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7-387,389
[目的]对杜仲内生真菌ER12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杜仲内生真菌ER12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甘露醇(2)、啤酒甾醇(3)和麦角甾醇(4)。[结论]该方法明确了杜仲内生真菌ER12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代谢产物,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鉴定,分别为:8—O—methylbostrycoidin(1),环(酪—亮)二肽(2),环(苯丙—丙)二肽(3),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4),环(脯—甘)二肽(5),麦角甾醇(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c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Berk.)G.Cunn.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苯环衍生物、两个三萜和一个甾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五个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向硅胶、反向硅胶、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手段从高等真菌黑壳木层孔菌Phellinus rhabarbarinus (Berk.)G.Cunn.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苯环衍生物、两个三萜和一个甾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到的五个化合物进行了化学结构的鉴定,确定了它们的结构.所有分离到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厚朴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一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厚朴内生真菌黑孢霉HPFJ3菌株(Nigrospora sp.HPFJ3)为研究材料,对发酵菌丝体甲醇粗提物中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通过活性指导下的色谱分离,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3种化合物,质谱(M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鉴定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对羟基苯甲酸以及4-羟基-18碳酸。活性检测试验显示,麦角甾醇和对羟基苯甲酸2种化合物对小麦全蚀病菌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麦角甾醇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率达到66.70%;而4-羟基-18碳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无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紫苏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分离自山西太原健康紫苏茎秆的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和现代光谱学技术,对其液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菌丝速率法,测试了分离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紫苏茎秆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22-四烯-3-酮、9(11)-去氢麦角甾醇过氧化物、22E,24R-7,22-麦角甾二烯-3β,5α,6β-三醇、22E,24R-7,22-麦角甾二烯-3β,5α,6β,9α-四醇、麦角甾醇、单油酸甘油酯、α-亚麻酸、对甲氧基苯乙酸和对氨基苯乙酸,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其中22E,24R-7,22-麦角甾二烯-3β,5α,6β-三醇和22E,24R-7,22-麦角甾二烯-3β,5α,6β,9α-四醇对番茄灰霉菌和西瓜枯萎菌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紫苏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12Y25化学成分多样,部分化合物具有植物病原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虫生真菌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法对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虫生真菌Isaria cateniannulata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麦角甾醇、豆甾-4-烯-3-酮、5α,8β-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R)-甲羟戊酸内酯、对羟基苯甲醛、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是从该种中首次分离得到。抗肿瘤结果显示,化合物7、8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结论]该研究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方面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与活性,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结合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L02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anch.),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烟酸(1)、丁二酸(2)、麦角甾醇(3)、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色胺酮(5)、lawsaritol A(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9 μg·mL-1。  相似文献   

9.
纳他霉素又称匹马菌素或游霉素,是一种由纳他链霉菌受控发酵生成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纳他霉素依靠其内酯环结构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化合物作用,形成抗生素——甾醇化合物,从而破坏真菌的细胞质膜的结构。其作用机理是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阻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在焙烤食品用纳他霉素对面团进行表面处理,有明显的延长保质期作用。本文归纳总结出了最近几年关于纳他霉素的研究新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色谱分离技术对分离自健康紫海胆肠道的稀有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以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HDa2的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结构的环二肽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缬)二肽(1)、环(苯丙-亮)二肽(2)、环(苯丙-异亮)二肽(3)、环(苯丙-苯丙)二肽(4)、环(亮-亮)二肽(5)和环(亮-异亮)二肽(6)。对紫海胆肠道放线菌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以上化合物均是从Micromonospora属放线菌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究内生真菌与长春花悬浮细胞互作奠定基础。[方法]从长春花茎杆韧皮部分离出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PDA培养基+长春花悬浮细胞的水提物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薄板层析检测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及发酵液。[结果]从常规PD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11株菌株,而从其他PDA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到内生真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的大型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其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没有检测到长春花生物碱。表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本身不能直接合成长春花生物碱,而可能对生物碱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结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粘插法分离刺五加内生真菌,并对内生真菌的形态进行鉴定,比较不同产地刺五加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5地区刺五加体内共分离出75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2个属及未产孢类群)。  相似文献   

13.
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A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利用老瓜头及其内生真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尿嘧啶苷、L-焦谷氨酸、甲基焦谷氨酸和蔗糖。[结论]明确了老瓜头内生真菌LGT-L4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银杏内生真菌产黄酮情况,对从贵州大学校园银杏树叶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GZUY201进行鉴定及产黄酮的研究。菌株鉴定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HPLC法测定其产黄酮的含量。鉴定菌株GZUY201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菌株发酵液和菌丝体产黄酮苷元槲皮素量可达40.8 mg.L-1和101.7 mg.g-1。银杏内生裂褶菌可产黄酮苷元槲皮素,可作为生产银杏黄酮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樊有赋  陈晔  柳闽生  刘瑜琦  彭琴  徐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53-10955
[目的]探讨银杏内生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方法]报道江西彭泽和九江学院校园产的银杏根、茎、叶、种子4个部位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结果]从银杏(Ginkgo biloba L.)根、茎、叶、种子中分别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62、2、38和14株,共计9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6个目、7个科、22个属。结果表明,银杏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银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在南京紫金山地区采集小颖羊茅(Festuca parvigluma Steud.)的完整植株和成熟种子,通过染色、分离、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等方法探究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inofestucae Chen,Ji et Wang在其体内的分布和种传特性。从植株茎秆、叶鞘、叶片和种子稃片及颖果等部位分别检测和分离到具有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特征的真菌。同时,从含有内生真菌的种子培育实生苗,并从实生苗中检测和分离到类似的内生真菌。通过对tubB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和检测,证明分离自小颖羊茅的样品与其实生苗的分离菌株是相同的N.sinofestucae。上述结果表明:N.sinofestucae遍布小颖羊茅植株地上部分,却不进入根部;内生真菌N.sinofestucae能进入种子,通过种子进行垂直传播,与宿主植物长期互利共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可降解二甲四氯除草剂的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对二甲四氯的降解特性和途径,为除草剂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从被二甲四氯严重污染的飞机草中筛选可降解二甲四氯除草剂的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内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的ITS、TUB和LUS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内生真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二甲四氯的降解条件(温度、pH和营养源);并采用液相色谱标准品比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鉴定内生真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降解二甲四氯的产物。在30℃恒温培养箱中,分别添加内生真菌到不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同时设不添加内生真菌的土壤为对照组,测定二甲四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结果】从飞机草中初筛发现1株内生真菌可很好地降解二甲四氯,编号为E68,结合形态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可将E68鉴定为树状炭角菌(Xylaria arbuscula)。在二甲四氯初始浓度为50.0 mg/L条件下,E68降解二甲四氯的最优条件是pH 5.0、温度28℃和添加0.5%的葡萄糖,7 d后其降解率为97.03%。E68在无机盐培养基中降解二甲四氯的主要产物为4-氯-2-甲基苯。在含有2.5 mg/kg二甲四氯的土壤中添加E68,可明显提高二甲四氯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与不添加E68的土壤相比,在不灭菌和灭菌土壤中分别接入E68后,二甲四氯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提高2.8和2.5倍。【结论】从飞机草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E68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土壤中可有效降解二甲四氯,具有修复环境中二甲四氯污染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银杏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获得522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 了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2株具有抗菌活性,占总数的57.85%,其中12株抗菌效果非 常明显。银杏组织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病原真菌具有活性的内 生真菌比例较高;对大多数供试病原菌都可以筛选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银杏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 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茶叶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采自福建宁德地区的大白毫和福云六号茶叶进行内生菌的分离和脂肪酸鉴定.从7份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细菌、1株真菌.老叶中均未检测到内生菌,芽叶中内生菌数量为26.5×106-139.5×106cfu.g-1.有机种植的福云六号芽叶含菌量是大白毫的1.94倍.常规种植的大白毫芽叶含菌量为97.5×106-139.5×106cfu.g-1,明显高于有机种植的26.5×106-28.3×106cfu.g-1.大白毫带有红杆菌属、微杆菌属、根瘤菌属和贪噬菌属的内生细菌,福云六号仅含有根瘤菌属和贪噬菌属.有11株茶叶内生菌对10种供试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其中放射根瘤菌Eb659菌株抑菌谱最广,具有作为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