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赤芍别名芍药、芍药花、川赤芍、山芍药、草芍药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芍药的干燥根。赤芍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收载于《中国药典》(各版本)。其完全以野生品供应市场,是我国内销与外销的强势品种和热点品种,倍受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栾川县芍药鲜切花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花大色鲜,雍容华贵,枝叶繁茂,清翠欲滴,其鲜切花市场需求量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低海拔地区栽培,其鲜切花的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需延长芍药鲜切花的花期.近年来,在地处高海拔的栾川县进行芍药鲜切花的栽培,可延长其鲜切花的花期1个多月.  相似文献   

3.
芍药花红色素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可见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等对芍药花(Paenoia albiflora)红色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红色素主要含有锦葵色素-3,5-双葡萄糖苷、芍药色素3位结合一个五碳糖苷.  相似文献   

4.
以芍药花为原料,对芍药花红色素浸提剂进行了筛选,并在芍药花红色素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浸提条件。结果表明,用丙酮、蒸馏水、盐酸、乙醇、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醚作为浸提剂提取芍药花红色素时乙醇为最佳浸提剂;芍药花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2.2,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70 m 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红色素粗品得率为6.45%。  相似文献   

5.
5种野生芍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分布与资源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西南野生芍药资源。【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野生芍药的地理坐标、生境和植物形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5种野生芍药,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3 500 m之间,生境多为林缘或林下;其中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毛叶草芍药(P.obovata var.willmottiae)和白花芍药(P.sterniana)为濒危种。首次对文献中记载的这5个野生种的形态描述进行了补充。【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对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濒危物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扬州芍药谱》一卷,王观撰。成书时间应在公元1075-1078年之间。扬州芍药,宋初盛极天下,王观睹盛,遂成此谱。该书序论完整,详列芍药花品三十九种,可藉此窥视扬州地区风土人情。本文尝试从作者生平,作品版本情况以及该书的史料价值等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详尽的考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开始调整,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休闲观光农业其产业形态具有自身特点,融合了农、林、渔、牧产业与农村文化生活,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益,改善人们的生活,从而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新热点。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阐述,并对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花卉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作为世界著名花卉,芍药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菏泽市切花芍药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切花芍药产业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菏泽切花芍药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园区选择、作畦与挖穴、苗木栽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以期为切花芍药规模化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芍药作为我国传统名花,具有很好的景观美学价值,是园林造景的重要资源。本文在分析芍药独具魅力的景观美学价值的基础上,对芍药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考察和分析,论述了芍药在古典园林造景中的作用,对其在现代园林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扣囊复膜酵母发酵对芍药花抗氧化活性及活性成分的影响,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其活性部位,利用液质联用(LC-MS)分析扣囊复膜酵母发酵前后芍药花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芍药花活性成分与抗氧化靶点蛋白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芍药花扣囊复膜酵母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蛋白质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发酵原液。经LC-MS分析,检测出10种多酚类物质和3种单萜类化合物,并发现发酵后没食子酸、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苷、紫云英苷含量显著提高,而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β-D-龙胆双糖苷、芦丁、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含量明显下降或消失。在DPPH柱前预处理LC-MS分析结果显示,消除DPPH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紫云英苷和苯甲酰氧化芍药苷。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体内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苯甲酰氧化芍药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