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估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包括诱导败育临界日长SDx和完全不育临界日长LDx)值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当日平均气温由27.6℃下降至25.1℃时,,农垦58s的LDx由13.8h增加到14.5h,每降温1℃约增加0.2h以上;参试农垦58s、N5088s和7001s在25.1℃的SDx约13.0h,LDx约14.5h;在23.6℃低温下栽培的同一光敏不育水稻的样本内个体的LDx值不一致。笔者就光敏不育临界日长值的选择方向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光敏感期内进行暗期光间断(R、R+FR、R+FR+R)以及暗期无间断(SD)处理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58s的叶绿体内分离出6条色素带。依其迁移率分别命名为CPI、LHP^1、CPa、LHCP^2,CPa',FC。  相似文献   

3.
改变传统的光敏核不育选育的技术策略,通过复交的新途径,育成起点温度低的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新光S0该材料株型紧凑,剑叶挺直,分蘖中等偏强,不育期花粉败育彻底,可育期育性恢复较高。其育性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在中、低温下受光周期控制,长日不育,短日可育,15h长日处理,23.1 ̄24.1℃时套袋自交结实率0.67%和1.30%。30.1℃高温处理可使花粉完全不育,与日照无关。新光S与农垦58S衍生  相似文献   

4.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生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  相似文献   

5.
蓬莱松组织培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蓬莱松的嫩枝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上于室温25±2℃,光照14h/d,光强1500X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MS附加6-BA0.2-0.5mg/L可促进转接的愈伤组织分化芽,附加6-BA0.2-0.5mg/L或结合NAA0.1-0.2mg/L,以蓬莱松嫩芽增殖,生长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每芽可增殖4-9倍。  相似文献   

6.
9701S是我所新近育成的水稻中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经1998年人工气候箱鉴定,不育起点温度23.5℃,可育上限温度28℃,在14.5h-28℃条件下,其不育性和可繁性与对照农垦58S相当。短日结实性好,在宜昌地区秋播能正常繁殖种子,自交结实率达45%左右,与对照N5088S产量相当,公顷产量可达3250kg以上。经1997 ̄1999年大群体自然条件下育性鉴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套袋自交不实率99.54%以上。该不育系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品质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配合力好,所配组合9701S/725、9701S/419产量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44% ̄15.8%。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子叶和下胚轴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癌农杆菌共培养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青花菜上海1号的无菌苗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菌株为EHA105,携带质粒pMOG410,含GUS和NPTⅡ基因,实验得出其子叶芽分化率最高的激素组合为6-BA 5mg/L+IAA 0.1mg/L。原生质体以8 ̄10℃暗培养5 ̄6d,然后于25℃光照8h生长的无菌苗下胚轴切片游离出的密度最高,K8P培养基激素组合(mg/L)以2,4-D1.0+BA0.5+NAA0.  相似文献   

8.
多脊椎蒙古羊的胸腰椎长度及其产肉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羊群体中的3种多脊椎羊(T14L7,T14L6,T13L7)和普通羊(T13L6的比例在1996年的抽样调查结果分别为6.57%,19.67%,63.19%10.57%;胸腰椎总长度(T+L)分别为58.0cm,55.00cm,54.47cm,52.13cm,当羊多1个胸椎时,脊柱平均长2.40cm;当羊多1个腰椎时,脊柱加长3.50cm;当胸腰椎各多个1个时,脊柱长度增加5.90cm。14个  相似文献   

9.
M901s是我所从复交组合农垦58s×(SMR×8798),F4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水稻广亲和光敏不育系,据华中农大张自国等对M901s的育性研究和西南农大人工气候箱进行长日低温处理的结果。表明其不育下限温度为24℃以下,从多年繁殖加代看,没有遗传漂移现象。利用M901s作为光敏不育基因供体,已成功转育了明光34s,明光87s,F151s及Hs-1等籼型光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以30% ~60% 硫酸铵饱和度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CL-6B、SephadexG-200、Phenyl Sepharose CL-4B 和羟基磷灰石层析纯化了小麦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ALAD),其在pH 8.5 时比活为31 U·m g- 1蛋白;酶纯化了91 倍,得率5% ,酶亚基分子质量约52 ku,全酶分子质量约330 ku,表明酶由6 个亚基组成;酶的等电点为4.8,在400 nm有吸收峰,最适反应温度45℃,Mg2+ 激活酶,Zn2+ 和磷酸吡哆醛抑制酶。纯化的ALAD浓缩后,- 20℃下在0.1 m ol·L- 1,pH 8.5 的Tris-HCl,内含50% 的甘油,5 m m ol·L- 1的巯基乙醇和MgCl2 中黑暗贮藏30 d 酶活不损失  相似文献   

1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籼稻光敏不育系Hs-3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s-3 是采用系谱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育成的两用不育系.其光敏特性明显,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较短(< 12.5 h),不育起点温度低(< 23 ℃),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65 d),可繁性好.籼粳分类表明Hs-3 为籼型.Hs-3 生育期具有一定感光性,在福州3~6 月份播种期(x)与抽穗日期(y)的回归关系为y = 108 -0.4x(r= 0.98).Hs-3 异交率高,配合力强,已选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金两优36,产量优势明显.1998 年参加福建省中、晚稻区试,产量分别列参试组合的第1、第2位.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西部地区番茄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细菌,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学鉴定,确定4个供试菌株为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s et al。并测得其最适生长温度25 ̄29℃,最高生长温度39℃,致死温度51℃,生长pH范围5.0 ̄8.5,最适性长pH值6.0 ̄6.5。  相似文献   

13.
从内蒙古西部地区番茄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细菌,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学鉴定,确定4个供试菌株为Clavibactermichiganense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setal.并测得其最适生长温度25~29℃,最高生长温度39℃,致死温度51℃,生长pH范围5.0~8.5,最适生长pH值6.0~6.5。  相似文献   

14.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德育稻光敏不育系Hs—3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s-3是采用系统育种和花药培养相结合育成的两用不育系。其光敏特性明显。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较短(〈12.5h),不育起点温度低(〈23℃),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65d),可繁性好,籼粳分类表明Hs-3籼型,Hs-3生育期具有一定感光性。在福州3~6朋份播种期(x)与抽穗日期(y)的回归关系为y=108-0.4x(r=0.98^**)。Hs-3异交率高,配合力强,已选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金两优3  相似文献   

15.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分期播种和控制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的发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结果表明,ES-10具有明显的雄性育性转换特性,其育性转换受光周期的诱导。在10~13h光周期处理下,ES-10的雄性育性随光长增加而逐步恢复,表现出由不育到半不育直到可育的连续变化趋势,在10h和11h光长下,花粉败育率分别为99.2%和99.5%,自然光长下花粉败育率为100%。其雄性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感应历期约14d,临界光长小于11.5h.光温敏核不育小麦同样具有光敏核不育水稻两个光周期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6.
要人工气候室长日低温(昼/夜:24/20℃,光长14.5h)和武汉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分别研究了7个光温敏不充系育性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供试光温敏不育系对低温敏感期大致为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套袋结实率为指标时,长日不育的下欠序为W6154s〉W7415s,N58S〉3300as,N5047s,31111s,N5088s;在武汉秋季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N58s,330  相似文献   

17.
适合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是3-4周龄无菌苗顶端开展的叶片,在27℃下,采用10g/L纤维素酶“Onozaka”R-10,5g/L果胶酶Pectinase,5mmol/L MES,90g/L甘露糖醇,CPW盐的酶液游离撕去下表皮的嫩叶,14-16h,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红玫瑰”番茄和L.esc。x,BC1F1的酶解效果最好,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都最高;秘鲁番茄和L.esc,x,S,ly,F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人工气候箱和自然光温条件鉴定结果表明,Hs-1的育性具有明显的光敏特性,临界光长较短(12.5-12.0h)、临界温度较低(<23.1℃).根据形态分类结果,Hs-1归属籼型(6分).Hs-1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强,播始天数88-109d;经济性状、异交特性和配合力较好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对小麦活性氧代谢的调节及其与乙烯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