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投喂青料和添加剂对草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青菜、旱草青料、配合饲料以及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_6、蛋氨酸和亚油酸对草鱼的生长、脂肪代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的鱼类体腔和肝脏中含脂量最低,与投喂配合饲料组比较,差异性十分显著(P<0.01)。肝脏中的蛋白质含量也以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的最高;血清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以投喂青菜和旱草青料组为最低。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维生素B_6、蛋氨酸和亚油酸的投喂试验中,发现投喂旱草青料组和添加维生素B_6组的鱼,体腔和肝脏中的含脂量最低,而投喂配合饲料的含量最高。投喂含70%青料(菜)组的鱼类生长最快,投喂配合饲料的最慢。  相似文献   

2.
张蕾 《饲料博览》2008,(3):56-58
1科学投饵抓关键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不要用其他虾饲料来代替。养殖前期注意施肥,培育有益于虾生长的生物群落,如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并向池电移植一些有益的饲料生物,以减少饲料投喂量:随着基础饲料的消耗,可投喂一些清洁无菌的鲜活饲料及幼虾专用配合饲料,然后逐渐过渡到投喂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河蟹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希望能吃上“大、清、满“的河蟹.要想养出大规格、高品质的商品蟹,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四定投饵河蟹是杂食性动物,尤喜动物性饲料.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搞好饲料搭配与组合.日常投饵要做到(1)定时: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20%~30%;下午4~6时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量的70%~80%.(2)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品种要多样化,避免投喂单一的饲料,一年里的前、中、后期总的原则是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使河蟹能够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3)定量: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的5%~10%,具体可根据气候、水温、河蟹摄食等情况灵活调整.(4)定点:一般每口池塘可以固定4~8个投饵点,便于及时观察、检查河蟹摄食情况.……  相似文献   

4.
2.投饵管理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水生动物性饲料。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皤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饲料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因小龙虾有晚上摄食的习性.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1/3,下午喂2/3。5~10月份日投喂量占存塘虾总重量的5%~8%,可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及时增减。春季和晚秋水温低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一天投喂1次。  相似文献   

5.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6.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生长特性及投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下生长规律、体重增长的Logistic曲线和蜕壳规律,河蟹养殖过程中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和综合饵料系数.结果表明,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投喂新鲜小杂鱼、全价配合饲料和农家料(小麦、大豆、玉米等)的综合饵料系数分别为4.5、1.0、0.6.根据净增肉倍数和综合饵料系数,可以做好全年饵料计划;根据各月现存量、投饵率,可得每日投喂量.优化了投饵技术,提高了投喂效率,改善了水域环境,加速了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池塘养殖鱼类稳产高产,应做好以下管理技术工作。一、要加强饲喂夏季水温较高,一般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快,饲料效率最高。一般精饲料投喂3次,以投下后半小时吃完为适度,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以当天吃完为适度,鲜活贝料(破壳)每天投喂一次,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适度。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如天气晴朗,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高,鱼类摄食旺盛应  相似文献   

8.
1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0~28℃,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这时应增加投喂.精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来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建鲤适宜的投喂模式。【方法】以初始质量(33.52±0.17)g的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添加0.0g/kg(对照饲料)和5.0g/kg(试验饲料)Ala-Gln的等氮(350g/kg粗蛋白)、等能(17kJ/g)饲料,采用5种不同的Ala-Gln投喂模式(Ⅰ.连续8周投喂对照饲料(对照组);Ⅱ.试验饲料2周间隔投喂;Ⅲ.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投喂对照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Ⅳ.前4周投喂对照饲料,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Ⅴ.8周连续投喂试验饲料),研究Ala-Gln投喂模式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时,建鲤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周间隔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2组4周间隔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8周连续投喂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a-Gln的4种不同投喂模式下,建鲤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只有8周连续投喂组建鲤的白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la-Gln可提高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白肌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投喂模式间有显著差异,从建鲤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考虑,建议采用2周间隔投喂模式或前4周投喂添加Ala-Gln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11,(15):45-45
投喂次数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类的生长。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高;投喂次数太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加大,饲料损失率也大。一般情况下,同种鱼类,鱼苗时期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次之,成鱼可适当少些。  相似文献   

11.
<正>1.放养优质鱼种。优质鱼种生长速度快,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生产上,一定要注意选择性状优良、体表完整、体质健壮的鱼种。另外,在放养模式上,要突出主养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这样就可选择适合于主养鱼营养需求的饲料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2.保证饲料的营养。投喂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但不同食性和不同发育阶段的  相似文献   

12.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正1.稻田准备选择水源条件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强、便于管理的稻田。加高加固田埂,泥鳅种苗放养前施足有机肥,并用生石灰对稻田全面消毒。开挖鱼沟鱼凼,设置防逃设施。2.选用良种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健壮的泥鳅苗种。3.投饵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水温25℃以上时,动植物饲料比例为7∶3;水温25℃以下时,动植物饲料比例为1∶1。放鳅第1周不投饵,7天后每隔3~4天投喂1次,饵料撒在  相似文献   

14.
猪粪是鱼的好饲料,鲤、草、鳊鱼很爱吃,经常投喂,可起到投饵和施肥的双重作用.用猪粪喂鱼,可以直接投喂,也可以发酵后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鱼类养殖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饲养夏季水温在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贬,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机会强度投喂,以保证实现高产。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3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等动物饵料每天投喂一次。投饵数量可根据如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1)池鱼摄食情况。精饲料以投下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适度,动物性饵料以下次投  相似文献   

16.
日常管理 幼虾放养后,前期日投饲料3~4次,投喂量每万尾幼虾0.15~0.20公斤。沿池边多点片状投喂。中、后期定时向池中投施腐熟的草粪肥,一般每半个月1次,每次每亩100~150公斤。饲料投喂每日2~3次,日投饲量为0.30~0.50公斤/万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对平均始重(6.42±1.09)g的虎龙斑(Hulong grouper)进行不同频率的投喂,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投喂频率对虎龙斑存活的影响较大,投喂频率对虎龙斑的摄食率(Feeding rate,FR)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末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虎龙斑的科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1.合理投喂秋季前期水温适中,是鱼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数量,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池鱼重量的3%~5%,同时饲料质量也要相对提高。进入10月以后,随着水温逐渐降低,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日投饵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特别是一些鱼种池,晚停食是晚秋管理应强调的  相似文献   

20.
1.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一台自动投饵机,可投喂面积达2.6~3.3公顷的精养池塘一个,每天节约1~1.5个劳动力,年节约成本2000元左右。2.提高出塘鱼的均匀度通过使用自动投饵机喂养的主养鲤、鲫鱼池塘,鱼的出塘规格、个体差异明显好于人工投饵的池塘。3.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由于投饵机投喂面积大,投喂均匀,颗粒料浪费少,投饵机投饵的池塘饲料系数明显降低,一般比人工投饵的池塘饲料系数低0.1~0.2。4.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池鱼发病率使用自动投饵机喂鱼的池塘,饲料利用率高,散失到水体中的饵料较少,同时鱼吃食均匀,减少鱼的暴食和吃食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