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然生态因子对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产量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各个自然生态因子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自然生态因子影响曼地亚红豆杉各项生理活动的可能途径,以此探讨自然生态因子对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曼地亚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进行了嫁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嫁接法能有效提高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势,显著增加枝条生长量,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嫁接栽培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选择、嫁接方法以及嫁接后的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南江县大坝国有林场是曼地亚红豆杉的适生区,种苗培育采用扦插育苗,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能完全保持母株优良性状的作用。详细地探讨了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同海拔地区曼地亚红豆杉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曼地亚红豆杉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含量高,是红豆杉属中的一个优良药源树种,通过5年的引种试验研究证明,曼地亚红豆杉适应引种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引种试验取得成功。同时,研究分析出在我市规模化栽培曼地亚红豆杉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及化解不利因素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曼地亚红豆杉硬枝扦插产生的不定根,进行根尖染色体制片,并做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曼地亚红豆杉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核型公式为2n=24=20m+2sm+2st,曼地亚红豆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10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1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为1对,曼地亚红豆杉核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6.
红豆杉属植物紫杉醇含量高,是防癌抗癌价值极高的珍稀树种。介绍了曼地亚红豆杉在山西晋城地区的引种试验,表明在山西南部地区引种曼地亚红豆杉的可能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起对四川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5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在云南昆明地区比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势和较高的紫杉醇含量。4年生植株平均高度为143 cm,单株生物量平均重1 122 g,紫杉醇含量达0.022%。因此昆明地区引种曼地亚红豆杉是可行的,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遮阴能够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的生长,以透光率70%最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初级代谢产物的增加是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的原因,生长与初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一致,在透光率为70%,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达到最大。过低的光照强度会明显的抑制紫杉醇的积累。因此,70%透光率是曼地亚红豆杉在重庆区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最适光环境。  相似文献   

9.
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光强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遮阴能够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的生长,以透光率70%最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初级代谢产物的增加是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的原因,生长与初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趋势一致,透光率为70%时,初级代谢产物的积累达到最大。过低的光照强度会明显抑制紫杉醇的积累。因此,70%透光率是曼地亚红豆杉在重庆区低海拔地区种植的最适光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曼地亚红豆杉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曼地亚红豆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的关键技术与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与5年育苗实践,建立了实用的曼地亚红豆杉温室无性扦插繁育技术。该技术具有育苗速度快,成活率高,适生性强等特点。对促进曼地亚红豆杉繁育与产业化种植,推动生态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棕榈藤材材性数据库,提升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文章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材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α-纤维素、半纤维素、苯-醇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冷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及灰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67.98%、16.72%、43.91%、24.38%、9.78%、18.85%、15.02%、38.60%和1.46%。径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均为藤皮>藤中>藤芯;而半纤维素、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均为藤芯>藤中>藤皮。轴向上,综纤维素、α-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及灰分含量最大值均在中部,而半纤维素及4种抽提物含量最大值均在梢部。酸不溶木质素和α-纤维素含量最小值在梢部,综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灰分含量最小值在基部,冷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及1%NaOH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基部以上2 m处,而热水抽提物含量最小值在中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相似文献   

14.
激光以其能量密度高、运行轨迹自如、方向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木质材料切削加工以及表面处理等领域。其中,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即利用激光热/光电子效应促进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改性的目的。笔者对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原理、激光类型与用途以及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等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现有研究表明:材料对于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系数差异明显,基于此特性可实现木质材料表层激光选择性消融,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加工需求;其次,激光功率、激光扫描路径密度以及进给速度等激光工艺参数,决定了表面处理过程中能量密度及分布,进而影响木质材料表面改性强度与深度,通过对激光参数的优化可实现木质材料表面部分性能(如表面颜色、润湿性、功能性结构等)的精准改性。最后,还探讨了木质材料激光表面处理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阐明了研究的科学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创新木质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其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拓宽激光技术在木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范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五常”天然群体的家系子代为测试对象,在优良群体选择和良种选育,以及生长动态、生态适应性与抗逆性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增益和遗传力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筛选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优良个体。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相同,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差异极显著,且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大。果穗质量、果粒个数、果径、单果质量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8.44、0.829、0.989、0.915,遗传增益分别可达25.50%、19.45%、21.45%、16.15%。以果径、单果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遗传表现、果穗质量和果粒数量指标,确定Schis04和Schis10个体优异。  相似文献   

16.
台湾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森林资源受到了战争时期的滥垦滥伐,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台湾的森林保护与经营经历了"以林养林"、"植伐平衡"、"伐生平衡""保林造林"、"造重于伐"、"保林造林"、"生态维护"的森林资源恢复过程。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的经济起飞,森林的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森林资源采伐逐渐减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有林采伐全部停止,台湾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开始朝着生态保育、森林游憩、城市森林、社区林业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评价马尾松一代、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及改良效果,指导马尾松良种选育、生产及应用。【方法】利用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燕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的6年生马尾松一代和二代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定林,分析不同世代种子园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进行家系育种值估算及生长评价。【结果】马尾松不同世代的种子园子代生长差异很大,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量显著大于马尾松优良天然林分的混系子代,其中一代种子园子代各家系单株材积表型值和育种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5.78%~84.62%和40.66%~71.39%,二代其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8.96%~108.97%和42.97%~91.89%,二代种子园子代的平均生长量和遗传稳定性总体上高于一代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世代内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一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1.94%、30.72%和97.75%,在二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3.42%、29.60%和90.09%,说明种子园中对亲本材料的再选择非常重要。依据子代的单株材积育种值在两测定点的位次及其变幅大小,将38个家系分成速生型、较速生稳定型、较速生不稳定型和慢生型4类,各类所占家系数分别有23.68%、26.32%、21.05%和28.95%,其中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所对应的亲本无性系可作为新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优良建园材料。种子园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地点×家系、区组×家系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说明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一致。【结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良种效益显著,二代增益大于一代。通过选择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将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现有种子园的留优去劣疏伐和重建新的种子园。鉴于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使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同,建议对子代生长表现突出、结实量较多的无性系进行单系采种利用。  相似文献   

18.
品牌被认为是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中国竹藤产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竹藤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整体与企业个体2条路径探讨了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现状,通过文献计量法提炼出中国竹藤品牌建设的整体与个体特征:在整体路径上,林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竹藤品牌建设的萌芽,多产业融合推动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发展,多主体共建区域品牌助力了竹藤品牌建设的完善;在个体路径上,国际竹藤组织等机构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竹加工产业带动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合作社模式整合了更多的竹藤资源。基于这些特征归纳出竹藤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竹藤产业整体的品牌建设具有产业发展不均、品牌制度不全和品牌文化匮乏等问题,企业个体的品牌建设中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品牌理念模糊和品牌培训欠缺等现象。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完善品牌标准制度体系、打造地域特色化品牌和推动品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及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细菌肥料对湿地松土壤改良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期在促进湿地松生长及改良土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方法]2016年7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区组,3个处理,分别为细菌肥料处理、基质对照处理及不添加任何肥料的空白对照处理。2017年11月测量湿地松的株高和地径,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以及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用Biolog-ECO板分析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细菌肥料显著促进了湿地松幼苗株高和地径的增长,空白对照、基质对照处理和细菌肥料处理地径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98.27%、105.53%和123.09%,株高的相对增长量分别为55.69%、66.56%和85.18%,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密度,增加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以及最大持水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但细菌肥料处理的作用更显著。细菌肥料和基质对照均提高了湿地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以及速效钾含量,但细菌肥料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之间在4种养分含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基质对照与空白对照之间只在有机质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细菌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细菌肥料还使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对6类碳源(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能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显著提高,基质对照也促进了上述指标的升高,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细菌肥料处理和基质对照处理均可以促进湿地松幼苗的生长,提高湿地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水解性氮的含量,同时使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脲酶活性升高,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以及优势度指数,提高了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代谢活性,但细菌肥料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基质对照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受害的森林地面达2.09×106km2。为了了解冰雪灾害对杉木的损害和由此引起的林地养分分布特点,作者调查粤北一个杉木林地的受害情况。冻雨在杉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所有的林木折冠。林木折断的高度和胸径呈显著相关。树冠残体的养分总浓度随残体组分而变化,呈理叶>皮>枝>干。树冠残体的干重达19.11t·hm-2,枝、树干、叶和皮分别占37%、28%、27%和8%。2008年树冠残体的养分分布随组分而急剧变化,其中叶的养分量占残体养分总量的70%,枝、干和皮分别占13%、7%和10%。2008年杉木林地的N、P、K 的积累量为105067.9 t·hm-2,杉木残体、凋落物和土壤分别占0.18%、0.03%和99.79%。养分积累量在树冠残体各组分和凋落物中的排序为N>K>P,而在土壤中为K>N>P。2009年的凋落物中N和P浓度大于2008年的凋落物,而K浓度小于后者。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N和P浓度略大于2008年的干和皮残体,而K浓度正好相反。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的N和P储量与2008年接近,K储量略小于后者。2009年的凋落物中N、P和K储量大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