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确定引起新疆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的病原为Venturia inaequali。通过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等对苹果黑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在20℃左右,最适生长pH为7和8,在O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在OMA培养基上生长最缓慢。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供试4种原药中的3种对苹果黑星病菌菌丝的EC50从小到大依次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霉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台蘑小香蕈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葡萄糖、蔗糖、马铃薯汁、无机盐等常用碳源与氮源对台蘑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台蘑小香蕈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蔗糖3.0%、麸皮汁3.0%、玉米粉5.0%、马铃薯汁30%、植被汁10%、NaNO_3 0.3%、K_2HPO_40.1%、KCl 0.1%、FeSO_4 0.001%,pH 7。[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能明显提高台蘑液体发酵的菌丝生物量,配方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稻曲病菌的纯培养株,并对稻曲菌适宜生长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中马铃薯葡萄糖和大米汁培养基最适合菌丝的生长;液体培养基中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最适合稻曲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光照对产孢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瓜黑星病菌是引起黄瓜及其他葫芦科蔬菜病害的主要病源菌.探讨了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光照、碳氮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瓜黑星病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为20℃,适宜pH值为5.0~6.5,最适pH值为6;在散射光下培养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培养基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产孢最多;培养基氮源中,酵母提取物、硝酸钠、牛肉膏最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5.
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是引起黄瓜及其他葫芦科蔬菜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本文从培养基、温度、培养基酸碱度、光照、碳氮营养等方面,探讨了影响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20℃,适宜pH为5.0~7左右,最适pH值为6;散射光和黑暗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培养基C、N源对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C源中以麦芽糖、乳糖最好,葡萄糖、蔗糖次之,N源中天冬氨酸有利于孢子萌发。C源比N源更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榆黄蘑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的制备,为榆黄磨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初选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以及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结果]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00%、蔗糖1.00%、牛肉膏0.15%、蛋白胨0.15%、NaCl0.0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50%、蔗糖1.50%、牛肉膏0.10%、蛋白胨0.10%、NaCl0.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结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榆黄蘑的深层培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常用有机添加物香蕉和马铃薯对金钗石斛快繁的影响,以云南临沧野生金钗石斛蒴果为材料,比较金钗石斛在添加不同类型或不同浓度添加物的种胚萌发培养基、原球茎分化培养基、幼苗扩繁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基础上添加马铃薯汁和香蕉汁均可促进金钗石斛种胚萌发和原球茎形成,最佳萌发培养基为MS+马铃薯汁30 mL/L+3%蔗糖;MS+马铃薯汁40~60 mL/L+3%蔗糖适于金钗石斛原球茎分化成苗培养,在MS+6-BA 1 mg/L+NAA 0.2 mg/L+马铃薯汁60~80 mL/L+3%蔗糖条件下幼苗的扩繁系数为4.8~5.1;MS+NAA 1 mg/L+IBA 0.5 mg/L+香蕉汁60~100 mL/L+3%蔗糖可用于金钗石斛生根培养。在金钗石斛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马铃薯汁可促进金钗石斛的种胚萌发、幼苗分化和扩繁,添加一定浓度的香蕉汁对金钗石斛生根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后续柑橘炭疽病和脚腐病,探索了不同培养基对引发两种病害病原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汁琼脂培养基最适合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不适合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柑橘叶琼脂培养基最适合脚腐病分生孢子的产生,其次为燕麦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不适合脚腐菌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小麦纹枯病病菌,结果表明:在改良的PDA培养基、PDA培养基 小麦叶汁培养基、V8培养基和番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原菌比在其他的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快,且其对3种小麦品种的致病力较其他培养基上的病菌强,因此可用这四种培养基复壮、保存小麦纹枯病病菌。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直线生长法和古区氏坩锅干重测定法对比了在11种培养基上向日葵黑斑病菌(Alternaria helianthi)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结果表明:生长速率以查彼氏琼脂培养基、种仁汁琼脂培养基和FDA加种子煎汁培养基上的最快,单纯PDA上的最慢;生长量测定以马铃薯葡萄糖加种子煎法培养液最佳,其次为种仁汁培养液,而查彼氏液和理查氏液最差。产孢量测定采用在相同培养时间内直接计数。结果表明:种皮琼脂培养基最好,其次为PDA加种子煎汁培养基和种仁汁琼脂培养基,而理查氏琼脂培养基最差。  相似文献   

11.
对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白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纯林5种林型的腐殖质层真菌进行取样调查.采用稀释平板法,选用马铃薯琼脂(PDA)和孟加拉红(RBC)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并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共得到926个真菌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得67个真菌菌株.分别采用麦芽汁琼脂(M...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0~7.0,但孢子在pH值6.0时萌发率最高。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时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大叶紫薇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后续研究其发病规律及诊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海南出现的大叶紫薇炭疽病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ITS、ACT、GAPDH、CH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海南大叶紫薇炭疽病的病原菌为隐秘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enigm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大叶紫薇炭疽病原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最适 pH 为8。黑暗条件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在PDA、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4.
15种外生菌根真菌在4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4种培养基上15株外生菌根真菌的对照培养,以生长速度和生物量为依据,对各菌株的培养效果进行了评价.在MMN培养基上适宜培养的真菌有Rhizopogenluteolus、Suillusbovinuss、Pisolitlustinctorius、Boletusmagnificus和Boletusporosporus;Sclerodermapolyrhizum适宜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有几种菌根真菌在4种培养基上生长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李国锋 《山西农业科学》2014,(6):560-562,572
分别比较了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维生素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玉米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上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生长情况,从菌落边缘、菌丝密度、颜色以及菌丝的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分别设计了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棉籽壳、麸皮、豆饼为辅料的不同配方培养料,进行了鲍鱼菇和秀珍菇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综合培养基是培养鲍鱼菇和秀珍菇母种的最适培养基;添加不同的辅料对鲍鱼菇和秀珍菇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以芦笋老茎为主料、添加棉籽壳和麸皮的培养料能使鲍鱼菇BH,BS菌株和秀珍菇C,D菌株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核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物学特性,以病原菌为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实验,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病原菌在不同碳源、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病原菌的室内药剂毒力。【结果】病原菌在供试的8种不同碳源培养基均可生长,在PDA、PSA、PCA和胡萝卜培养基培养基上长势好于其它4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其中病原菌在PDA上生长最好,其次为PSA、PCA和胡萝卜培养;病原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在(25±1)℃;病原菌在pH值3~10均能生长,其中在pH值5.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病原菌在24 h光照,12 h光暗交替和24 h黑暗三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其中24 h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较快,而在其它2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缓慢;12种供试药剂对黑核桃腐烂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10%苯醚甲环唑毒力最大,EC50值为0.001 mg/L,其次为16%苯甲中生,EC50值为0.017 mg/L,而47%春雷王铜毒力最小,EC50值为2 481.10 mg/L。【结论】在供试8种培养基中,最适合核桃腐烂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最适pH值为5,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光照。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苯甲中生和多锰锌,3种药剂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备选。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黑束病研究病害症状与病原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黑束病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da))产生的症状类型,主要是髓部出现黑束型和褐节型;叶部出现淡紫红枯死型和个别品种产生黄白色枯死型.病原菌只侵染玉米.菌丝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适温28~30℃,孢子萌发为20~33℃,致死温度50℃.该菌对 pH 值适应范围广,但以 PH 值6最佳.紫外线与黑暗和光照与黑暗各12h 交替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在 PDA、蔡氏、马丁、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玉米粉、PDA 上产孢量最大.玉米茎髓提取液有利于菌丝生长.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尤以蔗糖,D(+)葡萄糖最好,在可溶性淀粉培养液中产孢量最多.无机氮对菌丝生长较有机氮为好,其中磷酸氢二铵和碳酸氢铵最隹.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稻曲球上分离到病原真菌,通过柯赫法则鉴定,该病原茵为稻曲病菌.对稻曲病菌的实验室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能够在PD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其生长温度在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抑制菌丝生长;在pH为4~10的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同时测定了不同碳源和氮...  相似文献   

19.
焦铭  孙雪  李笔  黄俊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04-9804,9819
[目的]比较水稻胡麻斑病菌(B-1)和水稻纹枯病菌(T-3)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方法]采用查理琼脂(R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和查彼琼脂(CA)3种培养基分别培养2种病菌,然后测定其回收率.[结果]2种病原菌回收率范围为13.47%~ 75.26%,其中胡麻斑病菌的平均回收率较高,达65.48%,纹枯病菌的平均回收率较低,仅为29.85%.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也有所差别,胡麻斑病菌在RA上的回收效果最好,回收率达71.51%,而在PDA和CA上较差;PDA对纹枯病菌的回收效率相对较高,达到48.49%.[结论]RA和PDA可分别作为检测水稻胡麻斑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基础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板培养基的组分构成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为薄壁分生孢子的制备培养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方法]以4个常规稻曲病菌株Uv-34、Uv-105、Uv-110和Uv-111为试验材料,采取常规的固体培养技术程序,分别测试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的马铃薯含量及蔗糖含量对薄壁分生孢子形成的影响、在水(非糖)和4种糖(蔗糖、核糖、木糖和山梨糖)与马铃薯组配形成的固体培养基(PA、PSA、PRA、PXA和PSoA)上的产孢量、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孢子数量的时间变化动态及在PA固体培养基上4个菌株的产孢表现.[结果]在PSA培养基中,蔗糖含量为10g/L时产孢量最高(1.69×106个/mL),马铃薯含量以50.0g/L时的产孢量最高(1.18×106个/mL).在PA、PSA、PRA、PXA和PSoA等平板培养基上,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6.98×106、4.63×106、11.92×106、0.84×106和0.01×106个/mL.在15d的连续培养中,于PSA培养基上培养5d后产孢量开始大幅下降,而在PA和PRA培养基上菌株产孢量基本稳定或保持上升趋势.在PA培养基上,4个供试稻曲病菌株均能正常大量产孢.[结论]稻曲病菌能在含马铃薯的常规固体培养基上产孢;PA是日常制备培养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简单易用培养基;PRA是制备培养薄壁分生孢子的高产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