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八种紫甘薯资源原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探讨不同提取剂和不同物料比对紫甘薯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紫甘薯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分别用5%的柠檬酸和95%乙醇(1%盐酸)作为提取剂,同时设不同物料比,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剂和不用的物料比所测得的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用5%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25,测定8种紫色甘薯资源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品种间中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的是渝紫1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10份紫肉甘薯和4份非紫肉甘薯品种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了857份F1及其亲本的花青素含量和干物率,分析F1肉色分离规律、花青素含量和干物率的遗传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合F1代薯块肉色均以紫肉为主且平均花青素含量均高于30 mg/100 g FW。各组合F1代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在48.09%~109.37%,说明紫肉甘薯花青素含量遗传变异范围广。F1代花青素含量超高亲率和遗传传递力范围分别在1.69%~48.15%和67.38%~161.09%,其中10个组合的遗传传递力超过100%。对于正反交组合之间而言,均是以双亲中花青素含量高的品种作母本时,其F1代出现紫肉比例、平均花青素含量、超高亲率和遗传传递力更高;说明F1代紫肉甘薯的花青素含量遗传变异主要受亲本花青素含量的影响,并存在母本遗传效应。F1干物率超高亲率平均达48.31%,干物率遗传传递力均超过100%;其遗传变异受干物率中亲值和花青素含量母本值极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8个紫甘薯品种进行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302、桂薯131、云紫2号、南紫008号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75.4,57.3,54.4,44.2t/hm~2;云紫2号、桂薯131、南紫008号、徐紫薯8号、15302,其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30.3%、22.2%、21.7%、19.8%、18.4%;熟食口感较好的分别是15302、南紫008号、云紫2号。通过结果分析,15302、云紫2号、南紫008号这3个品种高产、质优,有较好的种植效益。云紫2号可作为加工原料品种,适于加工紫甘薯全粉和提取花青素;15302和南紫008号这2个品种适于大众鲜食消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龙岩市种植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采取一年多点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金山57”为对照,2014年夏季引进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鲜产、干产、淀粉产量、品质和花青素含量等方面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6个紫色甘薯新品种中,2个品种表现较好。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39.11t/hm2,薯干产量9.22 t/hm2,淀粉产量5.53 t/hm2,干物率23.57%,淀粉率14.15%,食味评分80.0分,花青素含量17.66mg/100g。‘福薯24号’鲜薯产量其次,为36.30 t/hm2,薯干产量10.82 t/hm2,比对照增产3.32%,淀粉产量7.11 t/hm2,比对照增产6.77%。干物率29.81%,淀粉率19.57%,食味评分84.7分,花青素含量11.95mg/100g。‘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高,干物率和花青素含量指标适宜,可以推荐作为紫色地瓜干加工品种在龙岩市推广种植。‘福薯24号’鲜薯产量较高,食味品质好,干物率和淀粉产量高,可以推荐作为鲜食型和紫色淀粉加工型品种在龙岩市推广。‘广紫薯8号’将进一步观测。‘福宁紫3号’、‘宁紫薯1号’和‘徐紫薯2号’等品种均不适宜在龙岩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移栽时期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示范园布置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时期对甘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外观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时期提前,甘薯移栽后50d内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与最后一个移栽时期相比,提前移栽甘薯的最长蔓长、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减少了7.1%~44.9%、10.4%~68.4%、21.1%~101.8%,处理间差异显著;收获期甘薯产量增加,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和大薯块所占比率增加,不同处理差异显著;随移栽时期提前,收获期烟薯25号薯块表皮条筋发生率增加,外观品质下降,按时间先后,4个移栽时期烟薯25号薯块条筋发生率分别为41.40%、27.41%、22.47%和15.43%,差异显著;提前移栽可提高收获期甘薯淀粉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含量降低,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不显著。生产中可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移栽时期来提高商品薯率、外观品质及营养品质,实现甘薯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套作甘薯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方式, 以甘薯套作及单作为主区, 定量氮肥全部基施、分2期和分3期运筹为副区, 于2015—2016两年度探讨了不同处理对2个甘薯品种(渝紫7号和万薯10号)块根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品种无论单作或套作, 定量氮肥分2期或分3期运筹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单薯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套作中定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 但单作中分3期运筹时最高; 万薯10号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以定量氮肥分3期运筹最高, 渝紫7号块根花青素含量以分2期和3期运筹最高, 2个品种块根淀粉含量以氮肥全部基施最高。套作降低了除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外的其他营养品质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但套作定量氮肥分2期或3期运筹, 可使这些指标达到或优于单作氮肥全部基施水平。为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全部基施, 为同时优化其他营养品质、提高甘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分2期或分3期运筹。  相似文献   

8.
光波、容器对甘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君  张华  刘亚菊 《中国农学通报》2000,16(4):13-14,17
对徐薯18和徐薯34两个不同的品种分别用不同的培养容器及不同的光波试验结果表明,甘薯试管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光谱的特性,而且不同品种对光波的吸收有差异。徐薯18趋向红光,徐薯34趋向蓝光;而同光照不同容器的条件,对甘薯试管苗生长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淀粉含量能源型甘薯新品种,对9个引进的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广薯87’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等。结果表明,JSP-4和‘徐薯22’的淀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698.42 kg/hm2和5685.96 kg/hm2,分别比对照高43.54%和21.84%。通过研究得出,JSP-4和‘徐薯22’可作为高淀粉含量的能源型甘薯品种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方法,加快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进程。本研究对2001—2020年育成的22个食用型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和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个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鲜薯产量32689.0 kg/hm2,平均干物率28.1%。其中12个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胡萝卜素含量4.77 mg/100g鲜薯,10个宁紫薯系列紫心食用甘薯品种的平均花青素含量24.49 mg/100g鲜薯。系谱分析表明:苏薯系列红心食用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美国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南瑞苕’血统,宁紫薯系列紫心甘薯品种基因源主要来自于日本品种,同时种质创新和桥梁亲本的应用也对紫心甘薯品种选育起到重要作用。外引资源和创新种质都是食用甘薯育种不可或缺的亲本来源,定向配组杂交是选育优良食用甘薯品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多糖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水溶性多糖,试验将2种独立的提取方法进行协同作用,考察协同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超声波法、复合酶解法相比较。首先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处理,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1.5%果胶酶,pH值5.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40℃水浴振荡30min,酶解中多糖会有部分溶出;在酶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超声波处理,通过超声破壁作用,进一步增加提取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试验确定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超声波工艺为:超声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30,多糖提取率为25.94%。通过对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超声波协同酶法得到的南瓜多糖提取率最高,其次是复合酶法。  相似文献   

12.
桑叶蛋白的提取及EDTA-2Na对其浸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非变性原理提取桑叶蛋白的最佳条件,采用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提取桑叶蛋白,并进行蛋白质降解速度分析。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浸提液pH 4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叶蛋白得率、叶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得到提取桑叶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桑叶蛋白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H 7.6,料液比1:10,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温度15℃。因新鲜叶片打浆时会破坏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在自溶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导致叶蛋白的提取率降低。为进一步提高桑叶蛋白的提取率,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在打浆前向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EDTA-2Na作为蛋白酶抑制剂,通过观察不同浓度EDTA-2Na作用下蛋白质的降解曲线,寻找EDTA-2Na的最适浓度,最终表明5 mmol/L的EDTA-2Na可最大限度降低浸提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茶叶中花青素综合提取方法及其提取液稳定性等问题,采用超声辅助、酸性乙醇提取法,综合提取分离茶叶中的花青素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分析法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获得花青素粗提液。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80%、酸浓度为0.6%、料液比1/25、提取3次,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花青素,提取率为378.25 mg/100 g。pH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较高;碱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降低。该研究将为拓展花青素的生产来源、组成鉴定、开发特色茶叶保健产品等奠定前瞻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冬枣果皮红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枣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蒸馏水、无水乙醇、丙酮、乙醇-盐酸、0.2 mol/L氢氧化钠和0.2 mol/L碳酸钠溶液为提取剂,从冬枣果皮中提取冬枣红色素.试验结果表明,0.2mol/L氢氧化钠提取效果最佳.同时对提取色素进行酸碱性、光谱以及典型特征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色素提取物至少含有两种色素化合物,初步判定为黄酮类和花色苷类.此外,对冬枣色素稳定性研究表明,其对热及直射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葡萄果皮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提取葡萄果皮中花青素的提取液、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比较,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最佳的提取工艺,利用5种花青素峰面积分析夏黑葡萄果皮所含花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液为甲醇:水=1:1,磷酸调pH=2.0,提取时超声辅助提取30min,为最佳的工艺提取出夏黑葡萄果皮中花青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A:水/乙腈/甲酸= 40/50/10(v/v/v),流动相B:水/乙腈/甲酸= 87/3/10(v/v/v),柱温45℃,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520 nm,梯度洗脱条件为:(1)0-15 min,6% A-30% A;(2)15-30 min,30% A-50% A;(3)30-35 min,50% A-60% A;(4)35-40 min,60% A-6% A,呈现的色谱图分离度更好,总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品质的影响,以‘紫娟’鲜叶为原料,分别利用烘青绿茶、晒青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的加工工艺制作成5种‘紫娟’茶,检测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下,同一品种‘紫娟’鲜叶制得的茶样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晒青绿茶次之;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此外,在黑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在白茶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而咖啡碱在红茶中的含量最高。由此可见,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其中‘紫娟’烘青绿茶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Y. Mano    M. Muraki    M. Fujimori    T. Takamizo    B. Kindiger 《Plant Breeding》2005,124(5):432-439
Two genetic linkage maps of Zea mays were constructed: one population comprised 94 F2 individuals of a dent ‘B64’ × teosinte (Z. mays ssp. huehuetenangensis) cross while the second consisted of 94 F2 individuals of a ‘B64’ × Caribbean flint ‘Na4’ cross. The level of polymorphism was higher in the ‘B64’ × teosinte combination than the ‘B64’ × ‘Na4’ combination. In the ‘B64’ × teosinte cross, a total of 338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and 75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re mapped to 10 chromosomes, which covered 1402.4 cM. In the ‘B64’ × ‘Na4’ cross, a total of 340 AFLP and 97 SSR markers were mapped to 10 chromosomes, covering 1662.8 cM. 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 were found on chromosomes 4, 5 and 8 in the ‘B64’ × teosinte cross and on chromosome 9 in the ‘B64’ × ‘Na4’ cross.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ps revealed that the maize × teosinte map was 11.5% shorter than the maize × maize map. The maps generated in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to identify genes controlling flooding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究优质食味与氨基酸含量及代谢的关系,选用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以优质食味品种‘津稻102’为参照,分析了代谢盛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津稻102’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0.158%),谷氨酸(0.210%)、天冬氨酸(0.014%)、精氨酸(0.006%)含量也较低。表现为谷草转移酶活性低。代谢水平低,可能是优质食味品种产量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SC-TN1与‘农林29’之间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苯丙氨酸含量差异较大。来自‘小站95’的3个近等基因系4-4、2-41、2-42之间总氨基酸有差异,谷氨酸有差异。来自于‘日本晴’的组2-41、组2-42与‘日本晴’在氨基酸总量、天冬氨酸、谷氨酸有较大差异,暗示它们的食味有一定差别。决定稻米食味的主要因素是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食味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