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霞 《大豆科学》1996,15(1):91-95
本文对1988~1994年间,黑龙江省7个地区,60个县市主栽的22个大豆品种的脂肪,脂肪酸组份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主栽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高。92个品种脂肪平均含量为20.73%。不同大豆品种亚麻酸含量变异系数大,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间亚麻酸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92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是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试验采用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法以黑龙江省各地区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对豆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亚油酸含量较高,是构成我省豆油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但油酸稍低而亚麻酸偏高。不同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差异,在试验的69个栽培品种中,有10个品种不但亚油酸含量高于51%,亚麻酸含量低于8%,而且蛋白质,脂肪总含量高于61%。大豆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脂肪酸含量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地评价和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奠定基础.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100个大豆品种(系)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组分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中的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不同大豆品种各脂肪酸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24%,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57%.通过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蛋自质与油份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14-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18-2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对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其它脂肪酸降低,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耐盐 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FA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在不同盐浓度下相关方向有异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品种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中国25个省区70个在当地种植的大豆主要生产品种的蛋白质及其组份、脂肪及其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与多数氨基酸呈负相关趋势,尤其是蛋、色、胱氨酸等为人们所重视的氨基酸均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趋势。2.苏与赖、亮、色与蛋氨酸呈显著的正相关。3.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4.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丽君  赵乃新 《大豆科学》1993,12(3):232-236
利用我国东北高油大豆品种(系)和国外低亚麻酸突变体及其同位基因系,对始花五周后的最大叶片的叶质重、叶绿素和种子的脂肪、脂肪酸、脂肪酶、亚油酸氧化还原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亚油酸含量与叶绿素b、亚油酸氧化还原酶活性、结荚至成熟期的日照时数呈相关。而亚麻酸含量则与叶质重、结荚至成熟期间的累积温度呈正相关。大豆脂肪含量与叶质重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脂肪酶活性呈正相关。提高大豆种子多聚不饱和脂肪酸R=(18:1)/(18:2+18:3)值是改善油质和提高其含油量的一个较好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6,15(3):213-221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在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 ,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都是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确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 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与生育期性状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  相似文献   

8.
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品质表现优异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173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大豆的脂肪酸及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73份大豆种质进行划分,并建立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结果表明:参试大豆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饱和脂肪酸即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粗脂肪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相关性最大,其中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2个主成分,建立了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并评价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依次为多马卡-托里萨、中兴1号、冀豆3号、高丰1号和商豆1201。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73份大豆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表现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棕榈酸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同时油脂品质的综合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获得优良油脂品质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92个主栽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2010年和2011年的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发掘与脂肪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用以辅助鉴定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脂肪含量变异范围2010年为17.10% ~23.14%,2011年为17.70% ~ 23.04%,两年平均为17.40%~ 23.09%.结合SSR数据的品种系统进化树分析,可以将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总体上分成大于20%和小于20%两类.此外,鉴别出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SSR标记(Satt428-900、Satt502-150),标记指数与脂肪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41*).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不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掌握各脂肪酸成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对黄淮海地区8个省份的2141份大豆品种的粗脂肪与脂肪酸各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大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但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下降.不同省份之间的大豆品种资源在脂肪酸的不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亚油酸、亚麻酸与百粒重和粗脂肪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提高百粒重和粗脂肪含量的同时提高必需脂肪酸含量,采用常规育种技术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豆芽品质特性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黑龙江省适合的芽用大豆品种,提升豆芽附加值和开发潜力,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11个主栽大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发芽率、豆芽产率、感官评定和异黄酮含量等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对豆芽品质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大豆品种蛋白、脂肪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单从发芽率和产...  相似文献   

14.
大豆籽粒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亲缘较远,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小金黄1号和黑林食豆配制杂交组合。脂肪酸含量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_2代各种脂肪酸含量均呈连续性变异并有超亲现象。脂肪酸含量具中等或较高遗传力。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与脂肪含量、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大粒化选择可以提高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油酸含量对亚麻酸含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马淑英  梁岐 《大豆科学》1999,18(2):124-129
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棕榈酸的(16:0),硬脂酸(18:0)及亚麻酸(18:3)的相对含量下降,亚油酸(18:2)的则上升,油酸(18:1)的变化不显著。棕榈有亚上对含量的减少与籽粒发育的天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亚油酸相对含量与发育天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饱和脂肪酸的降低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均极显著。亚麻酸与同酸及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棕酸及硬脂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间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锋  顾和平 《作物研究》1989,3(3):29-32
大豆油是世界主要食用油之一,提高大豆油的品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豆油的质量主要是由各脂肪酸含量的多少决定的。豆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但同时也含有易使油分变质的亚麻酸。因此降低亚麻酸含量已成为大豆品质育种的一个主要目标。大豆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国内外已进行了不少研究,Howell等(1957)、White等(1961)、庄无忌等(1984)、胡明祥(1986)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油酸与亚麻酸、油分与亚麻酸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的正相关。大豆  相似文献   

17.
10个杂交大豆品种的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比活力,低于父母本或介于其父母本之间。杂交品种与父本呈低度正相关,与母本呈中度负相关。18个大豆品种种子SOD比活力与大豆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亚麻酸含量、植株生育日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的品质性状、产量及所在地海拔、纬度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蛋白质以及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含油量、亚麻酸与产量间的遗传性正相关极显著,且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正值,其余性状大都与产量呈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含油量、棕橺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产量、亚油酸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极显著正相关。纬度除与产量正相关显著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豆油是世界上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产量居植物油首位。在大豆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豆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大豆脂肪中的亚油酸和油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脂肪酸如亚麻酸,其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使油脂变质。因此,不断提高大豆脂肪含量,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是大豆品质育种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兰静  王冰  李宛  倪蓓  武爽  孙向东  赵琳  张瑞英 《大豆科学》2022,41(1):107-113
为了解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现状,探寻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的品质优势,扩大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用途,本研究将2020年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与进口大豆(来源于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和俄罗斯)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以高蛋白为主,55%以上品种粗蛋白质含量超过40%.与进口大豆比较,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