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如何净化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已成为渔业养殖环境和生态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池塘水质净化方法研究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各种水质净化方法的处理原理和处理效率,并就水产养殖水体处理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青虾池塘2茬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青虾、似刺鳊鮈的生物学特性,遵循"空间互补、饲料互惠、效益互促"的原则,开展青虾池塘混养似刺鳊鮈技术探讨,旨在优化青虾池塘养殖模式,也为保护、开发、利用似刺鳊鮈资源寻求适宜的方法。通过养殖试验,总结了青虾与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技术,具体包括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水草种移植、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等方面内容,以期对提升青虾池塘养殖效益、调优水产养殖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推广似刺鳊鮈池塘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青虾池塘精养的基础上,通过移栽水生蔬菜、设置人工虾巢、搭配养殖滤食性鱼类和底层中小型杂食性鱼类等,进行青虾-蔬菜-鱼多营养级生态混养,有助于保持池塘水质和养殖环境优良,促进青虾健康成长。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投饲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采收)上市等环节,对青虾-蔬菜-鱼多营养级生态混养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青虾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淡水水域,是目前调整产业结构而进行推广的池塘养殖新品种,2011年,裕安区固镇镇试养了2000亩青虾,采用立体养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广大养殖户在当年便获得了可观的效益。2012年,全镇养虾户大大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此,我们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 1、虾池选择 青虾池选择通风、性能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且无水质污染的池塘。  相似文献   

5.
一、模式对比 传统的青虾养殖模式以池塘单养模式为主,单养生产以“池塘一次引种、自繁自育、捕大留小”的方式进行.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池塘中青虾的规格参差不齐,成虾、仔虾混杂一塘,使池内青虾养殖密度迅速增大,生长期密度无法控制,饲料投喂等养殖管理措施无法精准到位,仔虾与成虾争食、争空间.青虾密度和数量难以估算,造成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等措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池塘水质调控困难、饲料转化率低等后续问题,并且成虾规格小型化,商品价格大为降低,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和青虾均具有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人们喜食的名贵水产品,市场价格一直坚挺,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在蟹池内套养青虾,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安静、无污染的环境。池埂宽实,池底平坦,土质为偏碱  相似文献   

7.
刘辉  金艳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69-169
从池塘条件、虾种投放、饲喂、水质调节、病害防治和起捕等方面介绍了青虾池塘养殖的高产养殖技术,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高效养殖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动下.溧阳市青虾养殖技术不断优化.特别是青虾、轮叶黑藻轮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改善了池塘水质.提升了青虾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武夷山市三兴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池塘养殖面积120亩。2012年采取双季青虾养殖模式,获得亩产青虾50公斤,亩产收益2800元,成为了我市青虾养殖的领头人。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每亩面积3-6亩,水深1.2-1.5米,常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有独立进排水,每口池塘配备增氧机。2.池塘消毒:根据春、秋两茬虾(1月-6月,7月-12月)的养殖要求,每年12月底和翌年6月中旬前后分别用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虾、蟹、沉水植物与生态浮床组合种养模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青虾+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3种养殖模式,研究了生态浮床组合系统在虾蟹养殖中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对虾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虾+河蟹+沉水植物+生态浮床的池塘水体净化效果较其他两个池塘更为明显,在虾、蟹混养与生态浮床组合养殖模式下,浮床植物鸢尾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盐吸收效果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CODMn基本保持稳定并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叶绿素a为5 μg/L,水质控制效果明显;并且虾产量达850 kg/hm2,蟹产量达930 kg/hm2,综合效益高于传统单养青虾或传统虾蟹混养.  相似文献   

11.
青虾池塘养殖是上海市青浦区的特色产业。为更好推动青浦区青虾养殖产业发展,开展了青虾池塘双季养殖模式的探索,并总结和介绍了青虾池塘双季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任启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43-43,50
介绍了青虾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选择、池塘整理、培肥水质、苗种放养、栽种水草、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及时捕捞上市等,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池养青虾的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青虾摄食、栖息生态习性设计池塘青虾养殖工艺,养殖实践表明:(1)采用虾苗一次放养,每1000m^2池塘面积投放4.5-7.5万尾虾苗,饲养期间采用地分期分批捕捞的方法,青虾养殖池塘每1000m^2净产为90-150kg,其中60-70%的商品虾规格可达2.0-2.5g以上。(2)采用一年二茬养殖青虾的方式,每1000m^2净产可达204.3kg左右,但操作较为复杂。(3)青虾高产养殖池塘以面积6  相似文献   

14.
按青虾摄食、栖息生态习性设计池塘青虾养殖工艺,养殖实践表明:(1)采用虾苗一次放养,每1000m^2池塘面积投放4.5-7.5万尾虾苗,饲养期间采用地分期分批捕捞的方法,青虾养殖池塘每1000m^2净产为90-150kg,其中60-70%的商品虾规格可达2.0-2.5g以上。(2)采用一年二茬养殖青虾的方式,每1000m^2净产可达204.3kg左右,但操作较为复杂。(3)青虾高产养殖池塘以面积6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池塘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和大时延系统,很难用传统方法建立水质预测的精确模型.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非常适合处理水质预测等复杂问题.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自适应的动态学习方法和模型优化,采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水产养殖水环境因子pH值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中输入测试样本,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基于自适应BP算法的水产养殖水质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能有效地预测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随机采集呈绿色、白色、茶色、黄色4种常见水色的青虾养殖池塘水样,测定水质p H值、氨氮、NO2-3项理化指标,开展青虾养殖池塘常见水色与水体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呈绿色、茶色水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平均值低于阈值,超标水样比例较少,为优质水色,需要保持水色。呈白色和黄色水样氨氮平均值分别高于氨氮阈值1.86倍、3.74倍,超标水样比例显著高于绿色与茶色水样,为劣质水色,需要进行水质调优。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1998,(8)
青虾作为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养殖者的青睐。由于青虾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对溶氧要求较高,需要经过多次生长蜕皮等,因此,搞好青虾养殖工作的关键一环,就是抓好养殖池塘的水质管理。1.彻底清塘青虾喜沿池塘浅水边爬游,需要有较宽的富氧层。因此,要求池塘面积适中,池底淤泥较少,坡比较大,一般为1:2.5~3的池塘作为养虾塘。虾塘最好在冬春季节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河蟹养殖效益,提高河蟹品质,开展了河蟹池塘种草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水草、套养青虾和鲢、鳙鱼,池塘养殖水体明显改善,河蟹规格大、品质好,增产增效明显。该技术投资成本少,操作简便,养殖户易接受,改善池塘水质效果明显,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池塘淡水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梅  傅泽田  何有缘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07-18010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池塘淡水养殖水质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池塘水质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德尔裴法对水质因子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重要程度法和实测值相对隶属度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池塘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设计和实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某企业淡水养殖池塘水质的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