>密度(0.5903)>铃重(0.5154)。因此,鄂棉18的高产栽培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单株铃数兼顾铃重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萎病发病程度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3个棉花品种,研究了黄萎病不同发病程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1)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果枝数>株高>衣分;(2)不同发病程度使单株皮棉减产15.6%~83.2%,单株子棉减产19.5%~83.1%,单株结铃数减少9.2%~66.7%,铃重减轻8.9%~47.7%,衣分下降0.5%~4.9%,纤维长度下降0.7%~5.3%;(3)品种的熟性不同对黄萎病影响的反应不同;(4)建立了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与结铃数、铃重、单株子棉、单株皮棉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甘肃棉区棉花苗期的优势种群。自5月中旬迁入杯田,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此后数量锐减。桃蚜为害棉花后主要导致荷铃脱落率增加,总铃数下降而减产,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苗期单株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7.4488+0.04749x(r=0.981 ̄)。提出甘肃河西地区苗期桃蚜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4000头。  相似文献   

5.
用叶龄曲线方程早期预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叶龄(y)除以播种至记栽该叶龄的天数(x),得出日平均出叶速率dy(dy=y/x),dy和x构成直线回归方程dy=a+bx,根据叶龄记载资料求出a和b,再将此转变叶龄曲线方程;y=ax+bx^2,根据亲本主茎总叶数(y),可推算剑叶全展期(x剑叶叶枕距为0),达到早期预测花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甜菜氮磷钾肥效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1986~1993年试验结果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探讨了甜菜氮磷钾肥需要量及其效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为:获得最高块根产量和最高纯经济效益的施氮量分别为9.41kg/亩和7;68kg/亩。在最高纯经济效益施氮量下,平均每公斤氮增加块根51.9kg,降低含糖率(0.10+0.0028x_1一0.0054x_2一0.074x_5)度,其中x_1、x_2和x_5分别为土壤碱解氨、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获得最高块根产量和最高纯经济效益施P_2O_5量分别为(一25.6一0.140x_2+5.04x_4)kg/亩和(一27.8一0.140x_2+5.04x_4)kg/亩(x_4为土壤pH值)。在最高纯经济效益施磷量下,平均每公斤P_2O_5增加块根(一62.3一0.372x_2+13.40x_4)kg,提高块根含糖率(0.63+0.0020x_1一0.077x_4一0.090x_5)度。当土壤有效K_2O含量大于110.6mg/kg土时,钾肥没有显著增产作用,只是有增产趋势;钾肥的增糖作用显著,每亩每公斤K_2O提高含糖率0.0014x_2度。  相似文献   

7.
我场位于渤海湾南岸属滨海潮土,从科技队近几年棉花生育期田间调查中得知,棉花的播期一般在4月11日前后,5月5日出齐苗,6月中旬现蕾,7月中旬开花,8月25日吐絮;现蕾株高164cm、开花株高523cm、收获株高862cm、果枝136个;三桃比例为63%,545%,392%;每公顷518万株,平均单株铃数187个。1 耕翻压盐一是抓好冬耕,可切断土壤毛细孔,即破坏原有水盐上下运动的通道,有利于积蓄雨雪。翌春顶凌耙地,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耕层积盐。二是灌水压盐,对新垦的较重盐碱地,于…  相似文献   

8.
枯萎病不同病级对棉花各性状均有不同的影响。在各性状中,产量构成因素受病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株性状,再次是经济性状。不同病级使单株子棉减少5.6%~76.2%,单株皮棉减少8.6%~78.2%,单株结铃数降低10.4%~67.2%,铃重减轻16.3%~34.2%,衣分降低2.7%~6.5%。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移栽密度、科学的肥料运筹是实现棉花超高产量重要的因素。里下河棉区大麦后移栽棉适宜的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最佳施肥水平337.5kg.hm^-2,N:P2O5:K2O为1:0.4:0.8,施肥水平、肥料配比及密度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位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于。在施N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对单株果枝数影响较大,单面积果枝数、总果节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密度大小。在施N水平提高的情况下(>262.5kg.hm^-2),单株成铃数、铃重及产量随施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棉花叶枝结铃规律及其产量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为3.6万株·hm-2左右的棉花群体,单株留叶枝数和现蕾数量呈正相关关系(r=0.9706);单株留叶枝数和蕾铃脱落率也呈正相关关系(r=0.9604)。同时发现,棉花单株留叶枝1~2条,并用水肥措施适当控制叶枝生长量,有利于增蕾、增产;若留叶枝数多于3条或叶枝生长量不加控制、肥水过大,则易造成徒长、减产。  相似文献   

11.
唐胜 《江西棉花》1999,(3):17-20
本研究通过试验确定皖北及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生产中氮磷钾需要量及其合理比例、氮肥适宜的施用时期,以建立江淮丘陵地区棉花节本高效栽培科学施肥体系。试验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是棉花节本高效栽培的关键,江淮丘陵地区,当每公顷施用N2376kg,P2O54755kg,K2O145kg时,可达最高产量,为163950kg·hm-2;当每公顷施用N23190kg,P2O52956kg,K2O1841kg时,可达最佳经济效益。等量氮肥,以基肥∶蕾肥∶花铃肥=5∶2∶3的施用方式最佳,单铃重、单株铃数、成铃率都有所增加,脱落减少,产量增加1156%,施肥效益提高2247%。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瓶苗为供试材料,在海拔20米,6-9月份平均气温25.5-28.8℃地区的人工荫棚下,金线莲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对人工栽培进行了技系统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瓶苗素质对移栽成活保存率有很大影响.健化的壮苗自1992年11月种植至1993年7月长达8个月成活保存率达96.6%;(2)广西和台湾金线莲比福建金钱莲适应性略强.前二者93年7月栽植至94年3月生育期8个月。历经越夏和秋冬后成活率仍达87.5、80.4%;(3)3—12月份均可人工栽植;(4)用5份蛇木屑+1份石,3份蛇木屑+1份腐植土+1份炭化稻壳为基质,栽植14个月后保存率达90%;(5)ABTI、2、3号生根粉对生根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以200ppm浸泡30分为佳;(6)叶片喷施高效稀土液、1/4MS、ABT3号.碧全可分别提高株鲜重102.9、71.3、59.2、47.9%;(7)试种点栽植周年的组培植株开花率仅为1.5%;(8)台湾金线莲试种生长15-16个月,每株鲜重可达1.1克以上.  相似文献   

13.
棉花开心株型成铃时空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以叶枝结铃为主,皮棉产量达到1875~2250kg/hm2。其单铃重的时间变化特点,呈现两个高峰期,第一铃重高峰期在7月16~25日,第二铃重高峰期为8月6~15日,两个高峰期内所结棉铃的平均铃重分别比整株单铃重高18.8%和12.7%;主茎4个果枝开花成铃高峰,处在第一铃重高峰期,4个叶枝开花结铃高峰集中在第二铃重高峰,整株棉花在8月15日前开花的果节数达88%以上,在稀植(3.75万株/hm2)条件下,内围果节比重增大,1~2果节占果节的80%以上,实现棉花在最佳结铃时间和空间多结优质铃。其株型调控关键技术是,宽垄稀植,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4.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倪治华 《中国稻米》1997,(4):21-22,36
在红壤性低肥力水稻土上,威优35秧苗平均带蘖数与产量之间存在r=0.452的显著正相关,其回归关系为y=2500x/4x+2.5,F=10.1。适宜和可能实现的秧苗平均带蘖数以2.5-3个为佳。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施用锌肥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盐都县杨方春等三户麦后直播棉密度、化控试验表明:籽棉产量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Y=522+0018x(r=09802)。密度为12万株·hm-2的产量最高,15万株·hm-2次之,以09万株·hm-2产量最低。籽棉产量与化控次数不显著,但以三次化控产量优于二次化控,二次化控优于一次化控。本文还对麦后直播棉成铃强度、叶面积指数等问题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7.
42份来源于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菠菜品种的还原型维生素C、粗蛋白质和草酸含量范围(占鲜重)分别为4.8-29.4mg/100g;2.10-5.93%;0.64-1.48%。与全国普遍栽培的4个品种比较,维生素C含量高的有5个品种;粗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11个;草酸含量低的品种有7个。通过系统聚类,划为8个类群,第6、4、5、3类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各自的优势。第8、7、1、2类的品质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对大豆种子中异黄酮积累的影响趋势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7个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大豆品种或品系分别在7个地区种植,利用HPLC技术分析所收种子中的异黄酮含量。以期获得种子中的异黄酮积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7个地区中各品种异黄酮平均含量显著不同,山西最高(2492.3μg/g),湖北最低(763.4μg/g)。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变异系数也不同,吉林3号变异系数最高(49.4%);张家口黑豆最低(33.5%)。7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且与纬度的相关程度最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另外,各品种与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且与平均气温的相关程度最高(r=-0.879**)  相似文献   

19.
用MS增抗剂拌种,对旱地冬小麦具有抗旱保苗、促根增蘖、增穗增粒、增加粒重等多种效应。使用MS增抗剂拌种后,单株次生根条数较对照增加20%;0-20cm土层根量较对照增加57.2%;20-40cm土层根量增加263.6%;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4.6%、7.2%、16.9%;成穗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8.5%、9.6%、5.3%、8.9%。  相似文献   

20.
第一、四代棉铃虫田间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第一、四代棉铃虫发生呈加重趋势。经研究测定:小麦产量损失率和一代棉铃虫虫口密度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2.12554+0.919648x,提出亩产350~400kg小麦地块的防治指标为8头/m2;棉花产量损失率和四代棉铃虫口密度关系显著,其关系式为:Y=3.3118-0.047x,提出亩产60kg棉花地块的四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8头/百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