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子》2019,(6)
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病害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区病害种类和发生程度,明确河西走廊玉米种业四大发展阶段病害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原始时期病害记载数量少,危害轻;玉米种业起步阶段病害种类、数量具有增多趋势;玉米种业形成时期病害种类结构简单,病原组成单一,致病分化简单,重大病害随调运品种引入;玉米种业改革稳定期病害结构复杂,为害严重,病原种群变化大,病原传播途径多。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主要叶部病害。为了提高对这3种叶斑病的田间诊断和识别水平,对其发病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归纳总结出3种病害的症状特点,并对引起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3种叶斑病在发病时期、病斑形态、病斑大小、病状等方面区别明显;在供试的10种玉米自交系品种中,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分离到引起玉米叶斑病的真菌病原13种,其中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iria lunata(Walke)Boedijn、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ke)Shoemaker分离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玉米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发病迅速、控制难度大、生产损失严重等特征。近年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玉米种子日益增多,国内玉米制种基地集中、玉米种植区之间种子调运频繁,田间已发现症状多样的细菌性叶斑病,其中有些是种传病害,有些是种子带菌。因此,我国玉米生产已面临细菌性病害的潜在威胁。介绍了常见的玉米细菌性病害,对这些病害的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45%武将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苗期病害主要包括由植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其中由镰刀菌、丝核菌等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最为常见,其症状表现为在玉米幼苗3~5叶期,叶片变黄或出现褐色斑,同时根系也出现褐色斑或胚根变褐腐烂,品种间发病有差异。此类病害的初侵染主要是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其发病条件主要是春季连续阴雨低温,从而延长了幼苗的出土时间,增加了病菌侵染几率。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由于早春气温变化大,加上近几年雨水偏多和种子异地频繁调运,玉米苗期病害从无到有,个别年份发生普遍,缺苗毁种现象严重。“武将”是由美国科聚亚公司研制开发的针对玉米苗期真菌性病害的种衣剂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对立枯丝核菌、镰刀菌有高活性的克菌丹(CAPTAN),为了验证其防治效果,我们于2005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开展了“武将”悬浮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苗期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甘肃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树合 《种子科技》2008,26(4):52-53
玉米病毒病是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已经从原来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目前世界上报道的侵染玉米的病毒种类已达40多种。在我国,常见种类是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有时混合发生,其中粗缩病为害尤为严重。1993年,以掖107等自交系为亲本的制种组合在辽西大面积发生粗缩病,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这也对玉米病毒病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大豆生茎点霉(Phoma glycinicola)侵染引起的大豆红叶斑病主要在非洲发生.该病极具侵袭性,可造成50%~75%的大豆产量损失.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抗逆性强,通过携带受污染的土壤、病组织及雨水等途径广泛传播.该病菌在中国无分布,一旦传入中国,极有可能使中国的大豆产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描述了该病害的寄主、分布、症状、病原特征、侵染循环和病害控制方法,以期对提高边境口岸人员识别该病菌的能力、阻止大豆红叶斑病传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正>香蕉条纹病毒(BSV)是一种不同于香蕉束顶病、香蕉花叶病和香蕉苞片嵌纹病的病毒病,更不是由菌物或细菌侵入引起的病害,也不是生理性病害。近两年,不少香蕉种植户及农资从业者误认为是侵染性病或非侵染性病害,笔者简述该病的缘由,望为香蕉种植户及农资人提供帮助。该病最早  相似文献   

9.
黄金华  王蕊  霍建中 《种子科技》2012,30(10):46-4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病原1.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5~6片叶即可显症,前期在心  相似文献   

10.
沙冬青叶部病害发病率高侵染速度快严重威胁植株正常生长。为鉴定引起沙冬青叶部病害的病原菌,制定病害防治方案,利用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田间喷施药剂测定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引起沙冬青叶部病害为病原真菌,离体培养菌丝绒毛状、灰白色、致密气生菌丝,背面呈灰黑色轮纹状,显微镜观察菌丝直柔曲状,有隔,产生深色分生孢子梗,以合轴式延伸,顶端单生分生孢子;ITS序列鉴定与Alternaria destruens ATCC 204363(NR_13714 3.1)(毁坏链格孢)相似性达到100%,初步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2次对沙冬青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达到87%,波尔多液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57.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优于波尔多液2000倍液。研究结果首次报道沙冬青叶部病害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制定了病害田间防治方案,可为沙冬青叶部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台县作为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的主产区之一,玉米制种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大面积连年种植,加之管理粗放、科学性不强,病虫害也日趋严重,对玉米制种业造成了重大影响。阐述了高台县玉米制种田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尚能 《中国种业》2014,(3):35-37
河西走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育种基地,尤其是制种玉米产业的迅速崛起并快速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河西走廊引起了不少中国种业界人士的瞩目,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促使制种产业从内地大举西迁,以科技、品种、品牌为依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河西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本文笔者结合国家种业发展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如何才能加快制种玉米产业化发展步伐和转型等方面,谈了几点关于制种玉米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引的路易斯安那鸢尾在陆地栽培条件下易发生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了其景观价值。为对陆生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陆生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研究。以陆地栽培的路易斯安那鸢尾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检验,以及采用对致病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研究鉴定了陆生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结果表明,从病组织中分离出了6种真菌YW1~YW6,鉴定出5种为致病真菌(YW1,YW2, YW4, YW5, YW6);其中YW1为镰刀菌属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YW2、YW6分别为枝孢属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甘薯内寄生菌(Cladosporium anthropophilum);YW4、YW5分别为青霉属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皮落青霉菌(Penicillium crustosum)。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的病原,为陆生路易斯安那鸢尾叶部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种子萌动后到出苗乃至整个生育期均可以通过植株的根系进行侵染,可分为苗期病害、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苗期症状表现也归为苗期病害,因此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玉米土传病害防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王晓鸣 《作物杂志》2005,21(3):38-40
1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鉴别特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在生长的中后期阶段,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在各玉米种植区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性水平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1.1叶部病害1.1.1大斑病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但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型、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一般大小为50~100mm×5~10mm,有些病斑可长达200mm。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在具有抗性的品种上,病斑呈萎蔫状、浅灰色。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1.1.2小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穗。  相似文献   

16.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17.
绿洲灌区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巧梅  樊志龙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作物学报》2017,43(9):1347-1356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低,D1)、87 000株hm–2(中,D2)、99 000株hm–2(高,D3)3个密度水平,探讨密度对玉米耗水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密植增产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增大,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是耗水量增大的主要时期,高、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总耗水量4年平均分别高22.8%、14.4%,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平均分别高28.4%、18.2%,其他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增加密度可降低玉米的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高、中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E)4年平均分别减少56.5 mm、27.6 mm,密植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主要时期在拔节至灌浆期,其中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0.51 mm、0.27 mm;高、中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的E/ET分别降低15.8%、6.2%,其中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减小幅度最大,分别为22.1%、10.7%。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7.9%、14.8%,但高、中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密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8.2、19.3和16.8 kg hm–2 mm–1,中密度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4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34.5%、19.6%。本研究说明,在传统供水覆膜条件下,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是干旱绿洲灌区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病害防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的中两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典型的灌概农业区.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较长,是杂交玉米制种的最佳种植区.近年来,我们以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生产精品为目标,不断总结模索出了一些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米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癍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