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葡萄的病毒病是随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亚地区,又随欧亚种葡萄传遍世界各地。因此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存在。由于病毒病具潜隐特性(latent),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又病毒很难分离鉴定,因此长期不被人们认识。虽在十九世纪前和十九世纪中期已有对扇叶退化症和卷叶病症状的最初描述.但近五十年才知葡萄病毒病的存在。因此对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是落后于其它果树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葡萄病毒病主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是世界性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水果的第二位。葡萄在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感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5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e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a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迄今,还不能对葡萄病毒病进行有效的药剂防治,因此,高效灵敏的检测技术成为解决种苗检疫的基本前提,是防治葡萄病毒病,确保我国葡萄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北冰红’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通过种间杂交,从F5代中选育出的酿造冰红山葡萄酒的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3].其酒质好,深红宝石色,具浓郁的蜂蜜和杏仁复合香气.集安市岭南(鸭绿江沿岸)为半大陆性海洋季风气候,年降雨量780~950 mm,多集中在6-8月,≥10℃积温3135.2℃,无霜期150~155d,素有"吉林小江南"之誉.现将其栽培‘北冰红’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北冰红’葡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通过种间杂交选育的酿造冰红葡萄酒的山葡萄新品种,2008年1月8日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吉登果2008006),适宜在无霜期125 d以上,≥10℃积温2700℃以上的地区栽培。‘北冰红’果粒和果穗平均重分别为1.30、159.5g,成熟时含可溶性固形物22.6%、总酸1.322%,出汁率65.2%,每666.7m2产1.4~1.9t。树上冰冻果实到12月上旬采收,每666.7m2产0.7~1t,果实(汁)含可溶性固形物35.2%~37.0%、总酸1.34~  相似文献   

5.
葡萄扇叶病毒病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鉴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葡萄病毒病是遍布世界为害严重的葡萄病害。现已查明主要病毒病有4种,其中以扇叶病毒病(传染性退化症)为害最重,而且分布很广。感染扇叶病毒的植株减产20—80%,由于它有传染媒介——匕首线虫(剑线虫),因而污染土壤,为害更大。 我国在1983年以前对葡萄病毒病基本不清楚,这两年通过国内、外专家的考察、调查,已证实我国的葡萄病毒病分布甚广,为害十分严重。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葡萄热,  相似文献   

6.
我国葡萄病毒病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0月,国际葡萄病毒和病毒病研究会主席马达里教授(G.P.Martelli)和意大利西西里大学普鲁达教授(U.Pnota)应我国的邀请,来华考察葡萄病毒病问题。作者陪同考察。曾先后到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郑州市园  相似文献   

7.
以“北冰红”葡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设置6个施肥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北冰红”葡萄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冰葡萄园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冰葡萄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了植株的新梢生长量,基本表现为低量施肥(处理1)好于中量施肥(处理4)、好于高量施肥(处理5)、好于不施肥(CK);不同施肥量也影响了冰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与不施肥相比,其它几种施肥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冰葡萄产量,产量并不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5个施肥梯度中,施肥量中等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施肥量最高的产量较高,第三是施肥量最低的产量较高,且这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规律没有趋势,在5个施肥梯度中,施肥量最高的糖酸比最高,其次是施肥量最低的糖酸比较高,第三是对照的糖酸比较高。不同处理对果实的单宁含量影响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北冰红冰葡萄试管苗炼苗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敞瓶时间、基质、温度、水分、光照、病虫害防治、肥料、通风管理等一套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冰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正>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达22.32万公顷。大规模的葡萄生产基地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但在苗木培育及引种方面存在盲目性,忽视葡萄病毒的检疫工作,致使葡萄病毒病也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而蔓延。目前已有90%葡萄品种感染病毒,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受病毒危害的园块减产达30%~50%。1 葡萄病毒病症状我国自1986年以来在葡萄病毒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证实危害我国葡萄的病毒病主要有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病毒、葡萄茎痘病毒、葡萄栓皮病毒等四种。以巨峰发生尤为严重,占5…  相似文献   

11.
辣椒是人们所喜爱、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较大,但常易发生病毒病危害.如果管理水平不高,且在蚜虫大发生时病毒病病害更为严重,它的发生,不仅造成了辣椒的减产,重病田绝收,而且会给种植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病毒病已经成为辣椒病虫综合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辣椒病毒病的毒原种类十分复杂,世界各地已报道的有10多种病毒,我国大陆已发现7种: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X病毒(PVX)、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在生产中尤为常见的是前三种.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发生的病毒病葡萄病毒病在世界上已知的约有20种,发生最广的有卷叶病、扇叶病、栓皮病、耳突病等。在日本,除发现上述病害外,还有无味果病和萎缩病,即已确认有以上6种病毒病。对类似病毒病的症状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葡萄病毒病问题亟等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病毒病是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有的病毒使葡萄减产20—80%;有的延迟成熟,影响着色和风味,糖份降低2—6度;有的使树势衰弱乃至死树。葡萄病毒病是随着欧亚种葡萄起源于中亚地区,又随着欧亚种葡萄传遍世界各地。因此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存在。由于病毒病具有潜隐特性,无明显症状, 因此长期不被人们认识。 直到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才开始知道葡萄病毒病的存在, 并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葡萄病毒病已经成为我国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解决葡萄病毒病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一、 葡萄病毒病的种类、症状、危害…  相似文献   

14.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近5年来国际葡萄病毒病最新确立的病毒属、鉴定的新种及几种重要葡萄病毒形态、基因组、病原、病毒检测技术及防治策略。葡萄病毒已由1999年的17个属,47种增加到2003年的20个属,55种。其中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葡萄斑点病毒属(Maculavirus)和葡萄卷叶病毒属(Ampelovirus)为新确定的4个属。已完成葡萄扇叶病毒(GFL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全序列测序(2001年)。新发现葡萄卷叶相关病毒-9号(GLRaV-9)(2002年)。新增加GLRaV-8和葡萄D病毒(GVD)的单克隆抗体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的多克隆抗体。RT-PCR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GRLaV-1、GRLaV-2、GRLaV-3、GRLaV-4、GRLaV-5、GRLaV-6、GRLaV-7、GVB、GVA、GVD、GRSPaV、葡萄拟卷叶病毒(GFkV-likeviruses)、GFLV和南芥菜花叶病毒(ArMV)等病毒及葡萄病毒属(Vitivirus)和凹陷病毒属(Foveavirus)病毒的检测。GFLV、ArMV、GVA及GVB和GVA、GFLV、GLRaV-2、GLRaV-3外壳蛋白(CP)基因已分别导入到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和沙地葡萄(Vitisrupestrsis)及其他砧木中,目前仍在检测阶段。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地区葡萄病毒病田间调查和血清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9月对胶东半岛葡萄主产区15个葡萄园的病毒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采集了4个酿酒葡萄品种共计44份葡萄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测。从样品中分别检出葡萄斑点病毒(GFKV)、葡萄卷叶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病毒3(GLRaV-3),检出率分别为6.82%、2.27%和40.91%。蛇龙珠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总检出率达60.71%;赤霞珠样品中检出了葡萄卷叶病毒3和葡萄斑点病毒,总检出率为36.46%。蓬莱地区葡萄样品中3种病毒均被检出,检出率达55.56%,龙口地区病毒检出率也达到了52.17%。  相似文献   

16.
于2005~2010年,在吉林省柳河县进行酿造冰红、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北冰红’和‘左优红’的大面积生产栽培,并采用山葡萄定向栽培技术管理。结果表明:‘北冰红’和‘左优红’适宜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主要表现抗霜霉病、果粒和果穗大、出汁率和果实含糖高、总酸和单宁低,用其果实酿造的干红和冰红山葡萄酒酒质好,比对照品种‘双红’增产平均30.8%,种植‘北冰红’和‘左优红’效益是种植玉米2.76~2.94倍,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山葡萄掐花序尖和疏果粒对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酿酒葡萄新品种“北冰红”及新品系“94-7-75”、“98-8-165”、“2001-6-135”为试材,研究了山葡萄品种(品系)掐花序尖及疏果粒对果实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冰红”、“2001-6-135”、“98-8-165”和“94-7-75”掐除花序尖2/5和疏果粒,比对照平均减产12.0%.掐除花序尖1/5和疏果粒情况下,坐果率、果粒均重、果穗均重和果实含糖量与对照相比,平均提高6.7%、4.6%、7.6%和1.8%,比对照平均增产12.0%;其中:“98-8-165”和“94-7-75”分别比对照增产8.5%和9.0%,“北冰红”、“2001-6-135”增产幅度较大,分别比对照增产15.2%和16.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五年生“北冰红”葡萄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了合理施肥对“北冰红”葡萄土壤速效养分、叶片、叶柄、果实养分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北冰红”葡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N∶P2O5∶K2O=0∶0∶0)相比,施肥可以显著提高60 cm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0~60 cm的土层T2(N∶P2O5∶K2O=2∶2∶3)和T3(N∶P2O5∶K2O=2∶3∶4)处理有效磷含量相同,显著高于不施肥(CK)和T1(N∶P2O5∶K2O=3∶2∶4)处理;T1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T3处理速效钾含量最高。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叶柄、果实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下叶片、叶柄、果实氮磷钾含量从转色期到成熟期持续下降,各个时期不同处理下均是葡萄叶片中氮含量最高,叶柄中钾含量>果实>叶片,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葡萄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的研究进展:1.病原研究,包括病毒种类,扇叶病毒性质,卷叶病,茎痘病和栓皮病的病原及病毒复合侵染;2.病毒检测,主要有指示植物检测法,血清学方法和免疫电镜技术;3.传播途径和介体,包括蠕传病毒的线虫介体和GVA的粉蚧传播等;4.病毒病预防和控制,包括抗性育种,交叉保护,防治传毒介体和无病毒苗应用。文章最后讨论了我国对葡萄病毒病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化学物理防治相结合、人工防治3种防治方法对为害通化特色品种北冰红冰葡萄组培苗驯化移栽地内蛴螬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敌百虫稀释750倍液浸泡马铃薯作为诱饵再结合人力清捡的方法进行防治,成本不高且诱杀效果佳,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