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解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的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3个橡胶树品种老幼态芽接无性系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4℃对照、2℃、0℃、-2℃、-4℃)处理后,测定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6个指标,分析各指标随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MDA和H_2O_2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数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所有幼态无性系相对电导率、H_2O_2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丙二醛低于老态无性系;多数幼态无性系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老态无性系。各无性系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品种幼态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度都远高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橡胶树品种幼态无性系的抗寒性都比老态无性系强。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的利用潜力和栽培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云研73-477、热垦525、热研7-33-97及RRII105等4个品种的橡胶树老幼态8月龄籽苗芽接苗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叶柄长、叶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叶厚、干重及脉左宽/叶宽等10个指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橡胶树老幼态芽接无性系叶片形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橡胶树幼态芽接无性系的叶长、叶柄长、叶宽、宽基距、脉左宽、叶脉数、叶面积及干重均大于老态芽接无性系,叶厚小于老态芽接无性系;所测4个品种除脉左宽/叶宽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叶片性状在老幼态芽接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橡胶树无性系叶片解剖结构差异,筛选出能表征其抗旱的解剖指标并进行抗旱性初步评价,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以抗旱性不同的9个橡胶树无性系为材料(包含3个三倍体),观察并测量不同无性系8项叶解剖结构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在解剖结构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筛选出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紧密度及叶厚共7项表征抗旱能力的指标;并将筛选出的指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耐旱性评价,9个无性系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618617272585187314614588624。由于存在倍性上的差异,与前人生理筛选出的抗旱性强弱略有差异,但有类似重叠部分,最终确定抗旱性最强的无性系为618、617、272(三倍体)。  相似文献   

4.
以20份橡胶树魏克汉种质资源一年生枝条为试材,设置4℃、0℃、-2℃及-5℃等4个低温处理,测定其树皮相对电导率,并结合树皮的含水量及厚度,对橡胶树抗寒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相对电导率呈现"S"型上升趋势。20个橡胶树无性系半致死温度(LT_(50))在-2.366~-0.395℃;根据LT_(50)的高低可将其分为3类,即抗寒性强的、抗寒性一般的及抗寒性弱的,其中抗寒性强的占总群体的25%,说明抗寒性强的资源较少。相关性分析显示,LT_(50)与树皮厚度具显著负相关,橡胶树树皮越厚,抗寒性越强,可作为后期抗寒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橡胶树老幼态无性系植株在自然越冬过程中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2个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在自然越冬过程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中旬)的相对含水量、电解质渗出率、抗氧化能力指标(丙二醛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氨基酸、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越冬过程中2个橡胶树无性系老幼态植株枝条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且老幼态植株间各指标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相对含水量呈"降-升-降"变化,整个越冬过程中变化不大;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峰值出现在越冬中后期(1月2日至1月22日);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峰值出现越冬前期和中期(11月和1月);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越冬前期(12月13日);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最小值出现在越冬中期(1月);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越冬中期(1月);氨基酸含量越冬前中期相对变化不大,越冬后期大幅上升。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2个橡胶树无性系幼态植株的抗寒性平均隶属度均大于老态无性系,说明参试的无性系幼态植株抗寒性强于老态植株。  相似文献   

6.
低温寒害是制约我国橡胶树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增加国内橡胶自给率,培育抗寒能力强的无性系以扩大种植面积是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云南培育的三倍体无性系"云研77-4"为材料,采用PacBio测序技术对不同时间低温胁迫处理的混合样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共产出41.85 Gb的clean data数据,分析得到高质量...  相似文献   

7.
加勒比松异砧高位嫁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内,以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精选种子园3个无性系的12 a生树木为中间砧木、加勒比松(P.caribaea)3个变种共17个无性系的新梢为接穗,研究砧木无性系、接穗无性系对接穗嫁接成活率、成活穗条直径、长度生长、雌雄花量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砧木中无性系B118是嫁接亲和力高的砧木无性系,B2、B6、C4、C5、H10、H17是嫁接亲和力高的接穗无性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砧木无性系对成活穗条直径和长度生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嫁接在砧木A05上的接穗生长量最大。开花性状方面,在全部的成活接穗中,有18.07%的接穗产生雌球花,6.02%的接穗产生雄花序,成活接穗的雌、雄花量平均值分别为0.67个和1.37条。参试的17个接穗无性系中,有7个无性系的成活接穗共产生了56个雌球花、114条雄花序;砧木无性系间对成活接穗的促花效果存在差异,无性系B118的促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杨树新无性系生长及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分析了 7个杂种新无性系及对照山海关杨的生长性状与抗寒性 ,认为通过正确选择杂交亲本和杂交方式 ,选育出既抗寒又速生的杨树新无性系是可能的 ;对 7个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及抗寒性作了初步评定 ,并选出 5个速生性或抗寒性较强的无性系进行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9.
以7个橡胶树优良无性系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对无性系叶片进行光合指标和解剖指标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个无性系叶片的解剖结构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生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胞间CO2浓度(Ci)与角质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13,与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55。胞间CO2浓度(Ci)与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厚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初步认为,橡胶树叶片解剖结构能够影响其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了云南河口和景洪2个试验点橡胶树无性系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差异,旨在揭示不同地理环境下橡胶树无性系苗期生长和叶片性状的表型可塑性。以9个橡胶树无性系苗木为试材,分别测定了2个试验点内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长宽比、比叶面积和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无性系在单个试验点内生长和叶片性状等10个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而2个试验点间茎粗、株高、叶长、叶周长和长宽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蓬数、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叶宽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河口试验点苗木的茎粗、株高、叶蓬数、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长宽比均大于景洪试验点,而比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则小于景洪试验点。在可塑性方面,河口试验点较景洪试验点生长量更大,叶片更长、更大,其中614和621两个无性系生长可塑性更强,272、551、553和621号等无性系在叶面积、叶长和叶周长等方面可塑性更强。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试验点苗木株高均与叶长和叶周长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蓬数关系不显著;代表叶片大小的10个叶片性状在2个试验区内均呈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综合评价表明551、614和624号3个无性系在2个试验点生长表现较好、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11.
勐腊县民营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占全县橡胶种植面积的46.47%,成为勐腊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服务滞后等问题。民营橡胶产业需要加以科学引导和扶持,加强胶农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胶农技术素质,特别是应以农垦的植胶经验和科学管理为其技术支撑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胶业的经济优势,促进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apping-tree density in rubber plantations a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dry rubber. Farmers can estimate rubber productivity when they know with certainty the number of tapping trees within a plantation and can therefore increase productivity through optimized planting schematics. Historical data on planting distance between trees and between rows, planting density (trees/ha) and tapping-tree density (number of trees under tapping for latex harvest per hectare) from 1952 to 2014 have been collected for plantations in the Hainan, Yunn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of South China. A planta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more detailed data on current tapping tree and planting densities in various plantation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Planting density and row spacing are found to have increased with rubber tree planting time and plant spacing to have declined from 1952 to 2014. Tapping-tree density of rubber plantations from 1955 to 1995 in South China ranges from 270 to 345 tree/ha, averaging 300 trees/ha. Strong typhoons and cold snaps are important drivers of fluctuations in tapping-tree density. The factors driving tapping-tree density are similar across the three provinces but the degree of change differs between provinces. Tapping panel dryness (due to tapping beyond the natural limit of the rubber tree productivity), severe wind damage and cold damage are the major factors resulting in loss of tapping trees in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extreme weather and targeted breeding could improve tapping-tree density in rubber plantation and therefore dry rubber yield per unit area.  相似文献   

13.
云南河口地区2007/2008年橡胶树寒害普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河口分公司橡胶林地的寒害普查,阐述了河口地区2007/2008年寒害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各橡胶树品种寒害情况及灾后再生性恢复分析,为新一代胶园的品种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橡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世界各主要植胶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鉴定评价与利用、共享与保护现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在橡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的运用作了综述;同时根据我国橡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提高我国橡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水平的建议及近期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短周期桉树无性系苗木低温胁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共测定了54个短周期桉树无性系在人工气候培养室中的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和死亡率。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对无性系伤害差异极其显著;苗木不同培育年份对低温伤害指数的影响明显,但对苗木死亡率的作用不大。苗木在低温胁迫处理后1~3 d内观察评分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由于受测试的不同树种和无性系苗木的低温伤害或致死低温范围窄,而直接影响林分的野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外界环境的极低温限制应是制约桉树往偏寒地区扩大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在无性系间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育种可以适度提高无性系抗低温胁迫能力,而结合耐寒桉树树种选育和改进环境与养分条件应可以获得更好的抗性效益。苗木或林木的生长状态对受低温伤害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然橡胶产业链是将天然橡胶种植、加工、贸易等环节连成的有机整体。有效的产业链管理是天然橡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选取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海南省134家天然橡胶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天然橡胶产业链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加强天然橡胶产业链的组织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高级系比试验19年的观察资料表明,橡胶树新品种云研73-477干胶产量高,早期产胶潜力大,生长快,生势整齐,抗寒能力强,割胶刺激反应为Ⅰ类刺激的优良新品种。可推荐在云南植胶区的轻、中寒害地区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19.
德宏地区 96年的植胶历史表明 ,低温寒害造成胶树烂脚是限制德宏地区橡胶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 ,研究经历次寒害选择留存的胶树群落 ,由于具有优越的边行效应和品种效应而形成很强的适应性 ,提出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宽行距、用作其它经济作物的橡胶栽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产、抗寒力强的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抗寒前哨苗圃抗寒性的选择和初级系比、高级系比,以及生产性试验系统资料的鉴定,云研77—2和云研77—4在生长、产量、抗性等方面优于GT1,特别是云研77—4抗寒能力强。推荐在云南省西部植胶区的重寒区中规模种植;东部植胶区中寒区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