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离和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通过稀释分离法从广西北海红树林的高盐泥样中分离到1株细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链霉菌属Aurantiogriseus AY999773具有99%的同源性,因此,BH0951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Aurantiogriseus AY999773的变种。说明放线菌BH0951具有抗菌活性,本研究能为本菌株乃至广西北海红树林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2株放线菌(BH200951、BH200954)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BH200951与BH200954 2株典型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并采用医学药敏试验方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最后提取2株菌株的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其16 S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采用邻接法构建其与其他典型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生长良好,菌落分别呈灰白色和黄色,菌落皱褶,致密坚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2株菌株气生菌丝发达,呈深灰色,成熟后生成孢子丝;能使明胶液化,淀粉、纤维素水解,牛奶凝固而不胨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经测序后比对显示,2株放线菌菌株均属于链霉菌属,其中BH200951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的仙台链霉菌。【结论】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放线菌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进行了鉴定,其发酵产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放线菌。[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平板法从4份土样中分离放线菌,筛选拮抗放线菌并测定其理化特性和抗菌谱。[结果]分离到113株放线菌,获得拮抗菌株23株,其中6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抗性较强。除332#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液化明胶。除323#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胨化牛奶。6株拮抗放线菌的利用淀粉能力都较强。219#和323#可分解纤维素。121#3、23#3、27#和430#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219#和332#分别为28~35℃和35~40℃。6菌株最适生长pH值均为6~7。6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121#、219#抗菌谱较广,对真菌抗性明显。[结论]121#3、27#和430#在初步液体培养中生长良好,产生较高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抗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冰川微生物的生理生长特征及其在极端寒冷环境条件下的冷适应特性,从慕士塔格冰芯分离菌株中选取了5个代表菌株,分别对这些菌株的生长温度和酸度范围进行了观测,并利用微生物冷诱导蛋白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了1对冷诱导基因csp的特异引物,并对其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冰芯中存在3种类型的微生物,其中嗜冷菌为Muzt-D8,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23℃,最适生长温度为15℃;耐冷菌为Muzt-D7,Muzt-G32和Muzt-F01,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0℃,最适生长温度为23℃;宽温菌为Muzt-D84,其生长温度范围为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研究还表明,Muzt-D84菌株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而Muzt-G3菌株则适宜在中性环境中生长;且从Muzt-D84菌株中成功地克隆出了cspA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5.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H21是一株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海洋源细菌,鉴定该菌株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基因,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为应用该菌株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特异引物的基因组PCR法检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菌株合成脂肽的能力;盐酸沉淀和甲醇抽提法从无菌发酵液中提取脂肽粗提物;排油圈法检测脂肽粗提物的表面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有效中浓度EC5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脂肽粗提物洗脱分离,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各组分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能力;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主要抑菌成分的脂肽类型。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选取11对特异引物对菌株BH21基因组扩增,其中7对引物扩增出预期核酸片段;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与相关菌株脂肽基因相似度为96%-99%,扩增产物翻译的蛋白与相关菌株的脂肽合成蛋白相似度为96%-100%,表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H21基因组中含有ituA、bamD、ituC、ituD、fenD、srfAB、yndJ,该菌株具有合成surfactin、iturin及fengycin等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的能力。盐酸沉淀和甲醇抽提从LB无菌发酵液中获得脂肽粗提物,得率为428 mg·L-1。排油圈检测结果显示,脂肽粗提物使橄榄油膜形成排油圈,表明脂肽粗提物具有表面活性。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脂肽粗提物浓度为440 μg·mL-1时,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为82.8%。根据毒力方程计算,抑制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脂肽粗提物EC50为144.39 μg·mL-1。HPLC分离纯化脂肽粗提物获得6个组分,只有组分BH21-2和BH21-3抑制葡萄灰霉病菌的生长,RP-HPLC色谱图分析表明组分BH21-2和BH21-3属于fengycin家族脂肽。葡萄灰霉病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脂肽粗提物浓度为400 μg·mL-1时,对葡萄叶片灰霉病防病效果为100%;脂肽粗提物浓度为220 μg·mL-1时,对葡萄叶片病斑扩展相对抑制率为94.4%。【结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菌株BH21具有合成surfactin、iturin及fengycin等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的基因,该菌株脂肽粗提物对葡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晏爱芬  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793-3795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经初筛和复筛从高黎贡山土样中分离出1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M8,并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M8菌株的菌落呈不规则形,乳白色,表面湿润,边缘整齐;在光学显微镜下,菌株呈杆状,具运动性,革兰氏染色阳性。经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生长pH值为7.5,菌株可在酪素平板上产生清晰可见的透明圈,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为3.71。菌株产高温蛋白酶的酶活力可达34.24 U/m l。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寄主植物的两株野生侧耳属菌株1和菌株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野生菌株均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通过选取不同碳源、氮源以及p H对2株菌株进行培养,最终结果表明菌株1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硝酸钾、p H 6;菌株2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硫酸铵、p H 7。  相似文献   

8.
以橄榄油为碳源,采用富集和复筛的方法,于夏季从海口市食堂和汽修场等富油土壤中筛选出9株高产脂肪酶活性菌株,对其形态、生长和16SrR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菌落皆呈暗绿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单细胞,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高于42℃,9株菌株的16SrDNA序列完全一致,皆为绿脓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措施,采用马铃薯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具有耐Cd2+和Cu2+菌株,对该目标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长特性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该菌株对Cd2+和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所获得的目标菌株属于酵母菌类,最适生长pH为8.5,最适生长温度为28℃。该目标菌株对Cd2+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6mmol·L-1,对Cu2+的最高耐受浓度为4mmol·L-1。该目标菌株对Cd2+和Cu2+的最大吸附率和最佳吸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两株苯酚降解菌112和237.两株苯酚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在苯酚浓度为2000 mg/L 时,112菌株的生长迟滞期为30 h,而237菌株生长停滞期很短;112菌株生长速率快,其最适生长pH值为6.0~6.5、最适生长苯酚浓度0~0.5 g/L;而237菌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最适生长pH值为8.0~8.5、最适生长苯酚浓度1.0~2.0 g/L.低浓度时,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细菌对苯胺的降解率升高;但当苯酚浓度大于2.0 g/L时,苯酚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导致苯酚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王笑颖  雷白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7-16128,16130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的链霉菌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土样中分离链霉菌,再将获得的链霉菌接种在含有右旋磷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取上清液采用纸片法进行生物检测。[结果]通过对抑菌圈产生情况的分析,初步确认从土样中分离获得的121株链霉菌中有4株能将无抑菌活性的右旋磷霉素转化为有抑菌活性的左旋磷霉素。[结论]该研究为工业上磷霉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农用抗生素新品种。[方法]对该实验室2005年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BM10生防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链霉菌BM10菌株的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基本一致,但在菌落颜色、产黑色素和棉子糖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BM10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67%。[结论]初步判定BM10菌株为白浅灰链霉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农用抗生素新品种.[方法]对该实验室2005年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BM10生防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链霉菌BM10菌株的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基本一致,但在菌落颜色、产黑色素和棉子糖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BM10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67%.[结论]初步判定BM10菌株为白浅灰链霉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放线菌对海水养殖病原弧菌(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抑制效果,从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FH),并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以抑菌活性为导向对放线菌F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测量发酵沉淀菌丝体干质量,获得了FH菌株生长曲线,同时研究了发酵产物保存温度及时间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FH发酵产物在灭菌海水中对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FH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0~15 h为适应期,15~72 h为指数生长期,72~120 h为稳定期,120 h后为衰亡期;抑制弧菌效果试验显示,FH菌株发酵正交试验的最优条件为温度25℃、p H 7.5、装液量30m L(250 m L三角瓶);在正交试验最优条件下,FH菌株发酵培养72 h获得的粗提物抑制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效果最好;FH菌株发酵粗提物在4℃和-20℃下保存60 d和在室温保存7 d,其抑菌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00 m L灭菌海水中,FH菌株发酵产物2 m L可有效抑制哈维弧菌和灿烂弧菌的繁殖。研究表明,海绵放线菌及其发酵产物在海水养殖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4个不同地区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0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微弱放线菌,采用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及利福平(Rifampicin)三重抗性法对其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后,1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显示了抑菌活性,其中1号放线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抗性分别为40、10和150 g...  相似文献   

17.
从河南省许昌地区的小麦田土样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稳定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SCY505。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序列分析,对菌株SCY505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的拮抗谱。结果表明,SCY505的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直生或呈螺旋状,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16S rDNA序列长度1521bp(GU045548),与淡紫灰链霉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7%,ISR序列长度372bp(GU358067),与淡紫灰链霉菌亚种(U93347)的ISR序列同源性为82.9%,初步认为SCY505是淡紫灰链霉菌的一个亚种,暂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许昌亚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sub sp.xuchangensis)。该菌株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株放线菌对辣椒青枯菌的拮抗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拮抗辣椒青枯菌的生防放线菌,从烟草青枯病和辣椒青枯病重病地块健康植株的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放线菌。结果表明,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一株编号为M3-3①的拮抗菌,其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峙培养24、48、72h后,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2.73、38.80、32.60mm。经16SrDNA序列分析和形态学特征(菌落整体形态、菌丝、孢子和孢子链等特征)观察,将该菌鉴定为淡紫灰(薰衣草)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硫藤黄链霉菌中可能存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调控机制,以链霉菌整合型质粒pJTU2554为载体,构建了硫藤黄链霉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以模式菌株变铅青链霉菌为异源表达宿主,通过生物活性筛选获得9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异源表达突变菌株,同时通过PCR筛选获得多个含有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子。TLC及HPLC-MS分析发现6个携带有aureoth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cosmid,通过异源表达在变铅青链霉菌中成功合成聚酮类抗生素aureothin,证实文库异源表达及筛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链霉菌4301菌株的抑菌活性与液体发酵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链霉菌4301菌株的代谢产物,固体培养4301菌株.结果表明,4301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菌圈透明,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5mm.以荔枝霜疫霉菌为指示菌,对菌株4301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成(w)为:葡萄糖2%、可溶性淀粉2%、黄豆饼粉浸液3%、蛋白胨0.3%、FeSO40.001%、NaCl 0.2%、CaCO3 0.25%、K2HPO40.0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96 h、发酵温度为28℃、接种量(w)为8%、装液量为75 mL,优化后4301菌株对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8.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