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水稻稻瘟病种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水稻稻瘟病,与单一的病害有较大的不同,该病种类相对较多,并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较大的不同,其中水稻稻瘟病在分类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一些症状以及表现形状来完成,由于病毒侵入部位不同,一般分为叶瘟、苗瘟以及粒瘟等。此外,水稻稻瘟病由于发病区有较大的不同,分别在水稻不同时期的不同部位,并且在不同部位出现的症状也会有较大不同,由此可以通过病症表现进行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正在农业经济中,水稻种植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水稻种植受病虫害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水稻种植抗病技术,降低病虫害对它的影响。笔者就水稻种植的抗病技术进行探究。1水稻的病虫害类型1.1水稻的病害1.1.1稻瘟病稻瘟病存在范围较为广泛,几乎全世界的水稻都会受该病害的影响,且该病害不但会危害水稻,还会对小麦等其他农作物有所影响,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稻瘟病能够在多时期并且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会对水稻的高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就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水稻稻瘟病的田间症状,提出了其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后双庙村农民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大面积栽种水稻,但在其种植过程中常会出现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将会给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一、稻瘟病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是对水稻生产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根据受害时期和发病部位,稻瘟病主要有苗瘟、叶瘟、穗颈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在北方地区,水稻主要是种植在东北地区,并且占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很大的比重。因此,种植人员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水稻的生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而稻瘟病又是水稻非常重要的一种病害,更应该得到更大力度的防治或者灭绝稻瘟病的传染。从而保证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的正常生长,减少了水稻的得病率,能够促使水稻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对水稻的稻瘟病实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的高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到了耕地总面积的26%,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3%。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藉气流和雨水飞溅传播;病原物繁殖率高但寿命不长,对环境敏感,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病害传播距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不仅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而且还会造成水稻产量的下降,使农户遭受经济损失,更会影响我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稻常见病虫害有稻瘟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本文着重分析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治,以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会导致水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绝产。因此,要对稻瘟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从而保障水稻的产量免受影响。本文对黑龙江地区水稻稻瘟病的病原及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对黑龙江地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技了资料支持。再对稻瘟病传统的防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了无人机在防治稻瘟病中的优势,对黑龙江地区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在北方地区,水稻主要是种植在东北地区,并且占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很大的比重。因此,种植人员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水稻的生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而稻瘟病又是水稻非常重要的一种病害,更应该得到更大力度的防治或者灭绝稻瘟病的传染。从而保证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的正常生长,减少了水稻的得病率,能够促使水稻产出更多的粮食。所以对水稻的稻瘟病实行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的高产,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8,(5)
正最近,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发现了水稻稻瘟病菌群体遗传新特征。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群体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稻瘟病菌近百个田间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手段进行验证,发现了稻瘟病菌群体结构主要受水稻类型和品种的选择影响,并且会快速进化的群体遗传学新特征及其传播和流行方式。这一研究成果有望对稻瘟病流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受到病害的侵蚀后减少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黑龙江地区的水稻种植常见病害有水稻立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不仅会制约其产量的提升,还对其生长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是一种以真菌为主的病害,是一种普遍性的水稻病害。而水稻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主要食物,一旦稻瘟病大面积的爆发,将会对粮食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粮食安全。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总结其发病规律,找到解决的方法。本文就如何做好水稻稻瘟病防治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病害虫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和赤枯病、稻苞虫、负泥虫、稻飞虱等。1、稻瘟病:稻瘟病属真菌病害,俗称火风、扭颈、巴茅花、火烧瘟,是影响我市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以发生。水稻的各个部位都可以发病,秧苗期发生的称苗瘟,水稻叶片得病称叶瘟,稻穗颈部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首,夲文从稻瘟病的危害时期和部位、危害症状、侵染与传播途径、品种气候栽培管理对稻瘟病的影响,稲瘟病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简要介绍清流县稻瘟病危害和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 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 )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稻瘟病菌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合适,就能完成菌量积累过程而造成病害的流行。稻瘟病有以下特点:侵染频繁,潜育期短,能够借气流和雨水飞传播;病害传播距离远。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释放、传播和侵染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空中孢子浮游量的监测,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的时空动态,了解初侵染菌量或再侵染的菌量,有助于制定最佳的防治时机,有效地进行病害的控制和管理。掌握和运用稻瘟病孢子和气候条件来预测预报病害发生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防治不好,将会对水稻的生长及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产量及品种的稳定。水稻病虫害很多,本文就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防治措施,为水稻生产提供防病指导,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正>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现已知的稻瘟病种类有19种之多。水稻从发芽到收获期间都可能受到侵害。稻瘟病寄生在水稻的体内,由于寄生的位置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菌稻瘟、叶稻瘟、节稻瘟、谷粒瘟、穗稻瘟。而穗稻瘟中又分枝梗瘟和穗颈瘟,这种病有两种形态:一是菌丝潜伏在水稻体内部,吸收水稻养分;二是分生孢子,生长在稻叶表面传播病。  相似文献   

18.
<正>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在北方,水稻主要种植在东北部,在东北部占很大比例的粮食作物。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植者应更加重视水稻的生长和保护。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防治稻瘟病应进一步努力。为了保证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的正常生长,降低水稻的病害率,可以促进水稻多产粮食。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稻瘟病防治措施,有利于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的高产,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稻瘟病是水稻易传染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属于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其在水稻生长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并且根据疾病的发病时间和部位的不同,严重时将导致大量瘪粒或白穗,使得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由于生物种类多样性,宝应县的主要栽种品种抗药性下降,稻瘟病风险逐年增加,尤其是2014年稻穗瘟比较严重。笔者从稻瘟病发病症状出发,结合近年来宝应县地方气候条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预防措施,为较好的控制该病提供指导~([1])。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大田条件下,于元阳梯田稻田紫外辐射试验站种植当地传统稻种——白脚老粳,在水稻叶片不同感病时期(稻瘟病菌侵染前、侵染过程中、感病后)进行UV-B辐射(5.0 k J·m-2)增强处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互作体系中水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稻瘟病的病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侵染前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显著抑制了水稻的株高、穗数、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增加,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显著升高,但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稻瘟病菌侵染的同时进行UV-B辐射(UV-B/菌)处理,水稻在双重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与UV-B辐射处理差异不显著;感病后进行UV-B辐射(菌→UV-B)处理,水稻生长情况与自然光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抑制,q P显著降低,叶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升高;UV-B辐射显著降低水稻叶片稻瘟病病情指数,不同感病时期进行UV-B辐射处理,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可见UV-B辐射与稻瘟病菌复合胁迫抑制水稻生长和光合作用,但稻瘟病的流行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