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类健康。弱毒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手段,但弱毒疫苗的使用往往对布病的诊断和监测造成干扰。各国学者利用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建立了病原分离鉴定、补体结合试验、利凡诺尔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偏振实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al-time PCR等多种布鲁氏菌弱毒疫苗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表明,ELISA和FPT以其高通量以及操作方便的优势,在布鲁氏菌弱毒疫苗与野生菌株感染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面前景良好;分子生物学特别是PCR、real-time PCR方法目前仍广泛用于布鲁氏菌纯培养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能感染人和多种家畜,被国家列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布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部分地区呈暴发趋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目前,针对布鲁氏菌病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血清学方法和细菌学方法、PCR技术,但由于耗时耗力或对实验条件要求太高等原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此种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缺点,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鉴于布鲁氏菌病危害的严重性,作者对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检测布鲁氏菌病的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布鲁氏菌的检测通常由细菌学和免疫学试验作出诊断。传统的细菌学诊断技术虽然可靠 ,但是很费时而且处理培养物必须相当谨慎且极易传染给人。其他试验如补体结合试验 ( CF)和 ELISA虽然已经开始普及 ,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不仅方便、高效 ,而且特异性很强 ,甚至可以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接种动物。我单位在配备了 PCR试验相关仪器设备后 ,进行了 PCR检测布鲁氏菌可行性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引物设计 首先从 NCBI基因数据库网站查找 Brucella abortus 1 6S ribosomal基因序列 ,约1 43…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概述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了布鲁氏菌病最新检测技术,从疫苗研发及药物治疗方面研究了布鲁氏菌病防治进展,从而提出了积极探索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加快新型疫苗制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原分离、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GA)、补体结合试验(CFT)、新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技术)和PCR技术等,希望可为布鲁氏菌病基层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布鲁氏菌致病力因子VirB7下游至VirB9上游基因序列为目的扩增片段,设计上、下游引物,优化血样、奶样中布鲁氏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建立布鲁氏菌内参PCR(IR-PCR)检测方法,用于血液、奶液样本中布鲁氏菌的检测。结果显示,内参PCR法有效地降低了PCR法诊断布鲁氏菌的假阴性率,且检测结果与常规的布鲁氏菌的诊断方法(细菌培养分离鉴定、iELASA)一致,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常规布鲁氏菌诊断方法的效率及灵敏度,而且降低了其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对血样、奶样的检出量分别为35CFU/mL、350 CFU/mL,适合于血样、奶样中布鲁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及时发现、准确检测对本病的防治和根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的细菌分离、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对布鲁氏菌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血清学和细菌学的结果常发生矛盾而使布鲁氏菌病公牛的诊断发生困难,血清学检查证明在昆士兰牛群中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率是低的,1980年在昆士兰地区检查的2.668头公牛中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是3%。本文报导了用34头公牛的生殖器作组织学、细菌学和血清学试验,其中17头依据补体结合试验(CFT) (Anon,1977)或间接血溶试验(IHLT)(Plackett等,1976)判为布鲁氏菌病阳性,其余的来自屠宰场的17头(包括对照在内)为血清学阴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细菌学和血清学方法,但因细菌学方法费时、费力、危险性高,血清学方法便成为布鲁氏菌病诊断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利用RBPT、SAT、CFT、i-ELISA和c-ELISA检测试剂盒对27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我国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价值。试验结果表明:RBPT检测为阳性的样品数量最多;SAT与CFT两种试验方法差异显著,漏检率可达23.17%~24.39%;i-ELISA、c-ELISA方法与RBPT的符合率、阳性检出率均高于SAT和CFT;i-ELISA、c-ELISA方法与SAT和CFT两种方法综合判定结果无显著差异;i-ELISA与c-ELISA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布鲁氏菌病病原学检测工作的一种便利、快速、特异及敏感性较高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47份病料,并经细菌学方法分离方法得到26株可疑家畜布鲁氏菌株,接着用分子生物学Vir B8-PCR和AMOS-PCR方法对这批可疑菌株进行确诊鉴定,并对不同对比试验方法结果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细菌学分离方法与Vir B-PCR及AMOS-PCR方法结果一致。AMO S-PCR方法结果同时还显示26株可疑家畜布鲁氏菌株包括19株菌为羊种布鲁氏菌和7株菌为牛种布鲁氏菌。结论:细菌学分离方法所需时间较长、繁琐有感染风险,且不能确定被检可疑布鲁氏菌的属性;Vir B-PCR方法虽然快速、敏感、比较安全等,但是只能确定布鲁氏菌,而不能鉴别菌株属性;AMOS-PCR方法快捷、经济、安全、便利、特异,敏感,且能鉴别菌株属性。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能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常用的布鲁氏菌病原检测方法包括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的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布鲁氏菌检测、菌种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区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通用型布鲁氏菌、不同种型布鲁氏菌及布鲁氏菌疫苗菌株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人与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及时准确诊断对防治和净化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病原学和免疫学两个方面对布鲁氏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马梨形虫病的流行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病原学诊断可快速诊断病例,但大量检测时操作较为困难;ELISA 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诊断方法;CFT可准确诊断早期(急性)感染,但无法识别经过药物已产生抗补体反应的个体;PCR方法可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敏感性较高,但操作较为复杂;real-time 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但所需仪器昂贵;LAMP技术敏感、简便、快速,但常出现假阳性结果。除病原学检测外,以上方法大多不适于田间检测。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成本低廉的田间检测方法,未来研究方向将主要侧重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林蛙红腿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主要危害体质瘦弱的幼蛙及成蛙.目前,对林蛙红腿病的临床诊断还是依赖临床观察、解剖及一般细菌学检查方法,其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均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也存在灵敏度低、非特异性反应多等缺点.PCR技术的发展为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试验旨在初步建立林蛙红腿病的PCR检测技术,为进一步开展红腿病病原AH基因的表达以及进行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染病,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要以早期检测,及时发现为主。目前关于布病的检测方法主要以细菌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为主,但这些检测方法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而且检测费用高,检测时间长,难以在基层开展。荧光偏振法是一种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新方法,具有操作便捷,反应迅速的特点,可将其推为基层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灵敏特异的ELISA、FPA、PCR、核酸探针技术、胶体金标记技术及新型可视化LAMP等,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该病的检测工作也是预防其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综述了免疫学ELISA、胶体金、PCR等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均能准确、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