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重庆市2008年、 2013年和2018年A级景区点位数据,从重庆市及四大片区两个视角出发,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其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变.结果表明:重庆市A级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总体布局"西南密,东北疏"; 10年间主城片区以及渝东北片区景区分布先分散后极化,渝东南片区以及渝西片区景区不断聚集,并且聚集程度逐渐加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不断从主城片区扩散,基本形成覆盖主城片区及渝西片区的全域核心密度圈;景区分布重心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略有偏移;地形地势、旅游政策、经济水平以及交通格局对A级景区的空间凝聚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不仅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该研究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A级旅游景区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征;(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集聚区呈现"三大四小"的特点,总体空间格局为中部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3)区域地形条件、水体资源禀赋、交通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程度.基于对长株潭城市群98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梳理和定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地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长株潭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整体呈现中心集中、周边分散、小型组团的分布格局,分布最集聚区域为长沙中部开福区、天心区和芙蓉区的交界处;(2)市域尺度上,3市各设区市内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具有不均匀、不平衡分布的特征,其中,长沙市为随机型分布,株洲市与湘潭市则为凝聚型分布,在3市中长沙市景区的数量与质量均占明显的优势地位;(3)长株潭城市群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产业条件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630家省级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估算、近邻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均衡度、热点、关联地理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不同因素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空间分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①江苏省创意休闲农业整体上呈聚集型分布,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态势.在市际间分布较为分散,具有较好的均衡性.②水系、海拔、道路、高等级景区和城镇客源等地理要素与创意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关联紧密.③旅游市场、人才资源与文化禀赋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意能力、农业基础与社会经济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规划布局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琳  李帅  刘骐珲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183-185
A级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空间分布和可达性将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以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不平衡指数、可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可达性.结果表明,甘孜州A级旅游景区呈现明显空间聚集,中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聚集特征尤为明显,且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北部石渠县、西部白玉县及南部得荣县旅游景区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山东省1 207个旅游特色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特色村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经历慢速增长(2008—2011年)、中期过渡(2012—2013年)、快速增长(2014—2017年)阶段,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②空间密度呈“环山呈带,沿海多点”分布格局;形成环鲁中南山地丘陵外围旅游特色村高密度带,威海、青岛、五莲多点分布。③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冷热点格局呈以鲁中南热点县域为中心,由热点至冷点向外辐射“三环两点”结构。④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形成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主导作用,高级景区与客源起导向作用,致使旅游特色村空间格局呈沿山地集聚、沿河、绕城、环高级景区分布。  相似文献   

7.
孙园园  王颖 《农业与技术》2023,(15):141-145
以东北三省3批共26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估计、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目的地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北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表现为1个高密度区和5个次高密度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整体上表现出“西多东少、南密北疏、西南多于东北”的特点。4类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核密度呈“一高三低、分异明显”的特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源距离和高级别景区距离为负向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  相似文献   

9.
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借助罗伦兹曲线、地理集中指数及GIS、SPSS软件,基于空间维度对黔南州空间分布特征及格局进行探究,构建指标体系获取驱动力因子。主要结论有:(1)黔南州星级酒店呈现不均衡集中分布态势且集中于主城区与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2)星级酒店有明显的冷热点格局,其中热点地区呈“大”字型格局,冷点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两大圈层;(3)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星级旅游景区数量及入境旅游人数。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探究了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表明:(1)各类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数量比较均衡,280个示范项目在地理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且西部多于中部和东部。(2)示范项目高程较高,主要分布在各大山区和高原地区,其中各省交界地带和边缘地带分布最为集中。(3)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有经济、旅游资源、地形海拔、交通及政策5个因素。(4)建议依托当地地方特色,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景区、能人、合作社、公司的带头作用,注重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空间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并结合ArcGIS 10.2空间分析工具探究了全国280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表明:(1)各类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数量比较均衡,280个示范项目在地理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且西部多于中部和东部。(2)示范项目高程较高,主要分布在各大山区和高原地区,其中各省交界地带和边缘地带分布最为集中。(3)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主要有经济、旅游资源、地形海拔、交通及政策5个因素。(4)建议依托当地地方特色,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发挥景区、能人、合作社、公司的带头作用,注重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规模度指数、洛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省域层面上,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呈现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格局;浙东北地区3A级景区村庄分布数量与集聚程度均高于浙西南地区,杭州、绍兴、衢州、宁波等4市的3A级景区村庄数量超过了全省的50%。市域层面上,3A级景区村庄分布类型大多数为均匀型,仅杭州、衢州、台州等3市为集聚型。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影响较大。建议从空间结构、规模数量的角度结合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优化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地区受先天气候条件制约,是传统意义上的冰雪旅游后发地区,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在实现新模式下的快速发展,展现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结合2022年冬奥会契机,重点观测2010、 2015、 2019、 2022等年度时间截面,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空间特征、拓展趋势及驱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国南方冰雪旅游发展集聚分布趋势与3大阶梯地形高度契合,形成3种发展模式.(2)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向低纬度方向呈均匀化发展趋势,从较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地区、从具备自然优势的地区向具备需求优势的地区过渡.(3)南方冰雪旅游景区分布重心主要受户外冰雪旅游景区分布影响,室内冰雪旅游景区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大.(4)南方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地形、坡度)和社会因素(省会城市GDP、省会城市人口密度、省会城市技术水平),同时也受气候因素(温度和降水)影响.(5)相较于北方传统地区,南方以其自然、经济和技术等独特条件,具备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以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优化福州市旅游景区发展格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过程】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A级旅游景区的演化特征,并运用ArcGIS 10.5和SPSS 18.0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在时间上可以分为低速增长、快速增长和平稳增长三个阶段;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均匀分布向集聚分布演化,但在区县层面上有由集中向均匀分布的趋势;在布局趋势上,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并呈现出向外扩张的趋势,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特征;在影响因素上,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和交通条件等因素会对其演化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集度、优越度和规模度3个指标对楚雄市星级农家乐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优越度与规模度偏小;凝聚分布表现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及交通沿线型3种类型;经济状况、旅游资源、供求关系、交通及区位条件均可对其分布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布局、提升效益、均衡发展等建议,以期促进楚雄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填补浙江省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因素研究的空白,以期为浙江省民宿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分析、规模度指数、人均占有率指数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浙江省空间分布特征与各地级市空间分布结构两方面对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结构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精品民宿总体呈现集聚型分布,金华市、绍兴市、温州市3个地级市呈现均匀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均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和海边;浙江省精品民宿整体规模度呈现"人"字形分布;浙江省整体人均占有率空间呈现三市鼎立之势;湖州市的整体空间分布最优,绍兴市和台州市较差;浙江省精品民宿空间分布形成因素中,自然要素主要分布在386~637 m的低山和丘陵处以及浙江省海岸线;人文要素主要是茶文化、本土文化、禅文化、竹文化、石文化、海文化、归家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差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中部地区2010~2016年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运用GeoDa空间分析软件、地理探测器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研究表明:(1)中部地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在不断扩大,但群组间差距在不断缩小;(2)中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高值聚集主要在长株潭城市群周边,低值聚集主要在安徽省和河南省交界处以及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3)土地投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最为显著,科技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较弱。在研究期内中部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土地经济密度和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人口流失和科技水平滞后是制约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NMDS方法研究了福州市居民对福州市旅游景区的认知。通过空间定位图分析发现,在居民的认知中福州市10家旅游景区被聚合为3个组群:自然风光类旅游景区组群、人文风貌和自然风貌旅游景区组群、海岛风光旅游景区和博物馆旅游景区组群;在当地居民对旅游景区的感知情况方面,有4家旅游景区的感知率小于60%;在到访情况方面,旅游景区到访率只有3家大于70%,有2家介于35%和55%之间,有5家小于30%。通过特征属性和旅游景区之间的配适分析与水平距离分析发现,居民对前2个组群的评价较高,对后1个组群的评价较低。据此提出了福州市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