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88-188,236
控股股东对企业的利益侵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关联交易向大股东输送利益,在控股股东实现利益输送之前,可能会实施支撑行为以提升公司业绩,使公司获得更多融资资源。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种不同方向的利益转移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李菁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6):148-150,157
从公司内部治理安排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并考察了国有控股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倒U"型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新增银行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特别地,在司法体系薄弱的前提下,与国有控股相伴的"政治关系"能够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笔者提供了其对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产生影响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于洋 《吉林农业》2007,(7):16-17
一、财务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农业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人力资源是农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企业任何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如何发挥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农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有关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企业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企业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关于累积投票制立法上的缺陷,使得累积投票制实质上被架空,预期作用被抑制,反而成为股东争权夺利的焦点。在实际操作中,它更有可能被大股东变相规避,沦为大股东掩饰公司表决结果实质不平等的工具。累积投票制对于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用的发挥,仍有待我国公司法律制度、配套措施的完善及具体操作规则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对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自建立以来所发挥的作用却十分有限。本文系统分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对策思考。认为,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在我国建立并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规范,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予以配合,否则,独立董事制度只会成为大股东控制公司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财务数据,研究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制度背景,深入分析和检验企业产权、政策监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动机存在重要影响,公司治理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财务困境风险;相反,管理者越倾向于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薪酬风险。研究还发现,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制属性会弱化公司治理效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政策监管差异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股权结构影响着公司治理,是平衡企业控制权与收益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双重股权结构可以保持创始人的控制权,有效抵御恶意收购,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但双重股权结构也可能诱发道德风险,放大代理成本,限制监督机制的作用,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建立健全双重股权结构的相关配套机制,可以有效对抗风险,使公司治理的效益在双重股权结构下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能有效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2013年数据,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发生高管变更的企业,高管变更当年存在较为严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董事会监督效率越高、监事会越勤勉,以及大股东制衡度越大,该负向盈余管理行为越能得到抑制。鉴此,宜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依据西方经典公司治理理论,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是经理自利行为的代理问题Ⅰ还是大股东掏空效应的代理问题Ⅱ,取决于股权契约结构的构造是松散还是集中。沿着这一思路。以我国2005—2006年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371个混合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契约结构由松散逐渐趋向集中的过程中,公司绩效并未发生“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表明我国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不能简单归类为代理问题Ⅰ或代理问题Ⅱ而具有特殊性。实证同时也发现,与西方经典公司治理理论分析相近的结论仅仅出现在民营控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深入,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内部审计问题,是现阶段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共同关注的话题。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出发,围绕公司治理机制的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提出促进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对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控制制度,在强化体系管理、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机制,防范风险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很多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手段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是集团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在总结我国实践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因此,一要完善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制度;二要完善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三要建立公司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动的机制;四要重视员工在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五要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上市国有控股公司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股权集中度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而公司的治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绩效。当股权较分散时,股东易产生"搭便车"现象且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股权集中度较高时能够增强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但同时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有可能会做出侵害企业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关于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2014年-2016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线性正相关,即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为正。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建议: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改善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链组织服务功能和治理机制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产业链组织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269个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链组织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治理机制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中有显著作用,但服务功能、治理机制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引进新品种、技术培训次数、销售服务、标准化管理力度、检验检疫次数对生猪竞争力水平提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资金服务、饲料采购、兽药采购、防疫服务、违禁药物监管、违规惩罚等无显著提升效果。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使得产业链组织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产品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声誉、客户资源以及人力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资源,也是事务所治理的主要对象。进入权是审计师控制和使用自身人力资本及其关键性非人力资本的能力。关键资源的控制和保留机制是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关键所在,这一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权配置机制、剩余收益分配机制、授权机制以及合伙人遴选与退出机制。模型分析进一步表明,以进入权为基础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事务所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对审计师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的作用;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对不同产权背景下企业的监督治理作用不同;同时,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质量具有互补关系,二者的整合治理能更有效地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保护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在企业领导体制上主要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治理机制,这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和生死存亡。因此,应借鉴西方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论和实践,在分析我国公司理论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杨阳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6):152-153177
从公司治理控股股东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香港或者美国市场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杠杆比率越高,越希望分散风险的控股股东会选择香港市场。而较高的溢价及流动性的增加是选择美国市场的决定因素。上市后资产规模的扩大不能显著影响上市地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