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的烟田生态效应,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无覆盖、地膜覆盖、立体覆盖和稻草覆盖4种覆盖方式对垄体土壤温湿度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同一覆盖方式不同土层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的提升效果最好,能促进烟苗早发快长,但团棵期膜内地表温度过高可能影响根系生长;稻草覆盖对生育期内土壤的保温效果较好;立体覆盖处理在烤烟生育内的土壤温度最低。地膜覆盖不利于根系土壤接纳降雨,土壤含水量最低;稻草覆盖对蓄积土壤水分的效果最优;立体覆盖次之。从团棵期烤烟生物量及农艺性状看,地膜覆盖在烤烟团棵期可明显提高烤烟的长势,稻草覆盖次之但烟叶根冠比最高,立体覆盖再次,无覆盖处理的烟叶长势最差。试验表明立体覆盖对烟田土壤温湿度及团棵期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比地膜覆盖低,后续应对烤烟整个生长发育时期、产质量特征及其覆盖的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60、120天逐步减少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的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 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 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3.
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为研究秸秆量与夏玉米农田保墒效果之间关系,【方法】结合小区试验和微型蒸发皿定量观测,研究了0、0.6、0.9、1.2 kg/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规律。【结果】试验表明在无种植情况下,秸秆覆盖大于0.6 kg/m^2时,能明显影响和保持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秸秆覆盖量大于0.9 kg/m2时,保墒效果不再明显增加。结合干旱小区玉米试验发现,秸秆覆盖量在0.6-0.9kg/m^2范围时,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结论】秸秆覆盖量为0.6-0.9 kg/m^2范围时,可获得较好的保水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稻草覆盖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覆盖对丘陵红壤旱地作物产量提升及土壤改良的效果,以期为南方丘陵红壤旱地土壤培肥、改良及稻草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指导。通过设置不覆盖稻草、稻草覆盖和稻草覆盖+腐秆菌3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稻草覆盖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花生、木薯产量,而添加腐秆菌对花生、木薯产量增产效果不明显;稻草覆盖可明显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其中以速效钾提高最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生物活性;稻草覆盖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但主要影响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若增施腐秆菌可加速稻草秸秆的腐解,促进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综合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值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不同抗旱栽培技术对烤烟的保肥保湿增温效果,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应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地膜秸秆双覆盖、前膜后秸秆覆盖、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大面积烤烟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覆盖、地膜覆盖,可改善烟株生长的环境条件,保湿、保肥、增温效果明显,有效降低烟株生育前期的干旱胁迫,促进烟株早长快发;秸秆覆盖和移栽时施用保水剂,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抗旱作用力减弱,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烟叶底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稻田保护性耕作研究Ⅲ.秸秆覆盖还田的土壤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0·28%~2·02%,土壤容重降低0·02~0·06g/cm2,同时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明显减少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维国 《作物杂志》2013,29(1):87-90
在青海省互助县曹家堡进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马铃薯单因素试验,以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为处理,以起垄露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0cm处,增温效果为白膜起垄>起垄降解膜>起垄黑膜>起垄露地>露地平种,10cm深处的增温效果>土壤表面。各种地膜覆盖后均可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收获,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大,黑膜覆盖作用小。白膜、黑膜和降解膜起垄覆盖马铃薯后,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提高马铃薯的结薯数和大薯率,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淀粉产量,但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黑膜覆盖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下降的少,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下降的多。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采用白膜或降解膜进行马铃薯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棚内覆盖对茶园早春低温冻害的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塑料大棚内不同覆盖材料处理可降低茶园最高温度,提升最低温度,显著降低最高最低温度差值,并对茶树新梢芽头的冻害防御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无纺布覆盖防冻效果最好,冻害后恢复生长最快,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保水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保水剂在豫东旱地夏玉米上应用效果,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提高了夏玉米的出苗率、根条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夏玉米生育前期沟播覆盖保水剂效果最好,沟播保水剂次之;后期沟播覆盖保水剂最好,覆盖保水剂次之;不同处理使夏玉米产量比对照提高9.59%~54.6%,沟播覆盖保水剂最好,增产54.6%,覆盖保水剂次之,增产51.03%。表明沟播覆盖保水剂改善了夏玉米出苗和根系状况,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免耕直播方式及稻草数量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免耕油菜直播方式和覆盖稻草数量双因素试验,表明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后,菜苗综合素质有所改善,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经LSD测验,以覆盖稻草150kg/667m2油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红壤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定位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处理比常规处理土壤含水量高;进行地表覆盖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尤其以地膜覆盖的变幅为最大,秸秆处理次之;并且地表覆盖可以降低土壤的pH,从而提高土壤中固态磷、钾的有效度;同时地表覆盖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从而促进作物生长,而以秸秆覆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重点对国内外砂石、土层、秸秆、塑料薄膜、化学覆盖物等5种覆盖物的覆盖方式、覆盖技术及覆盖后对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同时提出今后旱地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是:新型降解地膜的研制和应用;秸秆地膜组合覆盖方式与技术研究与推广;新型化学覆盖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水措施对烟地土壤水分及 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重点对国内外砂石、土层、秸秆、塑料薄膜、化学覆盖物等5种覆盖物的覆盖方式、覆盖技术及覆盖后对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增产效果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同时提出今后旱地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是:新型降解地膜的研制和应用;秸秆地膜组合覆盖方式与技术研究与推广;新型化学覆盖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华北平原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寻求更加环保的替代方式,解决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设置普通PE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M)、秸秆覆盖(SM)3种不同覆盖处理,以裸地不覆盖(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处理对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而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生育期内先减小后增大.在春玉米收获期,2种不同覆膜处理均能提高上述3种酶活性,秸秆覆盖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有提高作用.其中,对于土壤脲酶活性各个覆盖处理的提升效果明显,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58.73%,33.65%,83.84%和26.19%,50.98%,61.21%.与CK相比,各个覆盖处理都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层内的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且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优,分别显著提高了24.68%,11.10%,23.34%,而2个覆膜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各个覆盖处理没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综上所述,在华北平原地区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对于上述3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与覆盖普通PE地膜的效果相似.因此,生物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PE地膜覆盖到农田当中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直播玉米覆盖不同厚度生物降解膜的效果,2016年、2017年分别在播州区石板镇池坪村开展了直播玉米覆盖不同厚度生物降解膜试验,两年试验结果显示:覆盖0.012 mm厚黑色膜处理产量均居第1位,与其余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覆盖0.012mm黑色生物降解膜在玉米生产中增产效果最好;覆盖0.012mm厚白色膜处理产量居第2~3位,该处理增产效果次之。在生产中,黑色降解膜可抑制杂草的生长,但缺点是不易观察玉米播种后出苗情况,增加破膜引苗难度,因此,综合生产上应用和管理方便,在严格采取覆膜操作技术下,直播玉米建议选择0.012cm厚的白色降解膜。  相似文献   

18.
覆盖生态木屑对城市公园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量化评估覆盖生态木屑对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影响。利用土壤温湿度计定期测定土壤表层温湿度持续1年。结果表明,冬季铺设生态木屑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不铺设木屑土壤含水率迅速下降到10%以下,铺设生态木屑15~20 cm后整个冬季土壤含水率都保持在16%以上,后者土壤温度比前者土壤温度高2℃以上。夏季铺设生态木屑5~10 cm的样树,含水率低于不铺生态木屑的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但对温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冬季覆盖生态木屑对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保温保湿效果,且覆盖生态木屑越厚保温保湿效果越显著;而夏季覆盖生态木屑的最佳厚度为5~10 cm,覆盖此厚度的生态木屑既可以起到海绵体吸收多余水分的作用,又不会因为覆盖生态木屑后树冠与根系间的温差增大导致的植物生理性缺水。因此,建议城市公园铺设生态木屑的厚度为5~10 cm。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覆盖物对温室有机土基质栽培条件下甜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土壤地温、含氧量以及植物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对地温和土壤含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膜覆盖增温效果明显,秸秆覆盖效果最差,土壤含氧量在不同灌水量处理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含氧量越来越低;不同覆盖物处理间,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含氧量较其他处理高5%~10%,其次是覆盖草坪草处理,覆盖地膜的含氧量最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以中水量最好,覆盖秸秆和草坪草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最终甜椒产量亦以中水量处理要高于低水量和高水量,以中水量且覆盖草坪草处理的表现最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0.
2000—2014年改则县植被变化及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改则县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2014年MODIS-NDVI资料,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禁牧数据对改则县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较差,多年平均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分布在0~0.2之间,最大合成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在0.1~0.3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植被覆盖优于北部。(2)改则县夏季植被覆盖最好,春季植被覆盖最差,北部为昆仑山脉植被覆盖季节变化不大。(3)2000—2014年间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呈稳定状态,呈稳定状态的区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5.46%,呈改善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1.28%,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的面积的8.69%,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2008—2014年间改则县降水量及气温变化不利于植被改善,草原保护政策对该县植被改善起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