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生稻》1997,(2):46-49
在亩植1.2-1.8万穴和亩施N8 ̄12kg幅度内的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再生稻和两季总产均无显著差异;两因素的互作效应亦不显著,但以中N(10kg/亩)与低密度(亩植1.2万穴)或低N(8kg)与高密度(1.8万穴)配合两季产量较高;再生稻高产的头季稻留桩高度为中桩(全部保留倒3芽并留5cm以上保护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纸筒育苗移栽甜菜的4 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结果进行了模糊处理, 即首先对根产量和含糖率指标进行了模糊量化合成, 再以上述两个指标的合成值与密度( x1) 、N( x2) 、P2 O5( x3) 、K2 O( x4) 施用量建立4 因素对合成值的回归模型。对模型寻优结果表明,当密度在79920 株/hm2 ,施肥量分别为N 141.5/hm2 、P2 O5 162.5kg/hm2 、K2O 58 .4kg/hm2 时可获最高的根产量和含糖;模糊合成值与4 因素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其顺序为R1( 密度) > R3(P2O5) > R2( N) > R4(K2 O) ,说明密度与根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为施磷肥量。生产上应首先考虑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然后增施磷肥,做到N、P、K 肥合理搭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与含糖  相似文献   

3.
在施石灰石粉的长期定位试验中,种植了5季油菜.结果表明:(1)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和交换性铝含量下降,其降酸作用与石灰施用量呈正相关.亩施250、500、750及1000kg石灰石粉的降酸作用分别可维持2、6、7及10年.(2)施用石灰显著增加了每株荚数而提高油菜籽产量,增产幅度为19.7%-2.9.6%.过量施用石灰并未引起油菜产量的降低.(3)施用石灰能显著抑制菌核病(连作二年)和田间杂草。(4)施用石灰使土壤pH>5.8,交换性铝含量<0.7me/100g,油菜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再生稻抛秧栽培高产稳产的实施方案,利用二次回归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抛栽综合栽培技术是:每667m^2抛栽1.64万丛,头季施用氮素基肥比例为71%,头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每667m^2施25kg尿素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d每667m^2施2kg尿素作促苗肥,留桩高度为46cm。  相似文献   

5.
东农303(S.Tuberosum)核型为:2=4x=48=5×(4)+5×(4)SM+1×(4)ST+1×[(2)ST+(2)],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5M(B、E、G、K、L)+5SM(A、C、D、H、J)+1ST(Ⅰ)+1[(T+ST)(F)]。S4-5-3-6-5-1-50-(10)(S.Tuberosum)核型为:2n=4x=48=4×(4)M+6×(4)SM+1×(4)ST+1×[(2)ST+(2)T],组型为:2n=4x=11Ⅳ+(1Ⅱ+1Ⅱ)=4M(E、G、K、L)+6SM(A、B、C,D、H、J)+1ST(Ⅰ)+1[(T+ST)(F)]。A组与F组带有髓体,两份供试材料的对应组中染色体略有分化,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甜菜氮磷钾肥效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1986~1993年试验结果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探讨了甜菜氮磷钾肥需要量及其效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为:获得最高块根产量和最高纯经济效益的施氮量分别为9.41kg/亩和7;68kg/亩。在最高纯经济效益施氮量下,平均每公斤氮增加块根51.9kg,降低含糖率(0.10+0.0028x_1一0.0054x_2一0.074x_5)度,其中x_1、x_2和x_5分别为土壤碱解氨、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获得最高块根产量和最高纯经济效益施P_2O_5量分别为(一25.6一0.140x_2+5.04x_4)kg/亩和(一27.8一0.140x_2+5.04x_4)kg/亩(x_4为土壤pH值)。在最高纯经济效益施磷量下,平均每公斤P_2O_5增加块根(一62.3一0.372x_2+13.40x_4)kg,提高块根含糖率(0.63+0.0020x_1一0.077x_4一0.090x_5)度。当土壤有效K_2O含量大于110.6mg/kg土时,钾肥没有显著增产作用,只是有增产趋势;钾肥的增糖作用显著,每亩每公斤K_2O提高含糖率0.0014x_2度。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Ⅱ.肥料分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明确:(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但蘖穗肥比率7:3,6:4和5:5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2)蘖穗分施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促进稻穗发育,扩大了库容量,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3)穗粒肥所占比率〉30%;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麦茬籼型杂交稻节水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为基础,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原理,研究基、蘖、促花、保花肥4个时期的氮肥用量和密度共5因素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计算机模拟选优结果表明:亩产600~700公斤的适宜栽插密度为2.0~2.6万穴,除施足一定数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外,每亩施基肥氮素化肥(折纯氮,下同)3.0~3.5公斤,分蘖肥3.4~3.7公斤,促花肥为1.4~1.7公斤,保花肥为1.5~1.9公斤,这4次氮肥占总施氮量的百分比为32:95:16:17,即基蘖肥约占2/3,穗肥占1/3。这与本地大面积高产田的经验方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中试效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课题组进行了“再生稻产3.75t/hm2栽培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间示范试验(简称中试),累计面积977.83hm2;头季稻平均单产8.55t/hm2,再生稻3.67t/hm2,比同地区示范前的1991年头季7.65t/hm2,再生稻2.28t/hm2分别增产0.90和1.39t/hm2,两季增产2.29t/hm2。其中再生稻验收的最高单产达5.21t/hm2,两季总产13.03t/hm2。对比试验结果,“规范”较原再生稻产2.25t/hm2栽培“模式”(以下简称“模式”)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加0.66和0.94t/hm2。说明“规范”是一套更先进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闽选703为材料,在N6(或MS)+2,2-4D2.2mg/L+CH(水解酷蛋白)1.5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利用1/2MSO的5.5%海藻酸钠包裹体细胞胚,播种在4种不同的固体培养基上,其中播种在培养基1/2MS+BA2mg/L+NAAlmg/L+AC(活性炭)0.5%的人工种子萌发率为31.7%,比前人报道的27.6%(2)提高4.1%。本文最后还探讨了活性碳对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广西、台湾金线莲组织培养瓶苗为供试材料,在海拔20米,6-9月份平均气温25.5-28.8℃地区的人工荫棚下,金线莲试种初步获得成功.对人工栽培进行了技系统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1)瓶苗素质对移栽成活保存率有很大影响.健化的壮苗自1992年11月种植至1993年7月长达8个月成活保存率达96.6%;(2)广西和台湾金线莲比福建金钱莲适应性略强.前二者93年7月栽植至94年3月生育期8个月。历经越夏和秋冬后成活率仍达87.5、80.4%;(3)3—12月份均可人工栽植;(4)用5份蛇木屑+1份石,3份蛇木屑+1份腐植土+1份炭化稻壳为基质,栽植14个月后保存率达90%;(5)ABTI、2、3号生根粉对生根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以200ppm浸泡30分为佳;(6)叶片喷施高效稀土液、1/4MS、ABT3号.碧全可分别提高株鲜重102.9、71.3、59.2、47.9%;(7)试种点栽植周年的组培植株开花率仅为1.5%;(8)台湾金线莲试种生长15-16个月,每株鲜重可达1.1克以上.  相似文献   

13.
A_3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_3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邹剑秋,杨晓光,杨镇,石玉学(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110161)根据国内外的报道,迄今为止,已发现高粱雄性不育系有A_1、A_2、A_3、A_4、A_5、A_6及9E等几种类型。其中,对A_1、A_2、A_3、A...  相似文献   

14.
经3年4点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植1.1-1.9万窝和窝植1-3株幅度内,随窝苗数递增,头季分蘖势愈强,有产分蘖期短,叶面积指数愈高,苗穗烽愈多,齐穗期愈早,即令穗实粒数递减,头季产量仍然递增,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时为再生稻高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海甘蓝种子在附加有0~10mg/L6—BA+0.1mg/LNAA的MS培养基中,当6—BA为2~5mg/L时,幼苗生长健壮.采用MS+2~4mg/L6—BA+0.1mg/LNAA培养基可从无菌苗茎尖诱导大量丛生芽,2~3周后,平均每个茎尖可诱导5.1~5.5个丛生芽,6—BA大于4mg/L,会导致丛芽黄化.继代培养时,4mg/L6BA+0.1mg/LNAA配合使用效果较佳,繁殖系数高达10.4.1/2MS+0.5mg/LIBA丛芽的生根效果较好,保湿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5%,再生植株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6.
威优46     
威优46(V20A/密阳4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配。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6年湖南省18个区试点平均亩产516.23kg,居5个参试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6.0%(达到极显著水平)。日产量4.24kg,略低于对照。全生育期121.8天,比威优64长10.3天。1987年续试,全省17个试点平均亩产470.87kg,居参试9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1威优64增产2.9%(不显著).增产幅度为1.4%~20.6%。比对照2威优6号增产3.6%(不显著),增产幅度1.0%~30.1%,全生育…  相似文献   

17.
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的冬泡田,亩施纯氮12.25kg,P2O58.75kg,K2O7.5kg做底肥,杂交稻头季稻亩产可达633.35kg,蓄留再生稻亩产达259.8kg,再增施氮磷钾肥或再施氮钾肥是得不偿失,增施磷钾肥对杂交稻头季稻、再生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尤以磷肥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1995,(1):1-12
针对川东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杂交中稻“前促中稳后保”以利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的施肥模式的设想,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5:2:3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比例与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增施氮肥,拨节期增施钾以等措施配事交应较好,能培育前期分多而壮,中后期光合效率高,病早害较轻,个体健壮的适中群体,对生态环境适应性更强,又能有效地扩库畅流,改善穗部性状,在实现头季高产的同时为再生稻高产奠定形态生理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标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单粒重高于60mg,粒重约9mm)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P1)与Favorit(P2)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体中选出3个F1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形态密度等性状上差异不大;部分同源染色体对粒重及所有粒重组份有明显效应,而基因组对这些性状均无明显影响;G603—86的6D和4A染色体能明显提高粒重,4A、4B、2B、3A及1B染色体能显著增大粒长,1A、1B染色体则可增加粒宽,6D、6A染色体可改进籽粒形态密度;G603—86小麦的大粒性状受位于多条染色体上并影响籽粒维度、形态及密度的不同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大穗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光资源良好的地区,通过采用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在头季取得比主推组合增产15%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成熟期较本组合在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早成熟3~4d,有效地获得了再生稻较高的产量。再生稻一般单产2.7t/hm2左右,高的可达单产3.0t/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收获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发展大穗组合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