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深秋 《广东饲料》2002,11(5):37-37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2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猪组合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3饲养密度要…  相似文献   

2.
猪咬尾症发生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现象频繁发生,损伤的猪尾部通常发生类肿胀、尾巴变短或者脱落,导致患病猪发育不良,猪群生长发育减缓,甚至死亡。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或者饲料配制不合理、生活环境单调、环境卫生条件差、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方式不合理、猪患有疥癣和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时,均可诱发猪咬尾症。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科学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仔猪断尾等措施加以预防。探讨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全面提升生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 ,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 :当饲粮营养失衡时 ,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 ;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 ,或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 ,会引起咬尾现象 ;当猪只患有贫血和体内体外寄生虫时 ,也会发生咬尾现象。笔者从引起咬尾的原因出发 ,制定了一套综合预防措施 ,供养猪生产者参考利用。1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  相似文献   

4.
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如,当饲粮营养失衡时,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或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引起咬尾现象;当猪只患贫血和体内外寄生虫时,也会发生咬尾现象。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1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育肥猪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  相似文献   

5.
田萍 《家畜生态学报》2004,25(4):227-229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可见到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作用,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本文分析了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危害引起猪咬尾的因素很多 ,轻者把尾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肿和跛行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2 原因2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统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 ,常出现互咬现象。如长白猪和新淮猪生活在一起 ,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 ,相互矛盾 ,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个体之间差异大 ,…  相似文献   

7.
田萍 《家畜生态》2004,25(4):227-229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常可见到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引起猪咬尾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几种因素同时作用,且发生于不同的饲养阶段。可见防制猪咬尾症的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并应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始终。本文分析了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介绍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1 生猪咬尾判断误区育肥猪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咬尾现象,养殖户大多以为是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份,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猪料中缺少某一种成份会造成猪的异嗜癖,如缺乏食盐、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正规厂家的饲料不会缺少这些营养成份。据观察,猪发生咬尾多发生在成群饲养和体重在10~40 kg体重阶段,体重超过40 kg很少发生,这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1.1 饲养环境因素1.1.1 不能充分竞争到槽位。1.1.2 高密度饲养  相似文献   

9.
仔猪咬尾、咬耳恶癖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咬尾、咬耳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环境、气候变化、饲料营养改变等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在断奶仔猪中,咬尾和咬耳症的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且多发生在断奶后3-5 d。患猪大多数对外界刺激敏感,表现为好动,食欲不振。当猪群中有一例发生时,则可引起连锁反应。仔猪之间相互咬尾或咬耳,常因被咬者流血不止,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猪场  相似文献   

10.
猪咬尾症是指猪只间相互啃咬尾巴的病理现象。猪咬尾症在规模化养猪场内时有发生,尤以小猪为多见,而且一旦出现咬尾症就很难控制,严重影响着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令养猪者十分烦恼。笔者根据养猪生产实践,就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1 猪咬尾症病因分析1.1 饲料营养失衡 为猪只提供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生理需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尤  相似文献   

11.
幸奠权 《兽医导刊》2014,(15):68-69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和管理不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以造成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资料报道:猪发生咬尾咬耳这种恶癖,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一)发病特点猪咬尾症的发生易受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季节、环境等因  相似文献   

12.
异食癖系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对于猪来说,常见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等症状,另也常见由猪拱地、闹圈、跳栏等引起的综合燥栏现象。对于家禽来说,有啄羽、啄肛、啄趾、啄蛋、啄头等恶癖或上述某些症状的并发症,还有鹌鹑啄鼻症、小鹅啄毛癖等等。目前在猪的养殖中,常见咬尾症和燥栏症;在鸡的饲养中,则常见啄羽、啄肛或某几种啄癖的并发症。1 猪咬尾症和燥栏症的防治引起猪咬尾或燥栏等症的原因,不仅与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也与猪之大小、季节、饲养环境有关。12~16周龄可能是猪…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猪咬尾的现象,如果处置不当,轻者引起创伤感染,严重引起断尾、断耳、猪群互相撕咬,从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什么是猪咬尾症猪咬尾是猪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是异食癖中的一种。2发病原因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因素的变化均可造成猪只发生咬尾现象。临床上发生猪咬尾主要原因有5种:(1)品种原因;(2)生猪饲养密度过大;(3)生猪营养不良;(4)饲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异食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食肉癖现象。食肉癖主要表现在互相啃咬尾巴而形成的咬尾症,咬尾症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饲养管理不当以及猪只本身行为异常引起的综合症。咬尾症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可降低20%以上。 1 发病时行为表现猪咬尾行为在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15~60kg时,尤其是在15~30kg时最高,在生长期主要集中于40~80日龄,发病的母猪大于公猪。有咬尾症的猪对…  相似文献   

15.
付建福 《中国猪业》2008,3(9):38-38
猪咬尾综合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絮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咬尾症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在18~80kg猪和24~40kg猪当中。猪的咬尾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癖。随着咬尾的发生,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猪被咬后体表的创伤还会增加了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尤其会引起脚破、瘫痪,  相似文献   

16.
猪咬尾症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猪咬尾症的引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混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的咬尾症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了有效防治猪咬尾症的发生,在养猪生产中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咬尾症是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猪咬尾症的引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20.
1991年我们饲养的猪群,发生了猪咬尾现象。发生原因是猪群过密、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相互磨蹭、啃咬,一旦尾部出血就会被群猪咬舐;饲料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是猪咬尾的又一个因素。咬尾现象在长白猪、哈白猪较多,民猪少见;后备猪比成年猪多发。发现猪咬尾时,应立即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