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福安市香椿山地丰产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应选择Ⅰ~Ⅱ类山地造林,造林密度为1 500株·hm-2,Ⅲ类山地造林不能成材.山地造林应选择山的中下部,采用基肥造林,基肥以农家肥每穴2 500g或有机果蔬王每穴750 g为好,追肥每年1次,4月份进行,追肥以每株施尿素125 g+氯化钾97 g或复合肥255 g...  相似文献   

2.
为在交趾黄檀幼龄林造林和抚育中合理高效使用复合肥,选用基肥施用量、追肥施用量、追肥方式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其树高、地径、保存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树高、地径、保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因素对树高、地径、保存率的影响主次水平均为基肥施用量施肥方式追肥施用量;最优处理组合是基肥施用量750g、追肥施用量400g或600g、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环施。  相似文献   

3.
香椿造林中通过实施不同基肥的处理,对其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基肥第3年地(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0%~98%和42.8%~114.3%;第5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31%和48%~56%,施用有机质含量高、肥效长的油桐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黑荆树引种造林中,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菜籽饼、复合肥、尿素)采用不完全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基肥以施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长100%、46.7%;第1次追肥施用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长57.1%、55.2%;第2次追肥还是施用菜籽饼效果最好,树高、胸径生长量地比对照分别增长180%、58.8%。主伐时施用了3种不同肥料的黑荆树单株材积比对照分别增长267.7%、145.2%、122.6%。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引种造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经过连续14 a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引种造林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5 m×2.0 m造林密度,短册状或水平沟整地,采用石块、塑料薄膜覆盖,造林成活率达96%,保存率达90%.(2)抚育压青6 a的辐射松幼树树高生长量为对照的2.02倍,地径生长量为对照的2.19倍;每株幼树施20 g(N)+100g(P)施肥量的树高生长量比对照提高65.7 cm~120.2 cm,地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74 cm~3.83 cm;1/3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生长量提高295.7 cm,地径生长量提高3.0 cm,1/4修枝强度比对照树高提高198.1 cm、地径生长量提高2.54 cm;(3)辐射松1 a中有2次高生长高峰期、3次径生长高峰期,高、径速生期在4~6龄年出现,幼林的根系、枝干、叶的生物量在5 a生时也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6.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表明:马尾松造林基肥的较合理方法为每穴施磷肥100克 碳铵50克。按该配方施基肥可降低造林成本63.00元/ha,并可使马尾松造林当年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分别比平均水平增加64.8%和66.7%。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林2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闽粤栲基肥处理株高抽高最快,平均株高为183.6cm,比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10.1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22.1cm;闽粤栲基肥处理地径增长最快,平均地径为2.41cm,比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07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27cm。马尾松基肥处理株高抽高最快,平均株高为158cm,比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7.6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株高增长15.2cm;马尾松基肥处理地径增长最快,平均地径为2.19cm,比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1cm,比不施肥处理平均地径增长0.23cm。  相似文献   

10.
为探寻适合在红壤侵蚀区应用和推广的杉木经营模式,对红壤侵蚀区的多种杉木营林措施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5代杉木苗的试验地较采用普通苗造林的试验地,杉木植株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增长58.44%和51.75%。采用扩穴连带抚育措施的试验地NS4较不抚育的试验地NS2,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分别超出19.67%和21.39%;而采用块状抚育较扩穴连带抚育效果更佳,分别超出27.05%和28.32%。追施沼肥的NS6号试验地中,杉木平均树高为2.18 m,平均地径为3.06 cm;追施化肥的NS5号试验地中,杉木平均树高为1.89 m,平均地径为2.71 cm;种苗选择和抚育措施相同但未进行追肥的NS3号试验地,苗高只有1.55 m,平均地径仅为2.22 cm。施用沼液肥能更有效地促进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