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年,在杉木基地造林中,我们强调初植密度控制在167~240株(株行距 5×5、5×6、6×6)。这样的密度是否合理呢?我们对本县一九七二年以来营造的部份杉木林进行了调查。 五山林场东瓜廊林班一九七四年营造杉木林200亩,初植密度平均每亩326株。一九七八年底选标准地实测,平均胸径7.1厘米,平均高4.5米,每亩蓄积量4立方米,已郁闭,  相似文献   

2.
我场于1973年春在云乐观工区21号小班营造了一块檫树速生丰产试验林,面积64亩,位于海拔700~800米高的山岭北坡,坡度为20~30度,土质属石灰岩山地中层黄壤土,整地全部是2×2尺的等高撩壕.造林密度分8×7.5尺和10×10尺,即每亩100株和60株两种.苗木都是高1.2尺左右的一年生苗.造林后搞了两年间作,种了三季,即玉米——马铃薯——生姜.第三年已郁闭,以后每年挖抚一次.  相似文献   

3.
濉溪县任集镇桃树长期常规施药,使蚜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近年来,选用不同施药方法和药剂浓度进行蚜虫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1号试验地为任圩村任圩庄北,面积5亩,2002年栽植,每亩74株;2号试验在任圩村任圩庄南,面积6亩,2001年栽植,每亩56株。供试药剂:10%吡虫林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高效氯氰菊脂。  相似文献   

4.
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油茶采穗圃的湘林1号、104号和长林3号、4号等2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进行田间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移栽密度以222~333株/m2,株行距3 cm×15 cm、3 cm×12 cm和3 cm×10 cm,产苗量7~10万株/667 m2的密度最合适;移栽天气以毛毛细雨天和阴天最佳,其次是晴天;最适砧木粗度为0.31~0.45 cm;拱膜密封嫁接苗保温保湿天数以90~95 d,且第1次密封时间以40 d左右为好。  相似文献   

5.
筛选油茶早期丰产的最适栽培密度,达到油茶早实丰产高效。调查设5个处理样地,重复3次。调查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茶生长、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早期生长过程中,在密度为1.0m×3.0m,品种为长林40号的油茶林中,油茶的树高,基径,冠径生长最优;品种为岑软3号的种植密度中,生长最好的是密度为1.0m×1.5m的处理;从产量产值分析认为,采用岑软3号品种定植密度为1.0m×1.5m,每亩定植444株,平均亩产果量为512.13kg,平均亩产值可达3277.60元,显著高于其他的4个处理,适宜生产上推广;其次是岑软3号品种采用密度1.0m×1.2m定植和长林40号品种采用密度1.0m×3.0m定植,其平均亩产果量和平均亩产值分别是279.44kg、1788.53元和254.76kg、1630.67元。结果表明,在广西桂北地区营建油茶早期丰产林,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为1.0m×1.5m,品种为岑软3号,加强栽培管理工作,种植后第5年平均亩产茶油40.97kg,平均亩产值达3200多元,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桉树林下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4个处理,重复3次。分析结果是:种植后经过4年的栽培管理,在4个处理的种植密度中,其保存率均在90%以上,最高的保存率达92.93%;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径生长量的最高值均是1.0m×2.5m密度区,其值分别为111.41cm、1.75cm、85.50cm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次是1.5m×2.5m密度区,树高、地径、冠径3项的平均生长值分别是102.73cm、1.51cm、67.6cm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在桉树林下种植金花茶适宜采用的种植密度是1.0m×2.5m或1.5m×2.5m的密度区,每亩种植266株或177株。  相似文献   

7.
水杉栽植的密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江都平原河坎深厚土壤和绿肥埋青管理条件下,水杉初植密度每亩444株(1×1.5米)和222株(1.6×2米)的林分,3—4年即可郁闭成林。及时将林分密度调整为每亩111株和56株,8.5年生时,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222株的林分大37.7—60%和36.2—61.7%;9.5年生时,每亩42株密度的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每亩83株的林分大13%和60.1%。据此,认为每亩111株是水杉初植较适宜的密度。  相似文献   

8.
报道山地培育半枫荷绿化大苗中林地选择、经营密度、移栽次数、使用植物生长保护剂等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山地培育半枫荷绿化大苗以半阳坡、半阴坡,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肥沃的山体中下部为宜;经营密度采取第一次移植株行距1m×1m,2年后再次移植,株行距1.8m×1.8m处理最好。使用GGR6号、萘乙酸、黄泥浆处理都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GGR6号与黄泥浆混合使用效果最好。利用山地培育半枫荷绿化大苗切实可行,具有发展空间大,投资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依据17龄意大利214杨随机区组设计的不同密度,根据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用林业统计软件进行蓄积计算,用不同密度下的立木蓄积量来确定最佳的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m×6m试验密度尽管单株蓄积不是最高的,但公顷蓄积是最大的,为260.74m^3·hm^-2,该密度林分林木符合大径材标准的株数最多,为87株。因此4m×6m密度是较为丰产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5个无性自然授粉观察,并开展无性系控制授粉试验,初步了解无性系的自然坐果率和人工控制授粉技术。初步试验结果如下:5个无性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坐果率变化范围在57.79%~86.49%,坐果率最低的无性系为天雹2号,坐果率最高的为武宣3号,而在落果率武宣2号最高,为28.89%,桂皱27号最低,为14.67%;采用不同雄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坐果率也存在差异,桂皱27号×Ⅲ号雄株、武宣2号×Ⅳ号雄株、武宣3号×Ⅲ号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Ⅳ号雄株等组合的坐果率较高;通过分析杂交果实的经济性状,筛选出的优良杂交组合是桂皱27号×Ⅲ雄株、武宣2号×Ⅱ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Ⅰ号雄株。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省楠竹生产中,采伐年龄和采伐量的确定,除了沿袭“存三去四不留七”的经验外,还依据密度决定:每亩130株以下,停止采伐;每亩130~150株,适当采伐;每亩160株以上的,每年采伐十株左右.由于我省楠竹林,一般每亩每度生长新竹30株左右,如只留Ⅱ度以下竹,密度过低;如按每亩200株左右经营,则需保留V度以上老竹.在长宁县万岭林区调查证明,每亩160~200株的林分,V岭以上老竹占30~40%.因此,目前对采伐年龄与密度的关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造林季节、造林密度、苗木处理措施和平茬抚育措施进行平榛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造林的最佳季节是春季,营养杯苗造林的最佳季节为春季和雨季;栽植方式为穴状双株分植,最佳初植密度为1~1.5 m×2 m;裸根苗采用泥浆蘸根、ABT6号生根粉50 mg·L~(-1)浸根和保水剂浸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连续3年的平茬抚育措施,可使榛林快速郁闭达产。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小粒种咖啡生产中普遍采用每亩种植222株以下的密度,单位面积干豆产量较低。八十年代初,潞江农场在1958年建立的2.4亩适当密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亩植400株左右的密度,获得了高产。近年来,国外一些咖啡植区进行小面积高密度栽培试验结果亦获得了高产。在云南低海拔咖啡植区环境条件下,小粒种咖啡究竟以何种种植密度为宜?我们于1981—1985年布置了小粒种咖啡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地区温暖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对花椒不同造林密度成效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花椒成活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长量和结果量影响显著。营造花椒经济林,采取3 m×4 m、3 m×3 m株行距,花椒树生长快、树形成型早,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第6年实现丰产,平均产花椒果皮1 350kg/hm2以上;营造花椒生态经济兼用林,株行距采取2 m×4 m、2 m×3 m,第4年按隔株挖除的方法调整栽培密度,能增加枝量,扩大树冠,第6年花椒果皮产量可达到1 2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2a生闽楠容器大苗进行不同密度(株行距40cm×40cm、60cm×60cm、90cm×90cm)移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植密度对闽楠的保存率无显著影响,保存率分别达99.1%、99.0%、97.8%。不同移植密度对闽楠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以株行距60cm×60cm的移植密度最适宜,地径、苗高、冠幅生长量最大,分别达2.49cm、219.1cm、84.3cm。  相似文献   

16.
皇竹草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肥料N、P、K不同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瘠薄的山地种植皇竹草,对密度因素而言,以每亩种植密度3000株的最佳,对施肥量而言,以每亩180 kg的为佳,对肥料N、P、K配比因素而言,以2∶1∶2的为最好,试验组合以Ⅲ-3-B为最优。从不同土壤栽培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皇竹草适应性很强,在农田、瘠薄的山地红、黄壤种植均能正常生长,但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7.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有利于火力楠早期生长的合理种植密度,以达到较佳的人工林生长效益,选用6个造林密度对火力楠进行密度试验。根据3.5年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造林早期1.5~2.5年时,不同造林密度对火力楠树木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到第3.5年起,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但胸径大小尚未见有显著差异。所以火力楠早期生长宜采用较密的种植方式(株行距2 m×2 m、3 m×2 m和3 m×3 m),以便林木在树高和胸径生长快速,以及形成较好树木干形,不宜采用株行距4 m×4 m和5 m×4 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9.
<正>白蜡林木下间作种植药用菊花,能为林农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亩栽植白蜡37棵,株行距3米×6米,行间套种药用菊花,每亩可套种5000株—7000株。一、白蜡种植技术1.品种选择。宜选择抗寒、抗旱、抗病、干形通直的良种园蜡2号。2.整地。(1)整地要求:对种植地块进行旋耕,耕深30厘米,清除大土块、石块、硬土及其他杂物,耙匀整平。(2)放线:严格按照株行距3米×6米进行放线定点,表明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杨树片林造林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沙兰杨是一个较好的杨树品种;杨树刺槐混交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其造林密度,杨树每亩不超过20株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