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经我们近二年多次反复试验证明,胡萝卜用于制作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效果较好(金针菇略差一点),其发菌速度与PDA 培养基相仿,菌丝粗壮、浓白,有的还优于PDA 培养基。胡萝卜母种培养基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将新鲜胡萝卜、纵切开,在太阳下晒1天或自然干燥,让水分蒸发掉,然后按试管大小将胡萝卜削成斜面形状,装入试管、塞上棉塞,按常规灭菌,即在1kg/cm~2压力下,灭菌20  相似文献   

2.
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和菌种的分离及培养〈一〉培养基配方:1.PDA 培养基(常规配制装管)。2.碎玉米培养基:把玉米粒粉碎成0.1—0.3厘米大小的碎粒,加水浸泡12小时后,煮沸10分钟,拌入2%的石膏粉,凉干表面水分即可装管灭菌。但玉米粒培养基要装至试管的一半,且不需摆斜面。〈二〉灭菌:把试管放入低于管口7厘米的金属器皿内(高于管口棉塞易受潮,加低于器皿3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改制陶佳菌(湖北黄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436100)1993年我们进行了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改革,试用玉米粒加输料取代PDA培养基。经过几次重复试验,观察,表明玉米粒加辅料作为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效果极好,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可用于培...  相似文献   

4.
琼脂斜面母种,易失水、老化,保存时间较短,且在转接时有的琼脂块不萌发,有的长势较弱。为此,我们于1993年初试用麦粒培养基制试管母种,经三年多的实践证明,用麦粒生产试管母种具有诸多优点:原料价廉,操作简单,对菌种有复壮作用,菌丝萌发快且粗壮,抗老化,室温保藏一年左右也不会影响菌种质量。具体操作:称取干小麦1kg,加水煮至无白心(全张而不破皮),沥水后凉晒干至麦粒抓在手里不湿手为宜,装管至1/2,加棉塞,每公斤小麦可装150支试管,每10支扎成一捆用薄膜包住棉塞,高压灭菌1.5小时或常压灭菌6小时,自然冷却后即可用于接种。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试管母种培养基的分装,是一项紧张而细致的工作。在冬季,琼脂培养基很快会凝固,给分装试管带来不便。为使这项工作快捷、准确进行,笔者利用暖水瓶研制了一种“试管母种培养基分装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灭菌,一般都是7~10支试管扎成一捆,用牛皮纸包好棉塞一端,然后放在手提式高压锅内进行,不但操作烦琐费时,且灭菌效率不高。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不包牛皮纸,上放棉花再盖聚丙烯薄膜的方法,不仅棉塞不湿,而且灭菌的试管数量大大增加。一般20~200mm试管一次可灭170支上,既方便又高效,现将其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常规母种培养基为PDA,这对一般生产者很难办到,笔者用碎玉粒扩繁母种,收到较好效果。 选择无霉变的干燥玉米粒,经粉碎机去皮粉碎成米粒大小,在石灰水中浸2~3小时,水洗无混浊时,调pH值,沥水3~5分钟,象蒸馍一样隔水蒸5~15分钟至8成熟,取出放入盆内,趁热按每公斤干粒加入白糖20g、食盐少许,拌匀待玉米粒不互相粘连似河沙状,分装至试管的1/2(干粒约10g),用木棒轻轻医平压实,粒面盖湿棉花垫,然后加棉塞,用牛皮纸7~10支一捆扎好,高压灭菌50分钟或常压90分钟。按常规接种、培养,一般7~1…  相似文献   

8.
试管组织分离常常由于细菌、酵母菌污染导致失败,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培养基,实是遗憾。现将此法操作略作改进,可达到分离成功的目的。(一)试管组织分离培养法:子实体选取、消毒、培养基制作均同常规,只是在接种时,使试管培养基的斜面朝下,将组织块放于试管棉塞前的内壁上,塞好棉塞后竖立试管让组织块沿壁下滑达管的底部并接触培养基。注意组织块下滑时不能接触到培养基,这样即使组织块带菌也不至于污染整个培养基斜面。接种后将试管立放或斜放,斜放程度不得低于培养基在  相似文献   

9.
赖永生 《食用菌》2003,25(6):42-42
传统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适应范围广,各种菇耳菌丝均能良好生长,是培养食用菌母种的优良载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由于取料困难或程序繁琐而不尽如人意。下面介绍几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简易制作方法。1 玉米8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淘米水1,500ml。先将玉米粒置于稀淘米水中煮熟置有少量玉米粒爆裂时捞起过滤,取滤液继续加热(如滤液不足1,000ml则加清水补足),再加  相似文献   

10.
培养红托竹荪母种,菌丝长满斜面的时间较长,经常会导致培养基中途干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对培养环境采取加湿处理和试管口封蜡外,着重进行了各种型号试管的选择性试验。试验用同类培养基拌匀后装管。各管棉塞松紧适中,管口封石蜡。转管的原菌块活力、大小相似,接菌后斜面朝下平放培养。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邓明贵 《食用菌》2003,25(3):23-23
1 接种前的预处理 母种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棉塞易出现感染。试管壁上可能有大量的杂菌孢子或菌丝。处理方法:取试管时棉塞端向下轻拿轻放,以防棉塞上的杂菌孢子落到斜面菌苔上。先用酒精灯火焰烧棉塞,再把塞棉塞试管部分置  相似文献   

12.
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一般都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随着食用菌种植户的增多,对琼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较偏僻的农村,往往难于买到琼脂,影响了食用菌的发展。我们试验用碎玉米制作母种培养基,取得了成功,解决了缺少琼脂的困难。此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成本低廉。现介绍出来,供大家一试。方法是,将玉米颗粒放清水内浸泡4小时左右,使吸水发胀后,捣碎成米粒大小,分装入试管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然后擦净试管壁,塞上棉塞,置高压锅内灭菌。待指针上升至0.5公斤/厘米~2压力时,打开放气阀,排除锅内冷凝水汽。继续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     
配制母种培养基应注意什么? 答:马铃薯要煮得熟而不烂,过生养分差,过熟培养基混浊,都不利菌丝生长。加洋菜后要边烧边搅拌,以免沾底烧焦。分装试管时,培养液要直滴管底,不要沾染管壁,放斜面时防止培养液沾染棉塞,否则以后容易感染杂菌。  相似文献   

14.
为便于菇农就地取材扩制母种,我们进行了用小米做凤尾菇母种扩大培养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一)培养基配制:小米适量,加水量为小米的1.2~1.3倍。小米用量以试管大小而定,20×200mm的试管可装小米5克,加水6毫升(不可过量),用棉塞封口后置高压锅内120℃灭菌半小时或常压灭菌2小时,冷却后于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上打一个深达管底的小洞即可接种。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不同封口材料培养的平菇母种接种原种料后对发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无棉盖体作为试管母种的封口材料,菌丝的生长快,与棉塞封口的菌丝生长速度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生产中,母种长满试管并常温保存15 d内,建议使用无棉盖体试管母种,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分离和转接母种时,一般是用棉花做塞,但用棉花做塞有如下弊端:①技术性高,太松太紧都不行;③棉塞如受潮,母种就会受污染Z③保存菌种室内若湿度大,也会因棉花受询而感染杂菌。笔者在实践中用包装箱的填充杨泡沫塑料板来代替棉塞,收到了满意效果。具体做法:将泡沫板割成条,浸在5%来苏尔溶液盆里,取出后用手捏干,塞人试管口即可进行灭苗。泡沫塑料耐腐蚀,成品率可达100%。试管母种用泡沫塑料代棉塞效果好@江文胜!湖北大冶市陈贵港南食用菌专业户~~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因棉子壳上市时间不定,菌种厂很难做到有适龄菌种供应市场这一问题,我所作了以下三项改进。 (一)改母种PDA培养基为加富固体培养基 配方为玉米粉50%,木屑50%,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维生素B_1、食母生各微量。料水比1∶1.1,拌匀后蒸15分钟,趁热打散分装试管,压成斜面,按常规包扎、灭菌、接种、培养。菌丝8~10天长满管,菌丝浓白、粗壮,菌丝量是PDA培养基的5~10倍。菌丝长满管后,用同样的培养基,以250g盐水瓶为容器,装量为瓶的1/2,按以上转管工艺转接一次,可获得更多的菌丝体。 (二)改原种棉子壳加麸皮培养基为棉子壳和玉米粒各半加食母生的培养基 玉米粒洗净,加2%的新鲜石灰水浸泡约48小时,沥水冲洗后用清水煮沸约30分钟(粒熟而不烂),用煮过玉米粒的水加食母生拌棉子壳,再与玉米粒拌匀,用广口瓶时料中轴接种,适温培养,8~10天菌丝长满瓶。  相似文献   

18.
榆干侧耳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野生榆干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最好,原种培养基以玉米粒为最好,子实体人工栽培培养料以木屑、麦麸、蔗糖、石膏按一定比例配方为宜。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利用小米制作扩制食用菌母种培养基,茵丝生长快、健壮、无杂菌污染,还具有省工省时、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每支18X180mm的试管分装小米5~6g至试管底上约1~1.SCth,加水量为小米的一倍,不宜过量或过少.加棉塞后进行在1.1~二.Zkg/cm’下灭茵20~3Q分钟,冷却后放入接种箱,按常规法接种,在22~25C温箱培养7~10天便可长满培养料。小米制作扩制母种培养基@杨博$河北广宗县北街食用菌技术推广站  相似文献   

20.
通常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是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简称PDA。但琼脂价格较昂贵,购买也较困难,且凤尾菇、平菇菌丝体在普通培养基上经几次转管后,菌丝生长较稀少、细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碎玉米粒培养基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来源: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