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从1980年开始研制茶叶连续揉捻机,1987年在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研制出了第三代样机,定名为6CR—WL往复式茶叶连续揉捻机,1988年9月22日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并取得了专利。该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了手工揉茶的方法,其结构主要由机架、揉捻链板(履带板)、揉捻箱、曲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皮带链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揉捻链板:由长宽高相等的若干个铸铝履带板用链条连接而成,  相似文献   

2.
浙茶绿255型揉捻机(原CRT55型),是中型绿茶初制机械。它适用于国营茶场使用。在有条件的社、队办的绿茶初制厂也可以应用。(见刊头照片) 该机也适用于其他条形茶类的揉捻。一、机器结构浙茶绿255型茶叶揉捻机结构分:传动减速机构、揉盘装置、揉桶装置、加压机构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湖南省茶叶公司于一九八0年八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在新化县第一招待所联合召开了6~(CR)—35型红碎茶揉捻机(以下简称35型揉捻机)鉴定会。会议认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一九七八年三月下达我省研究设计、制造新型红碎茶的揉捻机具  相似文献   

4.
6CR—55型揉捻机系在闽农55型揉捻机基础上作重大改进后于78年下半年试制成功。该机具有结构紧凑美观,使用安全可靠,运输、维修方便等优点。一、使用范围: 6CR—55型揉捻机为茶叶初制专用机械之一,适用于红茶、绿  相似文献   

5.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生产的浙茶绿265型茶叶揉捻机是农机部优质产品。该机是原八机部(农机部)下达援外任务而组织联合设计的。用于红绿茶的揉捻,亦可用于红碎茶的揉条。该机由传动机构、揉盘、揉桶、加压装置  相似文献   

6.
浙江富阳县受降茶机修造厂,综合了国内绿茶初制连续化的特点,取长补短,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反复实践,现已初步研制成“6CS—420型茶叶连续杀青机”和“6CR—840型茶叶连续揉捻机”,这为实现长炒青“一条龙”生产,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双速定时数字显示的茶叶揉捻机为了满足制茶工艺要求,茶叶揉捻机在揉捻不同嫩度的茶叶以及茶叶揉捻的不同时间,都需要不同的转速,以保证揉出的茶叶具有良好的条索与品质。四川省农机研究所和重庆市江津茶机厂设计制造成  相似文献   

8.
6CRX-55、65型茶叶揉捻机是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和杭州茶机总厂最近研制成功的。这两种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除采用电动加压减压外,还新增了“副立柱”机构,克服了揉盖碰桶的弊病,且操作使用方便,现将该加压机构作一介绍。 (一)加压机构的类型目前生产的揉捻机,其加压机构大致分为“龙门式”、“重锤式”和“丝杆滑槽单立柱式”三种。“龙门式”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且揉盖不能摆动,目前仅在大型揉捻机上采用;“重锤式”加压机构在小型揉捻机上有所应用,但揉盖的碰撞现象较严重;“丝杆滑槽单立柱式”加压机构,虽然结构简单,操作方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目前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揉捻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6CR-40型茶叶揉捻机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对茶叶揉捻机进行三维建模,运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茶叶揉捻机的揉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求各试验因素对茶叶揉捻机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运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求解,获得揉捻质量最佳的结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揉桶转速为42 r·min-1、棱骨高度为10 mm、揉盘倾角为3.8°时,茶叶的成条率为88.55%、碎茶率为1.83%。茶叶揉捻机具有较好的揉捻质量。验证试验结果与仿真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一、揉捻机跑茶的现状传统的盘式茶叶揉捻机使用的历史很长,型号也较多,但在揉捻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茶现象。揉捻作业时,揉盘边缘经常堆积着许多跑出来的揉捻叶,这必然影响揉捻程度的均匀性,并使碎茶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操作工人“扫茶”的劳动负担。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机型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外都在寻求解决跑茶的技术措施。在日本,有的揉捻机上配有扫叶装置;在国内,早年乃至现今生产使用中,也有将揉桶下端捆扎一圈密密的棕毛刷,借以完成扫茶动作;在部标NJ143-77《茶叶揉捻机技  相似文献   

11.
浙茶绿245型揉捻机是小型茶叶初制机具。它是一九七二年“全国中小型茶机选型会”推荐的小型揉捻机。该机适应当前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条件,适合社、队办的中小型茶叶初制厂使用。在浙江省茶区,颇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揉捻几乎是所有茶类加工不可或缺的工序,目的是使茶叶紧结成条,体积缩小,外形美观,同时使茶汁部分溢出,利于干茶冲泡。茶叶揉捻使用的设备是茶叶揉捻机,它的发明及在我国的研制推广,经历了极为漫长和艰辛的岁月。一、从我国茶叶的人工揉捻谈起中国的茶叶加工,千百年来一直停留在手工作业状态。揉捻作业是用竹编篾片铺在桌面或置于宽凳上,用手工在篾片上揉搓使茶叶成形。一些无法用手工揉捻成形的粗老茶  相似文献   

13.
茶树品种的选育鉴定,或进行其它科研项目,因试验小区鲜叶的产量有限,所以制茶时不能用现行的茶叶揉捻机进行揉捻。唯一办法,就是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揉捻。手工揉捻由于不同的制茶人员,不同的揉捻次数,和各次揉捻的不同压力、时间等因素往往造成试验茶加工过程的人为差异。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应用机械代替手工揉捻,杭州茶叶试验场于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15.
袁玉聪 《中国茶叶》2006,28(2):31-31
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功效低,通常每桶茶叶的揉捻时间需30—50min;揉桶透气性不好,容易形成闷揉,影响成茶的鲜爽度;从结构上看,盘式揉捻机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茶叶初制机械大多为低速作业,要将电机或柴油机的高转速降到茶机使用的低转速,都必须采用减速机构。初制茶机特点之一是,揉捻机的转速在55转/分左右外,锅式、瓶式和滚筒机具的转速大致在12—28转/分。若以4极电机为动力,就需要50—120的减速比,而烘干机则需要400以上的减速比。所以说,初制茶机减速比要求较大。茶机的特点之二是负荷轻、所需功率小。1975年我们曾对一些初制茶机作过一次功率测定(见表1),可见除55型揉捻机外,其余茶机所需的功耗都不大于1千瓦。茶机的特点之三是短期工作,一般茶区一年累计使用时间不到半年,此外多数农村茶厂的维修力量较弱,使用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7.
揉捻机的型式较多,而曲臂回转式茶叶揉捻机通常由传动、揉盘、加压三部组成。传动部,中、日两国茶叶揉捻机基本一致,都通过蜗轮、蜗杆,或齿轮副减速,带动曲臂回转。只要抓住揉盘、加压这两部分,各自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中、日两国的揉捻机特点是由各自的茶叶风格、制茶工艺过程以及机械制造水平所决定的。笔者认为,研究和讨论以下的问题,对于提高我国揉捻机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市场上茶叶揉捻机自动化程度低、功能单一、人工操作时存在安全隐患等不足,设计一款用于能自动实现茶叶揉捻、出料等功能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基于Solidwork软件,设计该设备的传动机构、挤压机构、揉捻机构及出料机构,对设备的电控系统基于西门子PLC控制器进行设计。最后,经试验样机生产验证,证明该设计能实现预设生产目标,设计对其他茶叶加工设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往揉捻机的加压机构通常为手工操作。由于操作手柄随揉桶三角架转动,操作时较不安全也不方便;而且往往不能按照揉捻工艺要求及时调整压力,影响了揉茶质量;尤其在一人管理数台揉捻机时,操作频繁,更是感到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6CR-55A型揉捻机,该揉捻机现由浙江嵊县茶机厂制造,并于1981年8月通过了浙江省新产品鉴定,投入批量生产。6CR-55A型揉捻机采用离心重块所产生的向主动力矩实现自动加压,重压时压力恒  相似文献   

20.
《茶叶》1980,(3)
在茶树的育种试验和其他各试验中,每次采摘的鲜叶数量较少。由于现行的茶叶揉捻机不能加工,只能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这样就会造成品质上的差异,妨碍茶样的可比性和对结果评定的准确性。为此应省农业局的委托试制相适应的茶叶揉捻机。七七年八月,试制完成了三台杭茶215型茶叶揉捻机,以后又进行了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初步测定,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