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热水处理诱导香蕉采后抗病性及其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探讨了热处理对采后香蕉果实软化、褪绿转黄、炭疽病病斑大小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香蕉果实用52℃热水处理10 min后在25℃下贮藏,在12 d内果实软化和褪绿转黄不明显,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果实在12d内明显软化和转黄.接种外源炭疽菌孢子可促进果实的软化和褪绿,但热处理果实的软化和褪绿速度仍然慢于对照果实.接种炭疽菌孢子后,对照果实病斑扩展迅速,而热处理果实病斑扩展缓慢.热处理导致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诱导了酯氧合酶(LOX)活性大幅度提高,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影响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可诱导采后香蕉的抗病性并具有一定延缓果实后熟的作用.该文还对香蕉果实抗病性的提高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芪根瘤象取食胁迫对黄芪叶片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对黄芪药效物质的可能影响,以黄芪根瘤象及其寄主膜荚黄芪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取食诱导时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取食24、48、72 h后,叶片PAL和P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取食24 h后PPO活...  相似文献   

3.
室内研究了广东省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之一ZC13(菌株为97-151a)的菌丝细胞胞壁激发子(cell wall elicitor,CWE)诱导玉米体内几种病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幼苗经激发子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激发子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的幼苗,从而证实了该激发子能诱导玉米对玉米小斑病(Helminokosporicum turcicum)产生一定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杨艳芳  梁永超 《土壤学报》2010,47(3):515-522
以抗/感白粉病的南农99-18/苏麦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硅对接种白粉病后小麦叶片的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叶片硅微域分布的影响,以探讨外源硅增强小麦抗白粉病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接病原菌时,施硅与否对抗/感病品种的PAL、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感病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施硅可显著地提高抗病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接种病原菌后,抗/感品种小麦叶片的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PAL和PPO活性均显著提高,而施硅处理显著地提高了感病品种的这四种酶活性和抗病品种的几丁质酶与β-1,3葡聚糖酶活性,但施硅处理对于抗病品种的PAL和PPO活性影响不显著。同时,施硅处理下,叶片硅元素相对重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并有向刺状体基部和维管束组织富集趋势;接种病原菌后,叶片硅元素明显向病原菌侵染位点聚集,尤其有外源硅供给条件下,这种富集效应尤为显著。这意味着,硅不仅通过调节植株体内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而且同时可通过在侵染位点的淀积而构建了防病原菌侵入的"物理或机械屏障",以达到增强小麦的抗病性,从而抑制小麦白粉病病害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钙氮营养对番茄抗叶霉病效果的影响,采用沙培的方法,研究了钙氮比为1∶1、1∶2、1∶4和1∶8条件下,番茄接种叶霉病病原菌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番茄发病率和番茄体内钙的积累量。结果表明,接种后各处理的番茄PAL、PPO、POD和CAT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钙氮比为1∶4条件下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峰值最高,其次是钙氮比为1∶2处理,钙氮比为1∶8处理番茄POD、PPO酶活性峰值较其他处理酶活性峰值出现晚。钙氮比为1∶2和1∶4下番茄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在钙氮比为1∶2~1∶4条件下,番茄体内钙的积累量较高,钙素在番茄根、茎、叶中的分配平衡。研究结果表明,钙氮比为1∶2~1∶4有利于番茄体内钙含量的积累,钙在根、茎、叶中均衡分配,提高番茄抗叶霉病的能力。过量的氮会减少番茄植株内钙的含量,降低番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花生黑腐病抗病品种筛选及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汇涛  张云霞  向梅梅  罗梅  董章勇 《核农学报》2021,35(10):2258-2266
花生黑腐病是由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cola)引起的花生毁灭性病害。为研究花生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情况和抗性机制,采用幼芽水培接种的方法对128个花生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高抗、中抗、中感、高感的花生品种数分别为1、13、42和72个。高抗品种T09的病情指数仅为8.0,发病率为36.7%;高感品种P562的病情指数高达46.0,发病率为100%。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对P562、桂花35、云花生、AS09和T09进行抗病性检验,结果与幼芽水培接种鉴定的结果一致。通过测定T09和P562接种花生黑腐病菌后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T09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在接种后0.5和5 d出现2次高峰(最大峰值为451.09 U·g-1·h-1FW),其峰值出现时间较高感品种P562早;T09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接种后0.5 d出现峰值(271.67 U·g-1·min-1FW),P562的PPO活性在接种后1 d出现峰值(160.02 U·g-1·min-1FW);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0.5 d出现高峰(239.23 U·g-1·min-1FW),P562在接种后0.25 d出现高峰(135.75 U·g-1·min-1FW);两个品种接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升高,T09在接种后的第5天出现高峰(28.08 U·g-1·h-1FW),P562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高峰(16.79 U·g-1·h-1FW)。酶活性结果表明,PAL、PPO、POD和SOD在花生抗病性中可能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生高抗品种的选育及花生黑腐病的抗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2个芒果品种为试材,通过检测不同芒果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采用Duncan比较对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桂热芒10-2号的SOD活性最强,桂热芒10号的SOD活性最弱;桂热芒23号POD活性最强,桂热芒282号POD活性最弱,桂热芒780-17号的CAT活性最强,泰国芒14号的CAT活性最低;桂热芒282号的PPO活性最强,桂热芒30号的PPO活性最低。通过初步检测12个芒果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芒果品种的SOD活性在229.1467~463.8700 U/g·min;POD活性在0.5333~3.8667 U/g·min;CAT活性在16.4967~41.8100 U/g·min;PPO活性在0.0167~0.2067 U/g·min,为下一步探讨芒果对抗逆胁迫响应机理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蚯蚓肥对温室番茄植株体内抗氧化能力的调节作用,为提高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抗病、抗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温室内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化肥(CF)、牛粪(CM)和蚯蚓肥(EM)4个处理。观测植株表型性状(株高、茎粗、SPAD值和叶面积),并分别于番茄定植后25 d、50 d和75 d采集植株功能叶片和根系,测定防御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根系活力及丙二醛含量(MDA)。结果表明:(1)蚯蚓肥可显著增加番茄叶面积和根系活力,对株高、茎粗、根系鲜重和叶片SPAD值以及根系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生育期的延长,蚯蚓肥处理的根冠比呈上升趋势。(2)根系和叶片防御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随生育期的延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呈上升趋势,PPO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蚯蚓肥可提高番茄的CAT和POD活性,EM处理较其它处理增加21.63% ~ 511.2%;EM处理的PPO活性较CM处理增加54.6% ~ 163.9%,CF处理较CM和EM处理的SOD活性降低23.32% ~ 91.67%。(3)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叶面积与根系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活力与叶片POD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POD与叶片POD、PPO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设施蔬菜生产中适量施用蚯蚓肥,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同时,可提高番茄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性,为作物高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植物防御酶与桉树对焦枯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筛选鉴定桉树对焦枯病(CylindrocladiumqulnqueSeptatumMorgan)抗性的生化指标,对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接种焦枯病菌前后关键防御酶系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岐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桉树健叶还是接种后的病叶,体内POD、SOD活性均表现为抗病种系>中抗种系>中感种系>感病种系,呈规律性变化;接种前后POD同工酶谱带数与桉树对焦枯病的抗性间不呈规律性变化,而SOD谱带数与抗病性成正比.从抗病育种角度出发可将接种前后桉树POD、SOD活性和接种后SOD同工酶谱带作为桉树对焦枯病抗性早期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易感黑斑病甘薯品种“徐薯18”为试验材料, 分别接种分离自石榴、甘薯和芋头的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研究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非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石榴的甘薯长喙壳(CQS2)和分离自芋头的甘薯长喙壳(YP1)]和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甘薯的甘薯长喙壳(SP1)]接种的甘薯块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升高,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始终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非亲和性菌株和亲和性菌株接种的甘薯块根MDA 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在接种25 h 时MDA 含量明显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接种SP1 的处理在接种后期(50 h)的MDA 含量降至与对照相当水平。由此表明: 不同寄主的甘薯长喙壳侵染甘薯块根后, 非亲和性接种菌株(CQS2 和YP1)比亲和性接种菌株(SP1)能增强POD、SOD和CAT 酶活性及诱导较多的MDA, 从而增强病原菌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