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兴安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自1998年以来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成灾,1998—2002年间研究了该虫种群自然消长规律。将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期、危害幼虫期、滞育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5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组建了5个世代的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分析表明:平均种群趋势指数为4.56。其中危害期幼虫相关系数r值为0.6857,回归系数b值为0.2221,滞育幼虫r值为0.8965,b值为0.6165。滞育幼虫期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种群生活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滞育幼虫期的自然消亡是影响整个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突然降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发生期各虫态影响明显。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落叶松腮扁叶蜂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天敌、气候、食料等。  相似文献   

2.
在孟滦林区 ,危害华北落叶松的森林害虫较多 ,松腮扁叶蜂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由于该虫生活习性复杂 ,世代不齐现象十分突出 ,化学防治由于药效时间短 ,且对叶蜂的卵及蛹根本不起作用。鉴于该虫以幼虫危害 ,于 1 997年进行了用红树蚁除治腮扁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 ,效果良好。1 松腮扁叶蜂的生活习性松腮扁叶蜂 ( Cephalia Lariciphila)在孟滦林区 1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 7月下旬至 8月上旬入土越冬 ,潜入土层下 8cm左右 ,从入土越冬至第 2年 4月下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化蛹基本结束 ,遇适宜温度成虫开始交尾 ,产卵。卵期为 8d左右 ,初孵…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腮扁叶蜂以幼虫为害落叶松针叶,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土壤中做土室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幼虫孵化,下旬幼虫下树。成虫可进行孤雌生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50—350倍喷杀幼虫或用“741”插管烟剂熏杀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寻甸县楚雄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的方法,研究楚雄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寻甸地区2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室内越冬,6月中旬开始化蛹,7—11月均有成虫出现,其中8、9月份是羽化高峰期。成虫交尾时间约10 min,2~3头雌虫会聚集在一起产卵。幼虫出现于7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带卵枝条周围的针叶,并吐丝做虫巢,虫体隐蔽在虫巢中。直至11月,老熟幼虫落地入土做蛹室,幼虫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⒇杨春(河北围场阴河林场068456)关键词落叶松腮扁叶蜂综合防治虫口减退率平均虫口密度落叶松腮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腮扁叶蜂亚科。其幼虫暴食落叶松针叶,连续为害3年可使树木停止生长或死亡。该虫种适应海拔高度为1700~18...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扁叶蜂,属膜翅目,扁叶蜂科。虫体中等,取食樟子松新老针叶,对樟子松人工林有严重威胁。生活史及习性5月中旬越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5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6月中旬羽化末期,即成虫交尾产卵。每一雌成虫产卵约40粒。6月下旬成虫活动末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在初孵阶段,由危害新梢针叶使其身体逐渐增长,活动力也增强。食新梢针叶过程完成于幼龄阶段,需3—5天。之后,转移到先一年生的梢部吃针叶。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幼虫的危害期。尤  相似文献   

7.
固原林区落叶松红腹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腹叶蜂是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地区发生的以幼虫取食落叶松当年嫩叶的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1代。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在落叶层下结茧越冬,入土深度3~5cm。第2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羽化初期,中旬为羽化盛期,防治实验结果表明,6月上中旬,以林丹烟剂熏杀,幼虫死亡率可达90%以上,见效快,费用低,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叶蜂(Pristphora erichsonii Hartig)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宁夏及东北各省区。该虫在宁夏六盘山地区1年1代,成虫营孤雌生殖,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枯枝落叶层或地下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为蛹盛期,成虫羽化后3~4h即在新梢上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7月上旬幼虫落地越冬。  相似文献   

9.
远东龟铁甲Cassidispa relicta Medvedev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首次发生危害的食叶害虫,属于中国新纪录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记录远东龟铁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表明:该虫1 a发生1代,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产卵,6月底孵化幼虫,虫龄4龄,10月初开始随落叶下树越冬,幼虫喜欢在落叶下层越冬,越冬幼虫死亡率高,成虫羽化率为20.7%。  相似文献   

10.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腮扁叶蜂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重要食叶害虫之一。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其种群数量的有关因子的系统研究,应用一元回归预测法和发生期期距预测法,可以对同一虫态间或不同虫态间发生期的始、盛、末进行预测;根据害虫发生量与上一代害虫虫口基数有密切的关系,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即可预测出翌年林分幼虫的发生量及危害等级,即为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又为该虫的种群动态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昆嵛山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昆嵛山腮扁叶蜂 Cephalcia kunyushanica Xiao1 983年首次发现于烟台市昆嵛山林场 ,在烟台 1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做土室越夏越冬 ,翌年 5月下旬成虫开始出现 ,6月上旬幼虫孵化 ,危害红松、赤松等 ,8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3.
黄带犀猎蝽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2代,以4~5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土块下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卵成块,12.5~16.5天孵化。若虫5龄,历期48.0~223.5天。成虫羽化后5.0~12.5天交配,交配后11.5~25.5天产卵。成虫寿命一般在36.0天以上。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耐饥力,在缺少猎物时3~5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9~13.2天和17.3~20.2天。室内外捕食试验表明:对马尾松毛虫、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细皮夜蛾和竹斑蛾幼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结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际 ,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办法 ,并针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理提出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重庆市近年来马尾松林内发生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1 a发生1代,幼虫老熟后下地入土作蛹室,以预蛹态越夏越冬,翌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6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并开始老熟下地.幼虫出现期约90 d,雄性6龄,雌性7龄.运用5种水剂、5种粉剂、3种烟剂分别对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3龄幼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机,灭幼脲III号和林虫净两种水剂,药效可达89%以上,杀虫双、甲氨硫磷、氧化乐果水剂单株注干药效都在90%以上;粉剂2‰多效杀虫灵、2‰森保I号、速效白僵菌药效分别为91.4%、80%、75.4%;烟剂敌杀死、灭杀毙药效分别为96.9%、85.8%.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松墨天牛成虫在福建闽北1a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6月上旬;成虫的危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林分在时间序列上的被害程度与成虫的习性关系密切,而与林间成虫的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成虫在不同林分结构中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其虫口密度差异较大,马尾松纯林虫口密度大于混交林。成虫在林间的活动与温度、降雨、风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靖远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飞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以来,靖远松叶蜂在关帝山林局的油松林内猖獗为害,以幼虫取食油松2年生以上针叶,该虫一年1代,以茧内预蛹越冬。7月上中旬为孵孵化盛期,幼虫蜕 皮4次-5次。10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在树冠投影范围内的地被物下结茧越冬。该虫的发生及危害,阴坡大于阳坡,纯林大于混交林。在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害虫发生面积大而集中连片,且蔓延速度快的情况下,宜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法。飞防时间在关帝山为8月中旬。每一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