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制种产业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该文介绍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甘肃河西地区制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对策,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要战略部署。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的近60%,探讨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落实我国种业振兴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的区域分布、制种面积、企业规模及加工转化情况、产业效益和发展优势等,分析了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制种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绿色生产意识淡薄、本土企业制种研发能力弱、制种基地标准化程度不均、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等,并从提高制种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科学合理施肥、增强种业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以数字化技术推进现代化制种基地建设、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种业保险制度是制种生产风险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国家对种业保险工作非常重视,制种产业链相关主体对种业保险需求迫切,开展种业保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玉米制种风险、保险需求以及采取措施的介绍,分析了甘肃省玉米制种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玉米制种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2015,(4):5
<正>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甘肃省去年加快推进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海南南繁科研和鉴定基地建设,不仅使甘肃省制种基地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而且为玉米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玉米制种已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成为河西走廊的支柱产业和“黄金产业”。去年,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23万亩,产种量4.78亿公斤,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2%和48%。为加快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甘肃省出台了2014~2020年种业  相似文献   

5.
信息     
《新农业》2019,(18)
<正>全国作为我国三大制种基地之一,甘肃省多措并举发展制种产业,种业形势喜人,2019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马铃薯原种和良种生产能力遥遥领先,蔬菜花卉制种销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玉米制种产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水肥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本文以高台县先锋村玉米制种水肥一体化示范点为例,介绍了推进玉米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制约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破解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打造以张掖为核心的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张掖市创建甘肃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璟璟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178-179,184
甘肃省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玉米、蔬菜、花卉制种产业。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为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析了种子产业对当地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10,(9):52-52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杂交玉米制种产业,打造中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品牌基地,4万多公顷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1/5,产量占全国1/4,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县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黄草营村引进制种产业已有多年,主要种植制种玉米和制种葵花。然而近两年,由于种子市场的秩序混乱,引发恶意竞争,使制种业出现萧衰,面积和价格均被压缩,村民收入也大幅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  相似文献   

1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种业是油菜产业化的基础,甘肃省是国家三大种业核心基地之一,为了给甘肃省油菜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合科研资源,提升科研育种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油菜种业生产基地;深化品牌建设,提升油菜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推进油菜种业育繁推销一体化;强化市场监管,建立油菜种业检疫监管体系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甘肃打造马铃薯种业强省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甘肃马铃薯种业发展水平,攻克种质创新难关,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了马铃薯种业在甘肃省发展的优势和制约瓶颈,确定了种业强省的思路、策略及目标,围绕种质资源、脱毒种薯繁育等方面,提出构建新型育种主体、突出商业化育种、科研平台与繁育基地水平提升建设、种薯监督管理、品牌打造及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优良的蔬菜种子对提高蔬菜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育种是蔬菜种业产业链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业市场不断扩大、商业化育种体系不断完善,我国蔬菜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依据相关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蔬菜商业化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蔬菜商业化育种的建议,以期推动蔬菜商业化育种进程,强化蔬菜种业科技创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驱动全国蔬菜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升蔬菜种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油菜制种基地之一,充分利用甘肃独特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油菜种业发展,为甘肃省油菜种业实现国际发展创造条件。现结合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优势,解析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从建立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加快油菜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加大对油菜种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机制、优化种业发展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甘肃省油菜种业强省的发展对策,为加快甘肃省油菜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甘肃蔬菜种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针对甘肃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重点围绕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培育、人才队伍、种业基地和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蔬菜种业创新、种业治理、产学研推合作新机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晏县青稞产业现状及优势,提出海晏县青稞的发展措施: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青稞生产基地,带动生产,提高规模效益;以青稞制种业为切入点,研制开发特色加工制品,延长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拓宽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