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奶牛的生产发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是增加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了解和掌握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不仅能规范奶牛饲养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实现奶牛高产发展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以提高奶牛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促进奶牛高产的几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原州区奶牛生产得到发展,奶牛饲养总量达到了285头,但普遍存在饲养管理技术陈旧、泌乳期短、产奶量低的问题。为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奶牛生产的发展,现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饲养管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对养殖业扶植力度不断提升,为我国奶牛饲养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并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的生产性能尤为重要,饲养人员在具体饲养过程中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其中给予奶牛益生菌就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饲养人员根据奶牛实际生长情况,在其日粮中加入复合益生菌。本文简要概述了复合益生菌的作用,并探讨了在奶牛日粮中合理添加益生菌的注意事项,以期能为奶牛饲养者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畜牧业结构的调整,奶牛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较大的养殖密度下,奶牛生产生活环境对奶牛健康水平、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奶牛场除了要科学选址与合理建厂,还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为奶牛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饲养环境。从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大气五个方面分析奶牛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以期为奶牛科学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图书目录     
《中国乳业》2004,(3):53-54
饲养管理A类A002奶牛饲养技术手册A003高产奶牛饲养技术A004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手册A005科学饲养奶牛技术问答A006怎样办好一个养牛场A007实用养牛科学A008现代奶牛生产A009现代乳牛学A012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及其应用A014奶牛规模养殖技术A015提高牛奶产量20%的日本双轨饲养技术附光盘一张A018奶牛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A019家庭奶牛饲养指南A020优质牛奶生产技术A021奶牛饲养与繁殖技术指南A022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指南A023牛繁殖实用新技术A024牛胚胎高效移植技术A025高产奶牛生产大全A026奶牛精养技术指南A028奶牛标准化生产技术A029奶…  相似文献   

6.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当中的散栏式饲养管理模式,在国外奶牛养殖产业发达的国家是一项普遍应用的技术,它为改善奶牛饲养环境,提高奶牛单产,实现奶牛产业的安全、健康、高效生产提供了可执行的途径,是奶牛饲养模式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内近年来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和饲养者认可了散栏式的饲养管理模式,把国际先进的散栏式牛舍生产工艺和散栏牛舍建设技术,以及与之配套的散栏式饲养管理技术引入了中国,一步步改善着国内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散栏式饲养管理模式也将是中国奶牛饲养行业的发展方向,将为中国奶牛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上半年,辽宁省奶牛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奶牛存栏、奶牛规模化饲养比例、牛奶产量及奶牛价格等都出现一定幅度提高。同时,奶牛生产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原料奶收购价格提高的幅度不大,而奶牛饲养成本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于2011年同期,奶牛饲养效益增幅明显下降,但总体饲养效益水平仍比较理想。1上半年奶牛生产形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北方冬季奶牛管理的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奶牛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奶牛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奶牛饲养管理知识备受关注。奶牛虽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环境温度在8~17℃时才能发挥最佳生产性能。有些养牛户饲养的奶牛进入冬季后,出现产奶量大幅度下降的非正常现象,致使饲养效益下降。现将北方冬季奶牛饲养管理的要点总结如下。1牛舍防寒保暖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牛奶制品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在奶牛养殖中,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和疫病预防不科学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水平。本文提出了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以及常见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发展奶牛生产是一条低成本、效益高的行业,已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掌握奶牛的高产饲养管理技术与措施,方能赢得奶牛业高产发展的主动权。对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餐桌文化的要求逐渐的升高,市场上对于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奶牛饲养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生产中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奶牛的饲养,导致临床中许多疾病的频发。在奶牛饲养中,奶牛生产瘫痪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代谢性障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害,减少养殖效益,应加以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2.
DHI体系在国外已经发展了60多年,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提高奶牛的育种水平、改善牛奶的品质、保证奶牛的健康以及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效果。现介绍DHI奶牛生产测定技术的开展意义,给奶牛养殖带来的好处,在奶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注意事项等,从而使我们认识到DHI体系是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工具,可对奶牛的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管理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A类A002奶牛饲养技术手册A003高产奶牛饲养技术A004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手册A005科学饲养奶牛技术问答A006怎样办好一个养牛场A007实用养牛科学A008现代奶牛生产A009现代乳牛学A012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及其应用A013动物磷营养与磷源A014奶牛规模养殖技术A015提高牛奶产量20%的日本双轨饲养技术(附光盘一张)A018奶牛无公害饲养综合技术A019家庭奶牛饲养指南A020优质牛奶生产技术A021奶牛饲养与繁殖技术指南A022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指南A023牛繁殖实用新技术A024牛胚胎高效移植技术A025高产奶牛生产大全A026奶牛精养技术指南A027奶牛饲养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奶业产业化发展,奶牛庭院式养殖方式正由分散饲养向以小区为载体的规模化、规范化养殖过度。小区内奶牛实行集中饲养,分户经营核算管理,是全新的发展个体奶牛生产经营模式。但目前奶牛养殖小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乐都县农户奶牛饲养中常见错误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乐都县奶牛饲养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良种奶牛饲养已突破2 000头,已成为乐都县农户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乐都县目前尚没有规模化的奶牛场,奶牛饲养仍停留在家庭饲养水平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农户家中饲养奶牛,生产的牛奶品质不高,发展缓慢,畜牧业总体水平较低.笔者就乐都县农户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错误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达到农户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奶牛围产期饲养作为奶牛生产的关键一环,在养奶牛过程中尤为重要,围产期饲养奶牛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奶牛全程围产期饲养能够精细化,可以使奶牛减少患病概率,维护牛体健康,为产后充分发挥泌乳性能,实现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保证了奶牛生产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对于乳制品的强烈需求,奶牛的饲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饲养量逐年增加。但是在发展奶牛业的同时,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奶牛的健康以及饲养效益。目前,随着我国奶牛的规模化饲养步伐的持续加快,生产中必须保证落实好奶牛各项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养牛户的经济效益。而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常见且易发的疾病,饲养者应该了解引发乳房炎的影响因素,并且掌握正确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由于饲养管理条件较差、饲料营养的不足或不平衡而使该病的发生率较高,约占20%~50%。这样就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奶牛不孕,严重时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笔者从事养牛生产20多年,针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奶牛子宫内膜炎应以预防为主,减少其发病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科学规范化饲养奶牛饲养奶牛应采用科学的方法饲喂,给以营养平衡的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饲草等粗饲料、或全混合日粮。如果饲养…  相似文献   

19.
李军  何涛 《北方牧业》2007,(11):21-22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奶牛养殖数量快速增长,但大多数奶牛养殖户由于缺乏饲养奶牛的常识和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产奶量低、疾病多等),使饲养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为了帮助广大缺少实践经验的用户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就奶牛生产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奶牛养殖是畜牧业中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是一个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的产业。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个核心。奶牛是一种生产周期长的家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变化很大。为了取得好的养殖效果,人们把奶牛的生产周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奶牛提出不同的饲养管理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奶牛的工厂化养殖中各阶段奶牛的划分及饲养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