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抗702诱导水稻抗瘟性,分别采用稻瘟病易感水稻品种陆两优996和农抗702为试验材料,首先在水稻3叶1心时,将不同浓度的供试农抗702分别进行喷施,进行诱导水稻抗瘟性作用最佳浓度的筛选;然后在水稻7个不同生长发育期进行喷施药液,进行诱导抗瘟性的水稻最佳生长期和抗瘟性持续时间的测定。各试验处理喷施药液后4 d后分别接种稻瘟病菌孢子液,7 d后分别调查不同试验处理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及诱抗效果。结果表明:供试6种不同浓度的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产生抗瘟性,且抗瘟性作用的较佳浓度为15μg/m L;在水稻7个不同生长发育期分别喷施浓度为15μg/m L的农抗702,均能诱导水稻抗瘟性,诱导抗瘟性较佳生长期为水稻3叶1心期,其诱抗效果达到56.56%;且水稻抗瘟性作用最佳时期为喷施后48~96 h,其诱导水稻抗瘟性的持续时间超过144 h。研究为农抗702进一步研发和防治水稻稻瘟病方法的应用提供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农抗120和百菌清对辣椒炭疽病菌联合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百菌清及其4种不同配比的混剂对辣椒炭疽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农抗120和百菌清对辣椒炭疽病菌EC50值是2777.2mg/L和1090.7mg/L,农抗120的毒力小于百菌清;农抗120与百菌清以4:1~8:1混配增效系数(SR)为2.04~3.93,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百菌清6:1增效系数最大,达3.93,为最佳配比;农抗120与百菌清6:1混配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菌率为84.4%,显著高于农抗120的75.5%和百菌清的66.0%。  相似文献   

3.
流动沙漠腹地梭梭白粉病防治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试验,分析了3种常见农药对塔中肉苁蓉基地梭梭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抗120防治梭梭白粉病比较有效,三唑酮较差。其中三唑酮的防治效果随浓度增大而增强,而农抗120和甲基托布津的防效与浓度无线性关系。浓度为1.66 mL.L-1的农抗120和甲基托布津对塔中梭梭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同时,梭梭茎和叶、土壤含水量大时白粉病病情较重,二者密切相关(R>0.96),生产上应在梭梭发病期控制灌水,适当减少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4.
棚室瓜类白粉病无公害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棚室内的瓜类白粉病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石硫合剂(0.2波美度),农抗120(800倍液),50%硫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西瓜白粉病)依次为70.3%,64.1%,60.5%。农抗120是生物制剂,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农抗769作为免疫诱抗剂在大豆不同生育期和生长环境下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以农用生防菌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农抗76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田间种植等方法研究了该链霉菌对大豆生长的促生作用。[结果]不同品种的大豆对农抗769菌液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农抗769菌液浇灌处理的大豆出苗率可提高1.2%~16.9%。不同生育期和种植环境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及根系等生长势指标的变化略有不同,各项指标的增长最多分别可达19.63%、37.35%、23.22%和19.92%,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菌液对大豆生长的促生效果明显。菌液浇灌可提高大豆产量,其贡献在于促进大豆结荚数的增加。[结论]农抗769菌液对大豆出苗、生长及产量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田间试验,多抗霉素、农抗120、菇卫士、百里香、银果、苦参碱等6种杀菌剂中,多抗霉素、农抗120对黄瓜白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农用抗生素S024对棉花枯萎病菌和禾谷丝核菌具有明显的抗生作用。用10%的农抗S024发酵粗提液处理后,2种病原菌的细胞壁均被破坏,内含物外渗,液泡消失,菌丝体断裂,其生长能力被抑制,但是解除农抗S024的胁迫后,病原菌菌丝可恢复生长;同时,农抗S024对病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抗120是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室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农用抗生素。这项科研成果198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国家科委列为1989—1991年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并在最近的“全国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中获“金箭银奖”。农抗120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达250万亩。农抗120对人畜安全,无残留、无污染、不杀伤天敌、使用方便。能有效地防治西瓜、果树、葡萄、蔬菜、花  相似文献   

9.
探索农抗702及其两个单体组分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和4号生理小种( FOC1、FOC4)的抗菌活性的毒力测定.分别以农抗702、其中两个单体组分Dzp8和Dzp9以及那他霉素为供试材料,以FOC1,FOC4为靶标菌.抗菌活性的测定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那他霉素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2.08,1.71,6.6,11.96 μg/mL;样品DzP9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4.67,3.41,21.54,53.09 μg/mL;农抗702对FOC1,FOC4的EC50和EC90分别为20.98,16.84,50.68,62.18 μg/mL.那他霉素、Dzp9样品和农抗702这3种抗生素对供试的靶标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供试靶标菌对Dzp8样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农抗“120”防治西瓜病害效果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大荔县园艺场组织的千亩西瓜无公害示范田,用农抗“120”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的效果显著。在病害大发生的情况下,亩产西瓜3207公斤,比普通大田增产42.9%.对炭疽病的校正防效为66.1%,比国产甲基  相似文献   

11.
番茄叶霉病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试验筛选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强抑制效果的甲托、多菌灵、代森锌、百菌清和农抗BO-10五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托、多菌灵和代森锌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98.70%,87.70%和78.10%,而百菌清和农抗BO-10的防效分别为37.10%和32.20%。  相似文献   

12.
农抗702抗真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农抗702的抗真菌活性.通过以农抗702为供试材料,霉菌、酵母菌以及1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菌丝干重法测定农抗702对各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农抗702对黑曲霉、青霉、毛霉、根霉、木霉、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最低抑菌浓度(mg/L)分别为3.3、6.5、6.5、3.3、3.3、6.5、3.3、23.8、59.64、475.4.农抗702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EC_(50)(mg/L)和EC_(90)(mg/L)依次是:油菜菌核病菌为0.23和1.95,葡萄炭疽病菌为0.27和2.91,车前草穗枯病菌为0.33和8.58,烟草赤星病菌为0.89和12.02,车前草菌核病菌为1.23和4.02,小麦赤霉病菌为1.40和7.38,棉花黄萎病菌为1.53和5.07,富贵竹炭疽病菌为1.73和5.61,水稻纹枯病菌为1.89和7.03,紫荆炭疽病菌为3.21和14.17,辣椒根腐病菌为3.40和20.78,交链孢病菌为4.13和22.01,稻瘟病菌为12.51和29.36,稻曲病菌为59.42和201.80.研究表明农抗702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为农抗702的应用提供有益的试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Streptomyces sp. N2是本课题组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可产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3-甲基-3,5-氨基-4-烯-吡喃-2-酮,分子式为C_6H_7O_2N,农抗N2)的新种,此活性物质对桔青霉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从生长特征、细胞形态学等角度,为揭示农抗N2在桔青霉生长发育中的抑菌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常量培养基稀释法测定了农抗N2对桔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杯碟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的抑菌活性菌丝和生长量法测定了不同浓度农抗N2对桔青霉生长曲线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探究了农抗N2对桔青霉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Streptomyces sp. N2所产农抗N2对桔青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机理初步判定为破坏桔青霉菌丝的菌丝结构,推迟了桔青霉对数期的到来而抑制菌体的生长。菌体最低抑菌浓度(3 d)为5.77μg/mL,其对应的抑菌圈大小为(13.04±1.06)mm。药液处理后,桔青霉生长对数期推迟了2 d。由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结果可推测,农抗N2可干扰桔青霉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致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论】农抗N2对桔青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其对桔青霉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以推测农抗N2能够影响桔青霉细胞壁相关蛋白的合成,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强,影响其细胞膜及内部细胞器。  相似文献   

14.
李汉广  周秋香  涂国全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787-4789,4794
为了探索大孔树脂对农抗702吸附的有利条件,以浓缩液及不同吸附树脂为试验材料,对吸附及解吸过程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以HP-10树脂作为吸附剂,饱和吸附量为947μg/g;②最佳吸附pH为8.0,当吸附进行到10 h之后其饱和吸附量基本保持在945 μg/g左右,当动态吸附时其流速为1.5mL/min时既有利于吸附又可缩短周期.  相似文献   

15.
1987~1990年在辽宁省新宾县,吉林省辉南森林经营局部分病重林区进行林间防治试验。采用国内正式生产的多抗霉素等6种生物农药,对落叶松落叶病病原菌(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Ito et Sato.)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等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筛选出多抗霉素150倍液、农抗660 B 150倍液、春雷霉素400倍液3种生物农药,经1990年大面积防治试验效果达55.6%~62.2%,可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品种陆两优996三叶一心时,分别喷施15μg/m L农抗702、15μg/m L井冈霉素、蒸馏水,在喷雾48 h后接种稻瘟病菌,以只喷蒸馏水、不接种稻瘟病菌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农抗702诱导抗瘟性对水稻丙二醛(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水稻叶片中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著高于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也均高于后者的;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抗瘟性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农抗N2粗提物诱导水稻幼苗增强抗性的生理机制,开发绿色高效的生物农药,用不同浓度农抗N2粗提物处理水稻,测定了农抗N2粗提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能力,及其对水稻抗性相关生理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经2.88,5.77,11.53μg/m L农抗N2粗提物处理后,离体水稻叶片的病情指数相比CK组分别降低了33.34%、41.67%和50%,有效地阻止了纹枯病菌侵染活体水稻植株。此外,适宜浓度的农抗N2粗提物不仅能激活水稻幼苗体内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有效清除活性氧含量,而且能显著增强PPO和PAL相关酚类物质代谢酶的活性,增加总酚的积累,尤以1.44μg/m L效果最佳;同时,农抗N2粗提物能促进可溶性总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相关病程蛋白的产生,且于48 h左右达最大值,由此水稻幼苗的抗病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该研究结果为揭示生防Streptomyces sp.N2的生防机理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农抗万隆霉素的生产菌灰色变异链霉菌 2 5 0 7(Streptomycesgriseovariabili)的发酵条件 ,并通过 3 0L发酵罐试验 ,确定其发酵条件为 :温度 3 2℃ ,接种量 10 % ,种龄 2 8h ,通气量 (V /Vmin) 0~ 2 4h为 1∶0 .8;2 4~ 48h为 1∶1;48~ 84h为 1∶0 .6。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品种陆两优996三叶一心时,分别喷施15μg/m L农抗702、15μg/m L井冈霉素、蒸馏水,在喷雾48 h后接种稻瘟病菌,以只喷蒸馏水、不接种稻瘟病菌为空白对照,研究了农抗702诱导抗瘟性对水稻丙二醛(MDA)含量及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农抗702处理、井冈霉素处理和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水稻叶片中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农抗702处理的水稻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在早期显著高于只接种稻瘟病菌处理的,且APX和LOX活性上升速度及峰值高度也均高于后者的;农抗702处理的诱导抗瘟性效果能够达到或超过井冈霉素处理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农抗120、S921、腐必清、福美胂等药剂的不同浓度和加否黄腐酸盐等处理对苹果树体进行了喷雾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半个月,农抗120的不同处理对新发病疤的防效为85.5~96.7%,显著优于其它处理,“S921”50倍加黄腐酸盐、“S921”50倍和福美胂的防效分别为72.61%、53.43%,43.14%,腐必清与清水对照的新发病疤率相当。半个月过后,各处理的防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药时加入黄腐酸盐可提高防效10%以上。“农抗120”100倍加黄腐酸盐处理有望取代有机砷作为生产上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铲除剂和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