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来源于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686"(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个案管理项目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干预治疗,研究组另行社区随访干预,观测时间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在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生活质量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相同,研究组增加健康教育。于入组时和治疗3、6、12个月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PANSS和SDSS评分显著低于入组时及同期的对照组,ITAQ评分则显著高于入组时及同期的对照组(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SDSS评分较入组时低;治疗12个月后PANSS评分较入组时低,而ITAQ评分较入组时升高(P<0.05或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能促进入住中途宿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减轻,恢复其社会功能及增加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44例,术后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使用医用量角器测量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变化;使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等活动范围较干预前明显扩大(P<0.05),综合组活动范围大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FACT-B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各项评分及总分略有提升(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优于干预前及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个案管理模式对减轻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将5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按照子宫全切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教育及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护理实践。采用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2.84±5.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6±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焦虑心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肿瘤术后患者5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及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综合组QLQ-C30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SDS及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及放松训练,可有效纠正患者悲观、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合并家庭心理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护理疗效或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4、8周,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HAMD评分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因子上改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颈椎病术后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7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40例及常规护理组39例,均给予颈椎病治疗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干预前后颈部疼痛情况,使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价干预前后临床症改善情况,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法(NDI)评价干预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及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患者VAS、NDI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综合护理组干预后VAS、NDI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则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颈椎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对5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组)和50例同期临床治愈出院者(康复组)进行病耻感的调查并相比较。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检测精神组的应对方式,并将结果与其病耻感得分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耻感评估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精神组的社交因子、能力因子、治疗因子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康复组(均P<0.01)。精神组患者病耻感的总分及3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较高水平的病耻感,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过程中其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有效率、BMI、TC、TG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PANS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1.8%,对照组79.5%,差异无显著性(χ2=0.073,P0.05)。治疗前,2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PANSS评分无组间差异(t=1.147,0.211,1.377,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t研究组=17.139,5.639,13.338,t对照组=16.236,5.076,14.595,P均0.05),无组间差异(t=1.123,1.159,0.966,P0.05)。治疗前,2组BMI、TC及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5,0.000,0.302,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3.220,6.439,9.460,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t=5.470,5.519,9.38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t=0.347,1.483,0.624,P0.05)。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近,奥氮平可明显影响患者脂代谢,增加患者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住院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及常规干预组各30例,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综合干预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常规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周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结果干预1周后,综合干预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方法 将12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中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影响、社会功能障碍等4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术前的心理状况,并依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34例(4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心理状态。两组均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参照上述量表的评分结果,结合患者的实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于术前及术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重测两组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SCL-90、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其术前及术后的SCL-90、SDS和SAS评分均较入院时低(P<0.01),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或0.05)。而对照组入院时、术前和术后的SCL-90、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术前均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对癌症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癌症康复期患者189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测量患者的焦虑水平、生存质量及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依据焦虑得分分为焦虑组(SAS得分≥50分)和非焦虑组(SAS得分<50分).将焦虑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及焦虑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焦虑组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维度评分低于非焦虑组(P<0.01),焦虑组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低于非焦虑组(P<0.01);焦虑组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评分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生理领域评分与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存在焦虑情绪的癌症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对支持的利用度低,应加强对癌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疏导,实施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提高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观察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其对血脂、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9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46例)和阿立哌唑组(44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相似文献   

15.
薛漫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2):195-195,199
目的观察以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正常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5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有效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喉癌全切喉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干预组(n=4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2)对照组(n=40)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40例均于5d内掌握套管护理技巧,而对照组只有25例(P<0.05);干预组有32例于6周形成食管音,而对照组只有12例(P<0.05);术后并发症干预组为0例,对照组有8例(P<0.05)。出院前两组均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给予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给予氯氮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著进步30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31例,好转4例,无效2例。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异常、流涎、嗜睡、便秘及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低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行化疗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5例及常规护理组44例。心理干预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学干预,常规护理组在化疗期间仅行常规护理。使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OL-C30)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正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情绪积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情绪积极率较干预前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CD-RIS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并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后CD-RISC评分较干预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EORTC QOL-C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的9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干预前后对宫颈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G)进行评价,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