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北方地区大花蕙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大花蕙兰开花的5个主要因素———光照、温度、浇水、施肥和留芽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至10月中旬用50%遮阳网遮光,有利于大花蕙兰的生长发育,可促进花芽的形成;7—9月在海拔900 m的山区进行催花越夏栽培,为大花蕙兰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凉爽的气候条件,使其花芽的形成和生长得以顺利进行;6月上中旬给予10~15 d的干旱处理,使兰株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有益于大花蕙兰的花芽分化;5月底增加磷钾肥比例,减少追施氮肥,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生长;成龄苗在上年10—11月留芽,可使假鳞茎得到充分发育,提高大花蕙兰的开花率。  相似文献   

2.
大花蕙兰栽培基质筛选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水市果树研究所日光温室进行的大花蕙兰不同栽培基质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朽木屑、朽木屑 马粪 (2∶ 1)、腐叶土、木炭粒、木炭粒 锯末 (2∶ 1)、水苔 6种栽培基质中 ,以朽木屑为栽培基质时大花蕙兰生长最为健壮 ,根数可达 14条 /株 ,根长为 11.2 8cm、根粗为 0 .5 1cm、叶面积 33.5 8cm2 /株、纵径为 1.2 8cm、横径为0 .99cm ,是栽培大花蕙兰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3.
激素和添加物对大花蕙兰组培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大花蕙兰优良个体的快速繁殖,本文采用外源激素配合肌醇与椰汁的方法研究了大花蕙兰茎段的不定芽分化、增殖及试管苗的生根。结果表明:MS+6-BA1.5mg/L+NAA0.5mg/L+肌醇100mg/L+活性炭1g/L+蔗糖3%有利于大花蕙兰不定芽的分化,并可实现一步成苗;在1/2MS+6-BA0.3mg/L+NAA...  相似文献   

4.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大花蕙兰的芽进行诱导,从4种培养基中筛选出1/2MS NAA0.4mg/L 6-BA1.5mg/L的培养基为最优的芽诱导培养基。同时,利用不同基质和营养液进行试管苗的移栽和速生栽培,得出以苔藓为移栽基质的大花蕙兰的成活率最高,达100%。无土栽培中用大量元素为Ca(NO3)2 472mg/L KNO3 809mg/L (NH4)2HPO4 153mg/L MgSO4 493mg/L的营养液配方浇灌大花蕙兰,明显促进大花蕙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大花蕙兰生长的代用基质,将2年生的大花蕙兰中苗种植于树皮(CK)、玉米芯、花生壳、树皮+玉米芯(1∶1)、树皮+花生壳(1∶1)这5种基质中,测定其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酶活性。结果表明:50%树皮+50%花生壳为基质栽培的大花蕙兰植株生长与对照组最为接近,花生壳可以作为树皮代用基质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王晓炜  米立刚  朱小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93-10694
[目的]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寻求最佳培养基。[方法]以大花蕙兰的原球茎为接种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的组合、不同激素配比,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诱导芽及生根的影响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形成根的影响。[结果]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原球茎增殖以MS+0.1 mg/L NAA+2.0 mg/L 6-BA培养基配方最好;适合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原球茎诱导分化的培养基配方为MS+1.5 mg/L 6-BA+0.3 mg/L NAA,诱导出芽率可达130%;适合大花蕙兰诱导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1/2 MS+0.2 mg/L NAA+1.0 mg/L 6-BA,试管苗移栽后成活率为78%。[结论]6-BA浓度的增加,可明显提高原球茎的增殖,高浓度6-BA与低浓度NAA的配比较适合大花蕙兰的原球茎增殖;6-BA在1.5 mg/L时最有利于原球茎的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及开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和开花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K肥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对花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N肥次之;P肥最小. 3要素对开花品质有不同影响, N肥对假鳞茎大小、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品质影响最大,其中对每枝小花数、花序长度的影响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开花性状之间,P肥对小花数影响较大;而K肥对花径的影响作用较大. 最佳的N、P、K组合为N3P2K3,即N∶P2O5∶K2O=24∶1∶26.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基质和肥料对大花惠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花蕙兰的品种选择、环境调控、栽培调控、栽培管理等方面探讨大花蕙兰的主要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就不同栽培基质和肥料处理对大花薏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球茎(PLB)进行繁殖是大花蕙兰-种重要的再生方式。本研究以大花蕙兰原球茎为外植体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1/3MS、1/2MS、MS)、有机添加物(椰乳、香蕉泥、苹果汁)、活性炭和植物激素(6-BA、NAA)等因子对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为基本培养基有利于PLB的增殖;有机添加物对PLB的增殖也有影响,其中,以椰乳的增殖效果最好,其次为香蕉泥、苹果汁;1.5g·L。活性炭可以有效减少褐变的发生;低水平的NAA(O.2mg·L-1)和较高水平的6-BA(1.0mg·L-1)对大花蕙兰PLB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蕙兰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技术。结果表明:通过丛生芽增殖途径也能达到快速繁殖大花蕙兰的目的,在1/2MS+6-BA3.5mg·L-1+NAA0.2m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椰子水(CW)或w=10%的香蕉匀浆的培养基上,丛生芽增殖较快,以40d为1个继代周期,1年最少可增殖9次,以每个培养周期增殖3.6倍计,1个芽1年可繁殖出3.69≈10万株苗;在丛生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会出现褐化现象,但并未对大花蕙兰丛生芽的增殖产生不良影响;添加妒=10%的CW或W=10%的香蕉匀浆有利于提高丛生芽的增值率及其生长势;试管苗在1/2MS+NAA1.0mg·L-1+AC1g·L-1+卡拉胶8g·L-1+蔗糖30g·L-1+φ=10%的CW的培养基上生根良好,生根率为86.1%;试管苗移栽在水苔上的成活率达9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花蕙兰腋芽增殖体系。[方法]以大花蕙兰的嫩芽为试材,研究大花蕙兰腋芽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腋芽增值的最佳培养基为B5+6-BA 3.0~4.0 mg/L+KT 0.5 mg/L+NAA 0.1 mg/L+AD 2.0 mg/L+YE 100.0 mg/L;生根阶段培养基为1/2MS+2.0 g/L AC+0.3 mg/L NAA生根效果好,生根率为90%,根数3~4条,6-BA添加与否影响不大。[结论]该试验通过腋芽增殖模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赣南地区野生建兰蒴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以及生长素浓度对无菌芽生根的影响,并对建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NAA以及适宜的蔗糖浓度都能显著提高建兰种子的萌发率,建兰种子无菌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 MS +8 g/L 琼脂粉+ 60 g/L蔗糖+2.0 mg/L NAA+ 0.4 mg/L 6-BA+1g/L活性炭;当0.8 mg/LNAA与0.4mg/L 6-BA组合时,生根率最高,在90天时最高可达80.50%;通过观察建兰种子萌发无菌芽的过程发现,建兰种子在播种后到形成根状茎分枝大约要经历250d。  相似文献   

14.
陈昌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97-99,117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两年生杂交兰"红美人"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假鳞茎喷施方式,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杂交兰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叶面喷施方式,相比对照,100 mg/L GA3和150 mg/L GA3+150 mg/L 6-BA在前期促进花芽分化,但后期花芽未能成形,其余组合和浓度对花芽分化均呈抑制作用。高浓度TDZ和6-BA不利于花芽分化,6-BA尤为明显,但当6-BA组合适宜浓度的GA3时,呈现花芽分化抑制作用减弱现象,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腋芽诱导,且高浓度或组合GA3的6-BA作用尤为明显,在花梗长度的影响上,GA3能够有效增加花梗长度,当GA3组合6-BA时,虽可增加花梗长度,但后期开花掉苞严重。以假鳞茎喷施时,低浓度的6-BA和6-BA组合低浓度的GA3能够促进花芽和腋芽的形成。[结论]在两年生杂交兰促进花芽分化上,应以低浓度的6-BA喷施假鳞茎为佳;在促进花梗长度上,应以低浓度的GA3喷施叶面为宜。  相似文献   

15.
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和赤霉素处理对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开花的影响,为其花期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女杂交兰为材料。在惠州市象头山(海拔约600m)进行高山处理;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400、600和800mg/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花芽分化后,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明显促进玉女杂交兰花序的生长,使花期提早,败花率降低;赤霉素处理可使玉女杂交兰的花朵变大,高山处理可使花横径明显增大。[结论]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以调控杂交兰花期,但利用赤霉素调控杂交兰的花期时应注意处理浓度和时间,防止对花朵性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寒兰盆苗栽培适宜基质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运力  刘兰  王莲辉  陈景艳  罗在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77-14380,14385
[目的]研究寒兰盆苗栽培适宜基质配比。[方法]通过连续4年测定不同基质配比培养的寒兰叶长度、宽度、花葶数量、发苗量生长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和同比分析方法,选出较适宜的基质配比。[结果]M5(树皮∶腐质土∶珍珠岩=8∶1∶1)是培育寒兰较为适宜和理想的基质配比。[结论]该研究为寒兰的产业化发展及居室培植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光照条件对野生兰花开花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对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和蕙兰(Cymbidium faberi)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0℃条件下,2种野生兰花随温度的升高花芽(花葶、花苞)的生长相应地加快,且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温度对花期的影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花期缩短,20℃时最为明显。光照对2种野生兰花花葶的生长影响较大,开花前春兰花葶的生长量自然光处理明显大于遮光处理,而开花后反之;与春兰不同的是蕙兰在较高温度下花葶的生长才有此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侧芽为外植体,对垂花蕙兰丛生芽途径的组织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72%乙醇、0.1%升汞和15%次氯酸钠对侧芽进行3次消毒,存活率高达56%,尤其是在春季外植体消毒效果佳;在丛生芽诱导的过程中,6-BA浓度为4.0 mg · L -1时,丛芽诱导率可达100%且丛芽分化较多;在丛生芽增殖过程中,6-BA是影响垂花蕙兰丛生芽增殖的重要因素,6-BA 4.0 mg · L -1处理增殖系数为3.4,丛生芽较健壮,适合丛生芽增殖;培养基1/2MS+NAA2.0 mg · L -1+香蕉泥50 g · L -1+AC1 g · L -1生根壮苗效果较好;苔藓是垂花蕙兰试管苗移栽较好的基质。  相似文献   

19.
以茎尖、茎段、叶片、根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同时也对次生代谢物质的调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茎尖是最佳的外植体;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1mg/L对大花蕙兰愈伤组织和原球茎的诱导最好;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5mg/L对大花蕙兰原球茎的增殖较好;激素积累和温度都能增加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