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厂‘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水产养殖者须密切关注与积极防制.现将其预防、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4.
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包括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细菌性败血症和暴发性出血病等,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及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混合感染引起.该病是近几年危害极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也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  相似文献   

5.
草鱼出血病为传染性鱼病.该病由于其潜伏期无症状,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都很严重。该病也是一种微生物病,可以单独发生,亦可以半岁其它病同时发生,并引起严重的暴发性流行。文中笔者就以多年工作经验,就一草鱼出血病的防治,与大家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草鱼四病,即草鱼肠炎病(烂肠病)、细菌性烂鳃痛、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常见、多发、并发、暴发,对草鱼危害很大。现介绍1种用清凉油治疗草鱼四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流行病,无论是池塘、湖泊、水库都有发生,流行地区广、季节长,发病死亡率高,是淡水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一)流行季节与危害 从2月底至11月份,尤以水温为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危害的淡水鱼类有鲫、鳊、鲢、鳙、鲤、草鱼等。患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为10%~80%。 (二)主要症状与诊断 患病早期,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鳃灰白…  相似文献   

8.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鱼种阶段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流行广,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1草鱼出血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暗黑而微红,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是轻微出血,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的肌肉都呈红色。10cm以下的病鱼,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可见皮下充血;10cm以上的病鱼,剥去皮肤后,肌肉有点状或斑块状瘀血。病重者,全身的肌肉充血,呈鲜红色,鳃部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病重者有“白鳃”现象。此类型在较小的草鱼种中较常见。1.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及各鳍基部有明显的出血,有的鳞片下也有出血…  相似文献   

9.
(一)暴发性出血病 主要危害鲢、鲫、鲂,流行季节为5~9月份。发病时,病鱼的鳃盖、眼眶、鳍条基部、体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肠道充血。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可用强氯精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再用强氯精或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或用其他药物进行防治。 (二)锚头鳋病 主要危害鲢、鳙、鲫等,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三) 病毒性鱼病的防治 草鱼出血病 症状:患这种病的鱼,主要症状是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斑点状或块状充血,各种鳍条的基部、鳃、鳃盖、眼眶、口腔、下颌等表皮组织,不用解剖就可以看到充血现象;脑膜腔、肌肉、肠道、胆囊、肝、脾、肾等器官,也往往出现充血。6~10厘米的草鱼鱼种,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发病时症状最典型,严重的病鱼,全身因充血而呈红色。但在水温偏低的情况下,肌肉充血现象往往不甚明  相似文献   

11.
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充血病病毒感染兔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养兔业的迅速发展,饲养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饲养密度的增大,兔病也在不断增多,目前给养兔业带来巨大危害的仍是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1.1传染源病兔、死兔和带毒兔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  相似文献   

13.
青鱼的细菌性败血症,也被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传播速度极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病原与病因引起青鱼败血症的病原菌有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点状产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苏  相似文献   

14.
草鱼出血病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4~10月为流行季节,以8~9月为最甚。危害对象为当年草、青鱼种。 该病主要症状为:肌肉、口腔、各种鳍条基部出血,尤以臀鳍为甚,剥皮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有时鳃盖、下腭、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呈暴发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兔业危害巨大,家兔感染后全身组织器官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烈性、致死性传染病。本文通过对临床一例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治,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食美、价值高等优点,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但是,草鱼多病,尤其是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危害最为严重,致使养殖草鱼成活率较低。每年5-10月,水温20℃以上,是养殖鱼类增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鱼病的流行季节。此季节正是草鱼生长旺盛阶段,吃得多、长得快,但是,由于温度高,  相似文献   

17.
草鱼生长快、饵源广、肉味美、营养。好,但抗病力弱,易发生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成活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现介绍一种治疗草鱼“四病”的有效药饵。  相似文献   

18.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89年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充血、出血,肝、肾、脾以及消化道发生出血。本病的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兔生产危害极大。1流行病学兔病毒性出血症自然感染条件下会导致兔发病。病兔、病死兔、隐性感染带毒兔、带毒野兔以及其内脏器官、附属物、排泄物等是本病的传染源。兔病毒性出  相似文献   

19.
<正>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叫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系统充血、出血;肝、肾、脾以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死亡率极高,对养兔生产危害极大。1.1流行病学自然感染条件下,本病只导致兔发病。长毛兔最易感,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青年兔,成年兔易感性也较高且死亡率高,40日龄以下仔幼兔和部分老龄兔  相似文献   

20.
正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其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以及流行性强,一旦暴发还会导致淡水鱼养殖人员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比较流行的鱼类流行病,还具有发病快、治愈困难以及流行性强的特征。该病易在夏季以及鱼类生长的旺季暴发和流行,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淡水鱼类的正常生长以及养殖效益,必须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1病原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主要以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